APP下载

大国气候博弈的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2023-12-13董康银王建达张伟玉董秀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3年9期

董康银 王建达 张伟玉 董秀成

摘要 气候变化已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未来拥有更多碳减排空间和先进碳技术的国家将在全球发展中处于有利地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气候变化政策的主要推动者欧盟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等三方在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领导权与话语权争夺将更加激烈。欧美推动的碳关税政策已成为大国气候博弈的有力工具,如何在大国气候博弈中破局成为中国制定气候战略和减碳政策的重点。该研究利用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以欧盟和美国对进口产品施加碳关税政策进行大国气候博弈为假设,设定八种可能情景,对中国受到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欧美推动的碳关税政策一定程度上造成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福利出现损失,同时对碳密集型商品出口有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但对整体减排影响较为微弱。②欧美的碳关税政策对于欧美自身的碳减排效果并不明显,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行为。③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冲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的碳排放。④中国政府需谨慎对待对进口商品施加碳关税的反制措施,其可能会带来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建议中国采取出口退税政策主动缓解碳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碳密集型出口企业主动制定减排计划与产品碳足迹清单,提升清洁能源技术;积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避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利用“碳关税”借口达成对中国的经济压制;加大研发资源和资金投入,提升中国绿色形象;加强气候变化治理国际合作,寻求公平公正的减排路线。

关键词 大国气候博弈;碳关税;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

中图分类号 D815;F7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23)09-0014-12 DOI:10. 12062/cpre20230342

气候变化问题引发了气候革命浪潮,谁来为气候变化治理“买单”成为如今各国争论的焦点问题。各国争夺较多的“碳空间”和掌握更先进的低碳治理技术,在实现低碳发展的同时维持经济快速发展,以在国际社会中赢得支持和尊重,成为“低碳革命”的全球引领者[1]。为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通过一些调整机制,企图让他国为这场气候博弈付费。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一直是全球经济的主要引领者,因此美国旨在“低碳”时代稳固自己在全球的话语权。其2022年6月提交了一个设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立法提案,即《清洁竞争法案》,旨在对高碳产品与进口产品征收碳税。欧盟是引领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的主要推手,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进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于2022年12月就欧盟碳边境税调整机制(或称“碳关税”)进行了第四轮三方协商,欧洲议会议员与理事会达成临时性框架协议,建立欧盟碳边界调整机制,征收碳边境税。碳边境调节机制加剧全球低碳绿色领域竞争,导致国际利益出现再分配,成为大国气候博弈的有力实施工具[2]。可以看出,美国、欧盟等国家或经济体为稳固其在气候变化治理过程中的领导地位,争取较高话语权,将气候治理作为博弈手段,借碳关税这一工具对包含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实行制约。中国作为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减排行动将对全球气候变化治理进程产生深刻影响。2021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3]。2021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聚焦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对推进碳达峰工作作出总体部署”[4]。此外,2023年3月15日,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会议上提出提案,要求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进行多边专题讨论。随着碳关税政策的推动,大国气候博弈将愈加激烈。为此,该研究将在已有文献基础上,具体关注美国、欧盟和中国三方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博弈态势,并利用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美国和欧盟在实行碳关税的不同阶段下,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以及对进口产品实施碳关税反制措施后对中美欧的宏观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旨在帮助中国在气候博弈中减少经济损失,实现福利最大化和制定减少碳排放的最优策略。

1 文献综述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基础理论是公共物品理论,但由于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致使各国有动机忽视旨在减少国内排放的生态环境政策,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因而搭便车现象经常存在于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中。各国针对气候变化问题展开谈判,也被称为气候博弈[5]。

近年来,在气候变化的强制约束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博弈问题。林伯强[6]分析了当今碳中和背景下大国博弈的核心议题—气候治理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当从自身内部解决碳中和路径,以及关注碳中和目标引发的另一轮全球化浪潮。张丽华等[7]则指出如何在“一脚已经迈入信息化,而另一脚还在工业化”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典型代表:中国)与后工业化国家(典型代表:美国)间形成有效的全球治理责任共识成为解决当前气候博弈困境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提出大国博弈的结果与最优方案只能是形成一个让“多数参与方都不十分满意,但最后又能接受”的最大公約数,通过“以行动对行动”和分阶段取得实质性成果的方式,缓解中美在气候博弈中的僵持局面。张丰清等[8]通过分析欧盟、美国和中国在气候政治博弈中的利益选择,指出它们在气候政治博弈中的应然取向。他们进一步指出,欧、美、中三方在未来气候政治博弈中应加强合作,摒弃单边主义行为,但其研究仅局限于《京都议定书》的限制时期,这对现如今后《巴黎协定》时期和“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的气候治理远远不够,并且减排单边主义似乎还有抬头迹象,不少学者利用碳关税政策映射大国气候博弈的影响。

