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利小便以实大便”谈二便关系

2023-12-13钟阳红皮鹰饶克瑯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广东深圳518100

江西中医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利小便水湿水液

钟阳红 皮鹰 饶克瑯 (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 广东 深圳 518100)

二便在疾病诊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清代石寿堂在《医原》中注有“二便最为紧要,乃病之外见者也”,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传忠录十问篇》将二便列入十问歌“三问头身四问便”。《伤寒论》中对二便的生理病理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针对二便的异常明确提出“利小便以实大便”的治疗大法。笔者认为二便既可以相互影响,也可同时被其他因素影响,与水液代谢及分布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在肾脏疾病的诊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利小便既可实大便,也可通大便;通大便既可缩小便,也可通小便。临床可通过利小便或者通大便的方法调节水液分布、通畅气机,达到大便通、小便利的治疗目的。

1 利小便以实大便

《伤寒论》第159 条曰:“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利小便以实大便是治疗泄泻的治法之一,主要用于因误用下法,贸然攻之,水液从大肠随大便而出。在《伤寒论》 中第6 条、第28 条、第59 条、第98 条、第107 条、第147 条、第156 条、第189 条、第206 条等均有提及。也可因机体脾肾阳虚,脾失健运,肾主水不力,水液偏渗于大肠,出现泄泻,如第 316 条“小便不利……自下利”,治疗需兼顾温补脾肾之阳以利小便。但并非小便不利、大便利者均可利小便,如第307 条 “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此时水液损伤,非水液偏渗大肠所致,当收敛固涩,不可利小便,应待水液恢复,小便自利。

2 通大便以缩小便

《伤寒论》中二便异常主要在于水液分布异常,水液偏渗于大肠者,大便稀溏,小便少,利小便,使水液从小便出,则大便实;小便数者,水液偏渗于膀胱,则大便秘结,故第181 条“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 此亡水液, 胃中干燥……不更衣,内实,大便难”,是否能通大便需参考第251 条“须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在治疗尿频病及尿崩症时可辨证使用此法,同时也提示大便秘结者,需有小便利,才可用下法通大便[1]。小便不利者不可予攻下,如第168 条“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此为因热伤水液于内,水液损伤严重,当先恢复水液。

因此,利小便以实大便或者通大便以缩小便,其机理在于水液或偏渗于膀胱从小便出,或偏渗于大肠随大便出,水液尚未严重受损,治法均为调节水液分布达到二便正常的目的。对于水液损伤严重者则不可通大便或利小便,否则会造成“亡水液”,加重病情。

3 利小便以通大便

《内经》 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水液上输于肺、下输于膀胱,散布于周身,流注于五脏经络。水液分布异常,既可以偏渗于二便,也可出现留于三焦,同时出现小便不利及不大便。此时大便异常为“不更衣”,非“内实”或者“大便难”,临床常见于肾病综合征的患者。其病机为水液壅滞于三焦,聚而为湿,阻碍三焦气机,肠道传导失司,故二便不利。此时非水液偏渗于膀胱而大便硬结,不可攻下,因水湿在三焦,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水湿之运依赖气化之行,三焦疏利则水湿有去路,三焦不利则水湿运行不畅,水液运行障碍则气机不利,气滞与湿停相互加重。故此时需利小便,兼以疏利三焦,小便得利,水湿得除,则气机通畅。朱丹溪在《平治荟萃》中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可以小柴胡汤为基础方加减疏利三焦、调畅气机,兼以五苓散及五皮饮加减利湿。小柴胡汤具有升达少阳之气、开郁调气而利升降出入之枢,枢转气活,则四方、五经得以通达,可使小便利后大便通[2]。

4 通大便以利小便

对于小便不利与大便不通同时存在的情况,有时也需要通大便以利小便。在临床中,常可见各种原因引起大便不通而后出现小便不利的患者,如肠梗阻引起急性肾损伤,与中医“走哺”相似。汪必台《医阶办证》认为“走哺”系“由下不通,浊气上冲而饮食不入所致”,此时为水液聚集于中焦脾胃不得下,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失常,水液不化,不行于下焦,肾主水无来源,则小便不利。此时可通大便,腑气得通,水液得下,小肠可分清泌浊,则肾主水恢复,小便得利。

