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命题思维下学科大概念教学探索

2023-12-13王德明

陕西教育·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命题建构

■文/王德明

新教材精选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可见,学科大概念不仅关系到课程内容结构化、情境化的建构,也关系到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高中思想政治命题,尤其是主观题命题,问题提出的格式一般多为“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其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就是圈定学科、模块甚至单元知识范围;“结合上述材料”就是以一定情境为载体,把“所学的知识”代入现实社会生活情境之中,在课程内容情境化的深度融合中提出驱动性问题,促使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探究,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批判、质疑与创新,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一、在试题中提炼大概念

思政主观题命题通常包括情境、问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四个基本要素。试卷中情境与问题是显性的,在卷面上呈现出来对学生来讲是可视的,也是学生作答的依据。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是隐性的,对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无法在卷面上表达的。命题中学科大概念何在?如何在试题中提炼出学科大概念?这对于学生正确审题和答题都非常重要。显而易见,学科大概念不会存在于隐性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中,虽然参考答案的组织也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建构的。学生在解答问题时正确的审题顺序是先看问题,后看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其中关键就在于问题包含着学科大概念。找准学科大概念,学生就可以通过学科大概念撬动学科课程内容,正确组织答案实现解题目的。如下面例题中的“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的立法实践是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其中“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题目对学生在学科课程内容方面的考查,“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本题的学科大概念。据此,学生不仅可以在必修3中缩小知识范围,而且还可以以此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组织出政治术语运用得当、逻辑严谨、言之有理的答案,并在主观题的解答中获得更多的分数。可见,思政主观题的审题、解题、组织答案都需要围绕学科大概念展开,偏离了学科大概念就可能会导致答非所问。

例题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立法过程中,北京市委发挥好“定盘子、交任务、明方向”的作用,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的草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西城区展览路街道人大代表联络站等10个单位作为第一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就《条例(草案)》向居民解释并征求意见:万明园社区召开居民会议。形成建设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常委会还通过学习强国、北京日报等渠道开展网上问卷调查,共收到立法建议5500 余条;经过3次修改,《条例》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表决通过。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说明《北京市接诉即办条例》的立法实践是如何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

命题思维下的学科大概念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准学科大概念。首先,对事实现象来说,学科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需要从现象向概念迁移。其次,对于小概念来说,学科大概念是核心与引领,需要实现从概念向学科大概念迁移。可见,在学科课程中,学科大概念的地位非常重要,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引领作用。学科大概念应该出现在教材、单元或者课时的标题中,教材有教材的学科大概念,单元有单元的学科大概念,课时有课时的学科大概念。如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必修3的三个单元的标题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那么这本书的学科大概念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学科大概念教学需要在标题中提炼学科大概念这个核心词,并在这个核心词引领下整合核心知识,设定议题,实施议题式的学科大概念教学,凸显教学的整体性思维。

二、在课程中整合大单元

命题中学科课程内容的处理不是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就可以的,也不是机械训练题海战术就可以的,而是需要依据试题中的学科大概念,并以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在试题预设的知识范围内对教材中的学科内容进行“二次开发”,重新建构,使学生的答案符合学科课程逻辑,并能整体性呈现。当前思政主观题命题就是要求学生在答案组织中注意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所学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再演绎和再创造,建构一个全新的知识体系。命题思维下思政主观题考核要求学生拥有知识再造能力和学科课程内容建构能力。要保证问题的解答不偏题,不能答非所问,这就需要学生能紧扣学科大概念;要保证问题的解答不漏题,不以偏概全,就需要学生能以试题中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建构一个既符合学科课程逻辑又符合题意的知识体系,使之成为问题解答的根,成为得分的依据。

传统教学模式因学科大概念缺失,通常采取碎片化与浅层化的知识点教学,这种灌输式和说文解字式教学由于缺乏整体性思维,很难在知识与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的联系,也无法建构学科单元知识体系,更不要说根据问题与情境中蕴含的大概念建构大单元理念下的知识体系,而新教材就是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进行知识建构的典范。新教材依据课程逻辑规律,以大概念为核心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结构化建构,而且这个建构不仅体现在大单元上,也体现在每一目、每一框、每一课上,还体现在每一模块上,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学科大单元教学正是遵循教材编写意图。这也说明,大单元教学与实际大单元是有一定区别的,大单元教学既包括大单元,也包括目、框、课及模块内的结构化体系化教学。更为确切地讲,大单元教学就是一种理念,即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学科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教学。由于学科大概念所辐射的知识范围并不一定来自于学科课程同一课时,甚至可能不是来自同一单元、同一模块,这就要求教师学会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遵循学科课程逻辑规律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跨课时、跨单元,甚至跨模块开发整合教材,建构知识体系。命题思维下学科大概念教学启示教师要依据提炼出来的学科大概念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并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所教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整合,遵循学科逻辑规律进行体系化建构,实现知识从“点”到“体”的转化。新教材中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对课程内容的结构化建构使课程内容可以整体性呈现。命题思维下单元体系的建构不是对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复制粘贴,而是借鉴与创新。