由于碳关税是由部分发达国家提出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手段,因此不少学者基于发达国家的视角指出碳定价政策可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有学者指出,碳边境调整机制等碳定价政策有利于国际碳减排进程,可消除因征收碳税导致的国内产品劣势,实现所谓的“ 公平贸易”,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和世贸组织规则下具有一定合法性[9]。Markusen[10]认为,碳关税实施可有效减少贸易产生的不利国际排放溢出,减少碳泄漏造成的单边碳定价气候效应。还有学者开发了一个多部门结构重力模型,指出碳关税能够减少全球排放,其主要原因在于碳关税可以改变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生产构成,减少碳泄漏,但代价是减少世界贸易流动与福利[11]。Drake[12]构建了一个由国外进入者和国内企业组成的古诺竞争模型,并证明了碳关税降低了全球碳排放。但上述研究都未将作为全球经济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其模型中。大国博弈背后的碳关税政策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与社会福利损失。碳关税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贸易壁垒,是发达国家实施的不公平贸易保护行为。发达国家单方面征收碳关税不符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原则,应对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成为国际贸易商的任意或无理歧视手段,抑或隐藏的限制[13]。

Overland 等[14]在其研究中指出,欧盟在2023 年1 月实行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将导致工业依赖化石燃料国家的强烈反对,这是由于他们出口产品中能源密集型行业占比较高,因此将受到政策的强烈冲击。针对碳关税是否给上述国家带来经济与福利损失,学者们展开了论证。黄庆波等[15]利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lobal Trade AnalysisProject, GTAP)探讨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美国征收碳关税会导致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市场价格下降,出口量减少,福利水平下降。刘斌等[16]则指出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增加中国各行业的出口成本,中国应当通过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等措施,针对性地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可能造成的冲击。Perdana等[17]_媥鑏赂指出,欧盟单方面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具有歧视性,违反公平和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特别是对最不发达国家而言。有学者深入分析碳关税、低碳经济和中美贸易的再平衡,指出碳关税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已经失去了削减碳排放的意义[18]。蓝庆新等[19]指出,碳关税的征收一方面增加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成本,降低其成本优势;另一方面,也给正在绿色转型的发展中国家增加转型成本,使其国际分工利益受损。碳关税实质上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剩余收割工具,加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贸领域的利益失衡,不利于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建立[20]。另外,征收碳关税也会对本国企业的行为产生影响。碳关税实施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因而他们选择迁往政治与生态环境宽松的国家经营,进而获得竞争优势,这将不利于国家发展与福利改善[21]。还有学者指出碳关税政策违反国际上的通用公约和法则。Jean等[22]认为,欧盟实施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较大影响,可能会引发这些国家通过产品层面征收禁止性关税来惩罚欧盟,这对于全球的贸易与经济发展而言,都将是巨大损失。但也有学者发现碳关税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竞争力、经济以及福利的影响极小或没有影响[23]。例如,He等[24]指出,如果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仅限于钢铁、水泥、化肥、铝和电力等五类产品,其对中国的影响将十分有限。

尽管学者们对于碳关税的影响各执一词,但碳关税对生态环境的正向影响要远比想象的要微弱得多。以中国为例,中国碳关税价格定为17美元/t CO2时,在降低国内碳排放方面效果不明显,且对全球减排影响十分微弱,但是却对中国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竞争力有明显负向冲击[25]。Fang等[26]利用经典的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模型简化世界为一个有排放法规的发达国家和一个没有排放法规的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模型给予了供应商在面对碳关税政策导致利润减少时可能采取的相应策略,结果显示征收碳关税并不一定会减少全球碳排放,原因在于面对利润约束时,供应商会转向国内市场,生产更多产品,增加产量与碳排放。此外,碳关税对减少“碳泄露”的目标可能无法达成,碳关税政策对碳泄漏的缓解作用可能不如排放交易体系来得直接[27]。例如,杨曦等[28]研究指出,征收碳关税不仅同时降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竞争力,还同时提高碳泄漏率和碳排放量,不利于贸易自由化和气候保护。栾昊等[29]则表示,虽然美国实施碳关税能降低中国及全球碳排放,但是作用十分有限,中国应当在国内主动实施碳税以应对发达国家碳关税带来的负面冲击。也有学者指出,美国政府将征收碳关税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旨在减少贸易逆差,而不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且研究结果指出碳关税的征收增加了碳强度[30]。尽管理论上碳关税政策以及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可有效减少碳泄漏和单边气候政策对竞争力的负面影响,但是Naegele等[31]在其最新研究中却没有发现减少碳泄漏的实质证据。

结合分析现有文献,关于碳关税背景下大国气候博弈问题已有学者进行了初步探索,但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已有关于大国气候博弈对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多基于粗略的经验判断而非精确的实证分析,这使得中国政府在政策制定中缺乏科学量化的参考依据。二是,关于碳关税的影响已有学者进行了探究,但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还存在着不一致的结论。鉴于发达国家碳关税政策主要会对能源密集型行业在其出口中占比较高的国家产生影响,中国作为全球“制造工厂”势必将受到严重冲击。聚焦具体的政策背景来探究对中国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十分必要,尤其将政策背景设定为“碳关税”与“碳中和”内外双重压力下,其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中国制定和实施合理的绿色发展战略。三是,中国在碳关税政策背景下如何作出回应还存在研究盲点。是实行更大范围的出口退税政策,还是实行相应的反制措施是中国政府未来需要考虑和权衡的重点问题。该研究有助于中国政府作出最优决策。

2 大国气候博弈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构建

2. 1 研究方法

2. 1. 1 模型框架与模型改进

采用的分析工具是一个全球多区域动态递归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CGE模型源于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核心原则是,经济主体在市场价格信号的指导下,以及在给定的资源和技术限制下优化其行为。生产者根据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原则,在资源和技术约束下进行最优生产决策,确定最优供给量;消费者根据效用最大化原则,在预算约束下进行最优支出决策,确定最优需求量。最后,市场通过调整价格使最优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经济达到稳定均衡状态[32]。这类模型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它可以剥离出外部冲击(此处为碳关税)的单独影响,这对于采取针对性政策或措施非常有用。

该模型对宏观经济系统中各行为主体(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描述,尤其对各种主要能源(包括煤炭、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燃气、电力等)的生产、需求、贸易等活动进行详细刻画。再者,該模型将世界划分为12个区域,即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伞形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盟、其他欧洲发达国家(欧盟国家除外)、东欧独联体(俄罗斯除外)、亚洲国家(中国、日本和印度除外)、中东和非洲国家、拉丁美洲国家。此外,该模型由五个基本模块组成:生产、收入、支出、投资、国际贸易模块。有关每个子模块的详细假设,请参考Paltsev 等[33]和Fujimori等[34]学者的研究。边境税收调整在模型中实现则主要借鉴Dissou等[35]以及Liang等[36]学者的研究。该研究主要对进口端的边境税收调整效果进行考察。

首先,需要对各种商品进口时所需缴纳的税率进行调整,见式(1)。

2. 1. 2 数据来源与参数设置

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矩阵表现形式,其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将经济系统中各经济主体和各账户之间的相互关系呈现在一张矩阵式表格里,是CGE模型模拟分析的数据基础。该研究采用全球贸易分析数据库(Global TradeAnalysis Project, GTAP 9)校准了该CGE模型的SAM表,并将GTAP 9 中的57 个部门合并为14 个部门。此外,CGE模型中的参数和变量初始值主要利用GAMS软件进行校准后获得;对于模型中CES函数涉及的外生替代弹性,主要参考IPCC[37]和Palsev等[33]机构和学者的相关研究,并进行了微调。

2. 2 情景设置

欧洲议会于2021年3月10日通过了支持设立“碳边境调整机制”的决议,这意味着从2023年起将对欧盟进口的部分商品征收碳关税。美国众议院早在2009 年6月就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法案规定除对“具有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目标并且这一目标不低于美国的国家、最不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份额低于0. 5%的国家,或者占美国该行业进口份额不超过5%的国家”豁免征收碳关税外,于2020年对其他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中国作为欧盟和美国最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碳关税政策将不可避免对中国出口贸易产生巨大影响。考虑到欧美碳关税政策的发展趋势尚不明朗以及中国政府可能采取的潜在策略,该研究将情景设置划分为3个阶段,以考察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第I阶段,率先考察美国或欧盟单独对进口中国商品实行碳关税的影响,以及美国和欧盟同时对进口中国商品实行碳关税的影响。美国和欧盟已经将碳关税提上日程,例如,从2027年起,欧盟将正式全面开征碳关税。因此,该情景将是中国在未来几年所要面临的最接近事实的情况。

在第II阶段,中国开始进行相应的反制策略:在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中国商品实行碳关税的同时,中国也开始考虑对进口美国和欧盟商品实行碳关税。在此基础上,参考许士春等[38]等学者的考量,还加入碳关税收益返还情景,即将碳关税收益分别基于部门产出或基于出口量返还给企业。碳关税收益返还机制将有效平衡经济与环境效率及社会公平,减少由于碳关税产生的负面影响,缩减资本与劳动要素及城乡居民群体间的收入差距。因此,该情景也在合理考虑范畴之内。

在第III阶段,中国开始进行出口调节:在美国和欧盟对进口中国商品实行碳关税的同时,中国考虑将出口退税率提高5%或10%。出口退税制度是各国对国内商品课税管辖权国际协调的结果,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实行间接税的国家所采纳。出口退税会使出口国的产品以不含税价进入国际市场公平竞争,减轻出口企业课税压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削减欧美碳关税对中国出口企业造成的压力。从既往的中国出口退税政策上看,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国际性重要事件,中国均调高了出口退税率保障出口企业利益[39]。因此,在欧美实行碳关税政策后,中国将有可能调高大部分高碳产品的出口退税,保障企业的贸易安全。