三、在情境中培养大思维

当今高中思政命题都是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的,要求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中理解、分析和探究问题,培养学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可见,在问题任务驱动下建构答案不仅要在学科课程范围内解决,还需要密切联系试题提供的真实情境,并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在对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情境化建构的基础上解答。离开情境话题,学科课程中的问题也就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以一定的情境为载体,在一定大背景下从学科内容的某一角度命题,并以小切口进行设问。教材中原有的大概念和原有的大单元知识体系根本无法应对此类问题。这就要求学生结合情境与问题重新确定大概念,并建构相关的大单元理念下的知识体系,以应对命题思维下的特殊要求。思政命题中提供的参考答案本身就是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统一,是课程内容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结构化建构与情境化改造的产物。

学科大概念教学不仅需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建构学科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化,还需要使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情境化。学科大概念教学需要在精确掌握学科大概念的基础上重新建构课程知识体系,而不是对新教材中现有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结构的抄袭、复制、粘贴等。学科大概念教学不仅需要依托结构化的学科课程,也需要带着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走进现实生活,直面复杂的生活现象,在学以致用中“撬动”躲在封闭角落中的那些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并发挥价值的“惰性知识”,让学生在情境的分析与探究中生成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使之为现实生活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一定意义上说,情境越复杂,主体关系越多,越具有挑战性,也越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升级及学科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在融合中提出大问题

命题思维下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情境化的另一个成果就是提出驱动性问题。思政主观题命题既不会在学科课程中空谈理论,也不会在情境中就事论事式地设问,问题总是在学科课程知识与情境素材深度融合中产生。思政主观题命题设问的常态是“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大概念为核心的学科课程结构化知识体系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素材这两个要素在思政主观题的命题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命题思维中学科课程内容与情境素材究竟谁依据谁,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但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发挥学科大概念的引领作用,在学科大概念引领下建构学科课程体系,在学科大概念引领下对结构化的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情境化融合。学生在审题时需要做到有“据”有“根”,“据”在情境与问题,“根”在教材的学科课程;学生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有“材”有“料”,“材”是来自于教材的学科课程,“料”是来自于试题的情境材料。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在“材”“料”融合中提出大问题,同时在“材”“料”融合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组织答案。因此,思政命题不应该只是见“材”生“题”,也不应只是见“境”生“题”,应该在“材”“料”融合中达成“情”“境”交融。例题中运用“人民当家作主”这个结构化知识,结合“北京市委、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居民”等行为主体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个学科大概念提出大问题,并在该问题的驱动下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做出决策,提出方案等,不仅让学生习得新的知识,而且可以生成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

可见,学科大概念教学视域下的问题设计需要在学科课程内容与情境的深度融合中产生。问题无论在学科课程中提出还是在情境素材中独立提出都不是大问题。但如果仅在学科课程内部设疑就是无疑而问和明知故问,因为学生在教材中就可以检索到答案,只需在情境中抄袭与复制粘贴就可以解答问题。这类问题在思维形式上是低阶的,在问题解答上是无效的,学生无法真正地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学科大概念教学中情境的创设需要围绕学科大概念,并发挥学科大概念的统领作用,不能偏离学科大概念;学科大概念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还需要在学科内容情境化中融入学科大单元体系,不能脱离学科大单元体系。学科大概念教学中以情境为载体的教学模式需要把学科课程内容与情境素材融为一体,而不能“两张皮”似的存在。

五、在思考中形成大素养

传统思政命题思维中的评价通常以知识评价为主,突出的是“踩点给分”。而当前命题思维中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的设置中摒弃了知识评价,向“踩点给分”说“不”,用整体性素养水平等级给分取代了“踩点给分”。这个改变实现了课堂教学由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和素养立意,素养目标成为教学重要目标。思政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此四大素养之间密切联系,是一个有机统一体的大素养。因此,思政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综合性、整体性的大素养。这个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大单元知识体系的建构,是学科知识经过关键能力转化的结果。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命题立意有助于学生掌握“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能力”,且能促使学生向真而行,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通过合适的测试检测学生真实的素养,然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学生素养的培育与提升。结构化课程、挑战性情境、驱动性问题、体验性活动创造思想冲突和思维碰撞等,让学生在困境中判断,在险境中选择,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人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命题思维下学科大概念教学兼顾课程、情境、问题、素养,在课程上实现学科大概念为核心的整体性单元化建构;在思维上坚持课程内容情境化建构;在课程内容与情境的深度融合中提出问题;在成长上实现由学科课程知识结构化、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向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的转化,最终达成学科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命题建构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