此外,参考当前较为成熟的欧盟碳市场碳价水平,选取碳价为25美元/t CO2,且设置一个基准情景和八个其他政策情景(表1),各政策情景均发生在2020年。在设置基准情景时,其遵循一个中度发展路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年均增长率参考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數据库预测的SSP2情景,这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增长模式[40]。此外,该研究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的预测,校准各种能源的年均增长率,以构建一次能源总供给及结构;而生态环境排放的未来趋势则根据气候模型耦合模式比较计划(The Climate ModellingInter‐comparison Project 6, CMIP6)排放进行校准[41-42]。特别对于中国、美国和欧盟,该研究结合其近期的能源结构变化、技术发展和最新减排计划作了进一步调整。

3 大国气候博弈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实证考察

当前国际社会对全球碳减排讨论最多的方案之一便是征收碳关税,这是一种对进口商品征收商品税的方案。如果进口商品含碳量超过本国所规定的限额,则对这种商品征收商品税。目前,欧盟已经着手制定碳关税实施政策,并拟在2023年对外实行,美国也在加紧制定措施,利用碳关税实现对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其中也掺杂了部分政治因素。一般而言,碳关税设定一方面可降低其他国家“碳泄漏”问题,防止其将高碳产品出口,以实现碳转移;但另一方面,碳关税措施严重打击了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环境,这些国家经济主要依托于出口大量低成本、高含碳量商品,增收碳税无异于给本就受到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的国家增加了额外负担。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1年后,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具有比较明显的“出口导向型”特征,未来一段时间出口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由于欧盟和美国是中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国家和经济体,因而其碳关税政策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波及中国经济的各个方面。本部分是该研究的核心,拟采用CGE模型,探究大国气候博弈背景下,碳关税政策实施对中国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3. 1 “碳关税”多情景下对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 1. 1 “碳关税”多情景下对经济的影响

图1展示了不同情景下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美国和欧盟GDP的影响。在第I阶段,无论是美国单独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1情景),还是欧盟单独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2情景),都会导致中国GDP下降,且使美国或欧盟GDP显著提升,分别上升0. 012%和0. 011%。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对美国或欧盟出口的商品多为机电、金属及化学品等能源密集型商品,实行碳关税后,会使得美国或欧盟关税总收入增加,政府收入和储蓄增长,促进美国或欧盟总投资和GDP升高;而对中国实行碳关税后,中国出口量下降,政府收入和储蓄降低,最终导致中国GDP下降。此外,当美国和欧盟同时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3 情景)时,中国GDP下降幅度加大,约下降0. 011%,而美国和欧盟GDP均有一定程度上升。这也说明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实行碳关税政策不利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并且越多的发达经济体实行类似碳边境调节税的气候博弈政策,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越不利。

在第II阶段,当中国也对进口美国和欧盟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I-1情景)时,尽管该情景会使美国和欧盟的GDP 上升幅度略小于CBA_I-3 情景,但会使中国GDP下降趋势更加显著,更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从欧美进口的商品总额远小于中国向欧美出口的商品总额,且多为含碳量较低的商品,中国对欧美实行碳关税后,相应的进口品下降,从而影响了中国的生产活动,最终导致GDP下降。再者,该研究发现将中国碳关税收益基于部门产出返还给企业的方式(CBA_II-2 情景)会使得中国GDP 损失更大,约损失0. 047%,而将中国碳关税收益基于出口量返回给企业的方式(CBA_II-3 情景)会使得中国GDP 损失量相比于CBA_II-1 情景有所减小,但仍高于CBA_I-3 情景下的GDP损失量。这是由于碳关税政策主要影响出口产品,对高碳含量出口产品征收一定税额,造成了一定的收益损失。依据出口量进行返税,将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受影响企业减小碳关税冲击,提高其贸易积极性。上述结果说明发展中国家实行相应反制措施同样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尽管发展中经济体对受到影响的企业和部门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但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并未减弱,反而更强。

最后,在第III階段,中国通过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可有效缓解欧美实行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具体来看,当中国将出口退税率提高5%(CBA_III-1情景)时,中国GDP损失相比于CBA_I-3情景减小0. 0012个百分点。而当中国将出口退税率提高10%(CBA_III-2情景)时,会使中国GDP略微上升0. 0021%。原因在于出口退税政策缓解了部分企业的出口负担,有利于增加国内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有效地避免国际双重课税,减轻出口行业的赋税,即使在碳关税的强烈冲击下,也能保证整体经济平稳运行。

图2展示了不同情景下中国、美国和欧盟居民福利变化。该研究中居民福利变化用希克斯等值变化百分比进行描述,即政策开始前后价格与居民消费量的乘积的变化率[43-44]。变化率为正值,代表居民福利水平上升;变化率为负值,代表居民福利水平下降。在所有情景下,中国居民福利水平都受到一定冲击,其损失程度均大于美国和欧盟居民福利损失,这也与黄庆波等[15]学者的结论相一致。引起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或欧盟施加碳关税后,使得中国出口品价格被抬高,出口量下降,从而导致国内相关企业生产量下降,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弱,进而导致劳动力收入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最终抑制了国内居民消费水平。而对于美国或欧盟来说,实行碳关税后,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减少,使得在美国或欧盟国内销售的相关商品数量减少,从而也导致欧美居民消费水平出现一定下降。特别地,在第I阶段,当美国和欧盟同时对进口中国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3情景)时,中国居民福利损失远大于CBA_I-1和CBA_I-2情景下中国的福利损失,而该情景下美国或欧盟的福利损失则分别小于CBA_I-1或CBA_I-2情景下对应的福利损失。这是由于美国和欧盟同时施加碳关税时,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要明显高于单个国家实行碳关税的影响,从而使得中国出口品价格被抬升得更高,贸易条件更加恶化,进而导致中国居民福利损失更为严重。在第II阶段,当中国也对进口美国和欧盟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I-1情景)时,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福利损失在所有情景中最大,特别是中国,福利损失0. 23%。这是由于随着中国采取相应反制措施,中国从欧美进口的商品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在国内销售的相关商品随之减少,从而进一步抑制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而随着将中国碳关税收益循环利用(CBA_II-2和CBA_II-3情景),三个国家或经济体的福利损失在逐步缩小。此外,当中国将出口退税率提高10%(CBA_III-2情景)时,相比于CBA_III-1情景,中国的福利损失进一步缩小,美国和欧盟的福利损失也相对较小。这表明,适当的出口退税政策可以缓解欧美国家碳关税政策对中国居民福利的负面冲击,且伴随着出口退税税率的增加,中国居民福利损失的缓解效果增强。总体而言,增加出口退税税率将有效缓解由于发达国家实行碳关税政策造成的发展中国家居民福利下降。与此同时,碳关税的实施,也会使得发达国家的居民福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Winchester[45]也证实,如果减排地区愿意在福利损失的情况下惩罚非减排地区,采取“关税”战略是一项有利的措施。这也激励发达国家为了一些政治目标而采取碳关税政策,促使发展中国家制定更高的减排标准。

图3展示了四种情景(CBA_I-3、CBA_II-1、CBA_II-3和CBA_III-2情景)下中国、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变化。研究发现,当对出口国实行碳关税时,该出口国的煤炭、原油、其他采矿业、成品油以及能源密集型制造业等部门的出口量受负面冲击最为明显。具体来看,当美国和欧盟同时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3情景)时,中国出口美国和欧盟的商品价格上升,使得中国各部门出口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受负面冲击较大的部门是其他采矿业、煤炭和成品油。这说明中国的能源出口受到较大程度的负面影响。原因在于这些部门的含碳量高,碳关税政策实施直接导致这些部门产品的出口价格上涨明显,从而使得欧美对这些商品的需求下滑加剧。再者,中国受欧美碳关税政策影响,GDP 有一定程度下滑,进而导致中国进口欧美的商品也有轻微下降,如图3(c-d)所示。当中国也对进口美国和欧盟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I-1 和CBA_II-3 情景)时,美国和欧盟出口中国的各部门商品也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中国出口美国和欧盟的商品,与CBA_I-3 情景相比变化不大。这与李季等[46]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他们认为碳关税的实施拉动了国内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上涨,因而导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下降,出口量受到严重的负面冲击。中国实行碳关税反制措施相较于其他情景会使中国进口美国和欧盟的产品负面冲击更强,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中国的反制措施影响更多的是中国能源密集型行业的进口冲击,因而需要谨慎考虑碳关税政策施加的“自杀伤”效应。最后,当中国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CBA_III-2 情景)时,可有效缓解欧美碳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美国和欧盟商品的负面影响,如图3(a-b)所示,同时也使得美国和欧盟出口中国各部门商品的下降幅度进一步缩小,如图3(c-d)所示,特别是对于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缓解效果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能源密集型行业也是中国出口的主要行业,受到碳关税的负面冲击较大,出口退税政策可为这些行业提供有力保护,抵御大部分外部风险。因此,在欧美碳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政府有必要引入适当的补充性措施,保护行业竞争力,特别是对于能源和贸易密集型部门,应积极引导这些行业渡过难关,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制定减排策略与碳足迹核算体系,加快技术研发步伐,为这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前布局。

3. 1. 2 “碳关税”多情景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图4展示了不同情景下中国、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变化。在第一阶段,无论是美国或欧盟单独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1或CBA_I-2情景),还是美国和欧盟同时对进口中国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3情景),都会使得中国碳排放下降、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增加。原因在于美国或欧盟对中国实行碳关税后,使得中国商品出口量减少,进而导致中国商品生产量下降,各类化石能源投入量降低,最终导致中国碳排放减少。在第II阶段,当中国也对进口美国和欧盟的商品实行碳关税(CBA_II-1情景)时,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也出现下降趋势,但同时也使得中国碳排放下降趋势更加明显。这是因为中国对欧美实行碳关税政策后,相应的进口品下降。出口和进口需求的双重抑制效果,导致中国企业缩紧产品生产,促进能源替代以符合出口标准,最终使得化石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下降。其中,中国征收碳税后将收益基于部门产出返还给企业(CBA_II-2情景)的情景对中国的减排量最明显,这主要源于税收补贴可帮助企业弥补碳关税造成的负面损失,提高企业的能源替代效率,使中国降低更多的碳排放。在第III阶段,中国通过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可有效缓解欧美实行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使得中国碳排放下降幅度有所减小,同时也促使美国和欧盟碳排放增长幅度有所降低。上述现象的经济学解释在于出口退税可弥补企业由于出口减排标准提升而造成的损失,致使企业有更多资金将产品销往国外,产品产量有所提升,碳排放的缓解效果被削弱。

上述结果也展示了另一个层面的信息,美国和欧盟实行碳关税政策后对中国的碳排放减缓效果影响最大,然而对欧美两个经济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碳关税政策的实施计划是有目的地针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因此,中国应当尽可能向国际社会表明碳关税的负面影响,加快自身减排步伐,提前做好产业布局与政策规划调整。但是,必须注意到,影响中国碳排放下降最为显著的CBA_II-2情景,仅导致中国碳排放下降-0. 238%。对于中国而言,碳关税带来的减排效应是较少的,这也可能是由于碳关税政策导致中国的产品出口转为内销,促进了国内碳排放的快速增加[47]。

3. 2 敏感性分析

3. 2. 1 碳價的变化

在上述分析中,主要采用25美元/t CO2的碳关税政策来探讨不同辅助措施的影响。为了考察模拟结果的稳健性,该研究进一步考察较高的碳价水平(50美元/t CO2)对于中国、美国和欧盟的GDP和碳排放的影响(表2)。结果表明,无论在高碳关税下,还是低碳关税下,各情景对GDP和碳排放的影响大小排序保持不变。欧盟和美国实行较高标准碳关税政策同样会造成中国GDP显著下降,碳排放明显降低。此外,在CBA_II-2设定情景中,影响最为显著,在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的情景(CBA_III-1和CBA_III-2)中,对经济的负面效果有所减缓,减排量有所降低。这表明模型结果对碳关税大小相对稳健。然而,在50美元/t的碳关税设定情形下,各情景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更大,而对美国和欧盟GDP的正面影响(除CBA_I-1情景下欧盟和CBA_I-2情景下美国GDP外)加大。

3. 2. 2 关键替代弹性

考虑到CGE模型在设置不同弹性参数时的固有局限性,该研究需要对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因此,该研究对各种情景下能源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弹性和能源资本组合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进行分析,模拟各替代弹性分别减少和增加30%的情形下四种情景对中国、美国和欧盟GDP和碳排放的影响(表3)

结果表明,当两种替代弹性变小时,四种情景对中国、美国和欧盟GDP和碳排放的影响幅度都将变小。然而,无论这两种替代弹性减少还是增加,各情景对GDP和碳排放的影响大小排序保持不变。这也表明模型结果对这两种弹性是鲁棒的。

3. 3 主要发现

利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系统分析大国气候博弈下,欧美实行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美国以及欧盟的影响,结论如下。

(1)无论欧盟还是美国实行碳关税政策都会对中国的GDP造成严重损失,中国若同样采取碳关税政策只会使损失更大,更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而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则可以有效缓解外部碳关税冲击,减轻经济下行压力,特别是当中国出口退税率上升至10%时,可以抵消碳关税对中国GDP的负面影响。

(2)碳关税政策不利于中美欧三个经济体的福利增长,对中国影响最为显著,只有美国与欧盟单方面实行碳关税政策的情景可以促进欧美的福利增长,其他政策模拟效果均不利于三个国家或地区的福利增长。研究还发现,碳关税的循环利用可以减轻福利损失。同时,出口退税政策能使福利损失最小化,但是未能显示增长的迹象。

(3)欧美实行碳关税政策后,中国等出口国的能源密集型产业将受到强烈负面冲击,特别是中国煤炭、原油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出口受到的负面影响最为显著。同时,中国出口美国和欧盟的其他采矿业的商品量分别下降19. 5%和20. 5%。若中国采取提高出口退税率政策,则可有效缓解欧美碳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美国和欧盟商品的负面影响。

(4)无论是欧盟还是美国,实行碳关税政策均会使中国的碳排放量降低,但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却仍呈现上升趋势,在中国采取反制措施后,可以小幅降低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量。同时,中国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后的碳排放下降幅度不如中国实行碳关税政策后的碳排放下降幅度,但可以使美国和欧盟的碳排放增长幅度降低,有效促进公平减排。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面对未来气候博弈“三足鼎立”的态势,中国既要成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气候变化治理的典范,又要努力在欧美国家的制裁中找到自身绿色发展的平衡点。作为欧美等国家气候博弈的主要手段,妥善应对欧美碳关税政策是中国在未来“气候博弈”和“低碳时代”中生存与破局的关键。该研究在现有文献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从中国的视角出发,研究大国气候博弈背景下美国和欧盟实行碳关税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实证结果显示,美国和欧盟实行碳关税政策可降低中国的碳排放量,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但经济却遭受较大的负面冲击,特别是能源密集型产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另外,碳关税政策对于美国和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碳减排效果并不明显,影响并不显著,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行为。因此,碳关税政策对全球碳减排并非良策,而只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制约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政治工具。

中国在大国气候博弈背景下,应当采取一定反制措施积极应对欧美国家碳关税政策的影响。该研究设定相应的情景假设,分别是中国采取对等的碳关税反制措施和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结果显示,中国采取碳关税的反制措施会遭致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出口退税政策不仅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中国的碳排放,还能减弱欧美碳关税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上述结论为中国制定和出台更为清晰和有力的应对策略提供了颇具价值的参考意见。①建议中国采取出口退税政策主动缓和碳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应对发达国家的碳减排威胁。中国政府也需尽量避免使用对等的碳关税反制措施应对外在风险,谨防该政策的“自杀伤”效应造成“两败俱伤”的最坏结果,影响国际关系大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②中国政府应当大力引导碳密集型出口企业主动制定减排计划,努力提升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制定产品碳足迹清单,为未来碳关税的实施未雨绸缪。③中国要积极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避免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利用“碳关税”借口达成对中国的经济压制,应提前做好产业布局与政策规划调整,提升绿色产业占比,加速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零碳目标。④中国政府、学术界、产业界应共同致力于加快研究先进的碳减排技术,加大研发资源和资金投入,以减排倒逼中国能源革命、绿色革命和技术革命,提升中国绿色、低碳、环保的正面形象,为中国快速发展和持久繁荣注入强劲动力。⑤中国应加强气候变化治理的国际合作,尽可能向国际社会表明碳关税的负面影响,并努力与其他国家协商,与国际社会协同,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达成有利于全球各国公共诉求和公平公正的减排路线方针,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参考文献

[1] 李慧明. 全球气候治理与国际秩序转型[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7(3): 62-84.

[2] 林伯强, 李爱军. 碳关税的合理性何在[J]. 经济研究, 2012(11): 118-127.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 EB/OL].[ 2021-10-28]. http://www. gov. cn/zhengce/2021-10/24/content_5644613. htm.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EB/OL]. 2021-10-24[2021-10-28]. http://www. gov. cn/xinwen/2021-10/26/content_5645001. htm.

[5] PAOLA R, MÒNICA S, JORDI R, et al. Border carbon adjustmentsbased on avoided emissions: addressing the challenge of itsdesign[J].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8, 145:126-136.

[6] 林伯强. 碳中和下的大国博弈及中国突围[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1(13): 70-71.

[7] 张丽华, 姜鹏. 从推责到合作:中美气候博弈策略研究[J]. 学习与探索, 2015(4): 55-60.

[8] 张丰清, 周苏玉. 当前大国间气候政治博弈中的利益选择及其应然取向[J]. 社会主义研究, 2010(5): 127-130.

[9] 韩立群. 欧盟碳关税政策及其影响[J]. 现代国际关系, 2021(5): 51-59.

[10] MARKUSEN J R. International externalities and optimal tax structure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75, 5(1): 15-29.

[11] MARIO L, JOSCHKA W. Carbon tariffs: an analysis of the trade,welfare, and emission effect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17, 109: 195-213.

[12] DAVID D. Carbon tariffs: effects in settings with technologychoice and foreign production cost advantage[J]. Manufacturing&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 2018, 20(4): 667-686.

[13] United Nations.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change [R].[2022-01-28]. https://unfccc.int/resource/docs/convkp/conveng.pdf.

[14] OVERLAND I, SABYRBEKOV R. Know your opponent: whichcountries might fight the European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J]. Energy policy, 2022, 169: 113175.

[15] 黄庆波, 王孟孟, 薛金燕, 等. 碳关税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结构和社会福利影响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24): 5-12.

[16] 刘斌, 赵飞. 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建议[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6): 185-194.

[17] PERDANA S, VIELLE M. Making the EU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mechanism acceptable and climate friendly for least developedcountries[J]. Energy policy, 2022, 170: 113245.

[18] XIA X. Carbon tariffs, low‐carbon economy and Sino‐US trade rebalancing[J]. International trade, 2009, 11: 37-45.

[19] 藍庆新,段云鹏. 碳关税的实质、影响及我国应对之策[J]. 行政管理改革, 2022(1): 37-44.

[20] 王俊. 从制度设想到贸易政策:美国碳关税蜕变之路障碍分析[J].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1(1): 77-98.

[21] TERRY E, GEORGES Z. Carbon tariffs and cooperative outcomes[J]. Energy policy, 2014, 65: 718-728.

[22] JEAN F, HOUSSEIN G, STÉPHANIE M. Border carbon adjustmentand trade retaliation: what would be the cost for the EuropeanUnion[J] Energy economics, 2016, 54: 349-362.

[23] DONG Y, WALLEY J. How large are the impacts of carbon motivatedborder tax adjustments[J].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2012, 3(01): 1250001.

[24] HE J, LI S. The impact of EU’s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on China’s economy[C/OL]. US: Center for Global Trade Analysis, Global Trade Analysis Project (GTAP),[2022-05-20] . https://ageconsearch. umn. edu/record/333491/.

[25] DONG Y, ISHIKAWA M, HAGIWARA 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impact analysis of carbon tariffs on Chinese exports[J]. Energyeconomics, 2015, 50: 80-95.

[26] FANG Y, YU Y, SHI Y, LIU J. The effect of carbon tariffs onglobal emission control: a global supply chain model[J]. Transportationresearch part 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2020, 133:101818.

[27] ONNO K, HOFKES M. Border adjustment for European emissionstrading: competitiveness and carbon leakage[J]. Energy policy,2010, 38(4): 1741-1748.

[28] 杨曦, 彭水军. 碳关税可以有效解决碳泄漏和竞争力问题吗: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的分析[J]. 经济研究, 2017(5):60-74.

[29] 栾昊, 杨军. 美国征收碳关税对中国碳减排和经济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1): 70-77.

[30] MICHAEL C. Molecules of inefficiency: how tariffs impact carbonintensities,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the environment[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13: 136531.

[31] NAEGELE H, ZAKLAN A. Does the EU ETS cause carbon leakagein European manufacturing[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and management, 2019, 93: 125-147.

[32] 姜洪殿, 杨倩如, 董康银. 中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政策的经济-能源-环境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06):30-40. .

[33] PALTSEV S, REILLY J M, JACOBY H D, et al. The MIT emissionspredic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EPPA) model: version 4[R]. Cambridge: MIT Joint Program on the Science and Policy ofGlobal Change, 2005.

[34] FUJIMORI S, MASUI T, MATSUOKA Y. AIM/CGE [basic]manual, Discussion paper series[R]. Kyoto: Centre for Social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alStudies, 2012: 1-87.

[35] DISSOU Y, EYLAND T. Carbon control policies, competitiveness,and border tax adjustments[J]. Energy economics, 2011,33: 556-564.

[36] LIANG Q, WANG T, XUE M. Addressing the competitiveness effectsof taxing carbon in China: domestic tax cuts versus bordertax adjustment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12:1568-1581.

[37] IPCC. IPCC guidelines for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inventories[R].Hayama: Institute for Global Environmental Strategies, 2006.

[38] 許士春, 张文文. 不同返还情景下碳税对中国经济影响及减排效果:基于动态CGE的模拟分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 26(12): 46-54.

[39] 耿纯. 出口退税率调整对产品出口的异质影响研究:来自北京市出口的经验证据[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9, 11: 17-27.

[40] FRICKO O, HAVLIK P, ROGELJ J, et al. The marker quantificationof the 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 2: a middle‐of‐the‐roadscenario for the 21st century[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2017, 42: 251-267.

[41] EIA. International energy outlook 2017[R]. Washington: Energy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of US, 2017.

[42] GIDDEN M J, RIAHI K, SMITH S J, et al. Global emissionspathways under different socioeconomic scenarios for use inCMIP6: a dataset of harmonized emissions trajectories through theend of the century[J]. 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 2019,12(4): 1443-1475.

[43] JIANG H D, XUE M M, LIANG Q M, et al. How do demandsidepolicies contribute to the electrification and decarburization of privatetransportation in China: a CGE‐based analysis[J]. Technological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22, 175: 121322.

[44] FUJIMORI S, MASUI T, MATSUOKA Y. Gains from emissiontrading under multiple stabilization targets and technological constraints[J]. Energy economics, 2015, 48: 306-315.

[45] WINCHESTER N. Can tariffs be used to enforce Paris climate commitments?[J]. The world economy, 2018, 41(10): 2650-2668.

[46] 李季, 王宇. 边境碳调节对中国EITE产业竞争力和碳泄漏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12): 87-93.

[47] BAO Q, TANG L, ZHANG Z X, et al. Impacts of border carbonadjustments on China’ s sectoral emissions: simulations with a dynamic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J]. China economicreview, 2013, 24: 77-94.

(责任编辑:张士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