5 典型案例

5.1 肾病综合征

患者刘某,女,62 岁,因“反复双下肢浮肿3 年余,加重1 月余”入院。1 个月前在某三甲医院住院诊治,查血肌酐316 μmol/L,白蛋白22.4 g/L,24 h 尿蛋白8.641 g,诊断为“2 型糖尿病肾病,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脏病5 期”,予胰岛素控制血糖、低分子肝素抗凝、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脂、每日输白蛋白20 g 等治疗1 周,水肿稍减轻,停白蛋白后水肿再次加重。大便5~7 日1 次,质软,量少,小便量每日800 mL 左右,患者拒绝透析治疗,出院观察1 周,逐渐全身水肿,故到我院诊治。症见:双下肢重度浮肿,腹部稍膨隆,卧床,神疲乏力,纳呆,寐不佳,无胸闷气促,无发热咳嗽,大便5 日未解,小便量减少,每日约700 mL,查血肌酐342 μmol/L,白蛋白26.4 g/L,诊断为“2 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脏病5 期”。患者控制血糖、抗凝、调脂等方案同前,予白蛋白每日20 g 静脉点滴,小便量稍有增加,约每日1 000~1 500 mL,2 d 后小便每日约600~800 mL,血肌酐360.1 μmol/L,白蛋白25.6 g/L。患者拒绝服用中药,予乳果糖口服大便不通,并出现恶心欲吐,拒绝服用,予开塞露塞肛3 次共120 mL 无效。患者同意使用中药颗粒剂,予生大黄10 g、厚朴10 g、枳壳10 g,分每日2 次冲服,解少量水样便,约30 mL,并出现腹胀不适,恶心欲吐,水肿增加,尿量减少。次日查房观其舌脉,舌质淡胖、苔水滑,脉弱,改用温阳化气利水法,药物组成为茯苓皮15 g、白术10 g、炙桂枝10 g、泽兰10 g、猪苓20 g、桑白皮10 g、大腹皮15 g、柴胡15 g、生姜皮10 g,每日2 剂。当晚小便增多,凌晨解大便约500 mL,基本成形,精神明显好转,尿量每日约1 400 mL,每日输白蛋白10 g,中药继用7 d,每日均有大便1 次,复查血肌酐327.1 μmol/L,白蛋白24.2 g/L,上肢轻微水肿,较前明显减轻,下肢中度浮肿,水肿稍有减轻,可自行下床活动,要求出院门诊治疗。出院带中药在上方基础上加白芍10 g。1 周后门诊复诊病情稳定,水肿及体重未见增加。

按:患者出现大便难,但当时无腹胀满疼痛,无舌苔干燥、口渴等燥屎内结表现,使用小承气汤后勉强解少量水样便后反而出现腹胀,小便减少,故非燥屎内结。根据患者水肿小便不利,考虑为水湿停滞三焦,三焦气化不利,故治疗以利小便并疏利三焦,大便得以通畅。运用“利小便以通大便”治法,在临床应用中应明确其大便不通非肠道有热,蒸腾水汽,水液不能下达肠道,渗于膀胱,从小便而出,燥屎内结所致,而是水液停于三焦,阻碍气机,膀胱气化不利而小便不利,大肠气机不利而大便难,多伴有阳气不足,此时如以大黄等清热通腑之剂,必伤阳气;火麻仁等润肠通腑之剂又助水饮阴邪,当细辨其证,方可取效。

5.2 急性肾功能衰竭

患者周某,男,64 岁,因“上腹胀痛伴少尿2 d”于2019 年11 月4 日12 时入院。症见上腹胀痛,小便量少,具体量不详,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少量胃内容物,食不能进。平素大便2~3 日1 次,偶有腹胀,入院当天未解小便,偶有矢气,矢气后腹痛稍减轻,舌质偏红,苔黄厚腻,脉实。大便5 日未解,近2 天小便量减少,约每日400 mL。有慢性肾脏病3 期病史,1 个月前血肌酐151.4 μmol/L, 体温36.5 ℃,血压140/80 mmHg,腹部稍膨隆,全腹部均有轻度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1~2 次/min,下肢无浮肿,腹部平片提示肠梗阻?糖肾功能六项示尿素氮31.8 mmol/L,血肌酐320.8 μmol/L,尿蛋白(+)。西医诊断:(1)急性肾损伤;(2)不完全性肠梗阻;(3)慢性肾脏病3期。给予禁食等对症治疗。中医辨证属阳明腑实证,给予中药汤剂通腑泻浊。大承气汤加减:生大黄8 g后下,枳实10 g,厚朴10 g,芒硝3 g冲服,火麻仁10 g,麦冬15 g。中药常规煎服,每剂煎取200 mL,每1 h 服用100 mL,服用2 剂后解出硬便,改为每3 h 服用100 mL,3 剂后解出稀便停服中药。当日共解大便4次,量多,食欲增加,予少量进食稀粥,当晚解小便500 mL,次日改方,去芒硝,大黄减为5 g,仍后下,每日1 剂。自入院后24 h 尿量约1 700 mL,精神明显好转,入院第3 天复查血肌酐177.4 μmol/L,进食无异常,无腹痛发作,大便每日二行,质偏稀,量一般。第4 天复查尿素氮8.9 mmol/L,血肌酐160.5 μmol/L,每日小便量1 200 mL 左右,予带药出院。中药在原方基础上大黄不后下,10 d 后复诊复查肾功能尿素氮9.1 mmol/L,血肌酐164.1 μmol/L。

按:患者平素大便秘结,为津亏肠燥表现,未及时处理,大肠不传导,导致腑气不通,浊邪内蕴,水谷不化,小肠不能分清泌浊,无水液渗于膀胱,则小便不利。以大承气汤通腑泄浊,兼以麻子仁丸润肠,增水行舟之意,腑气通则脾胃运化水谷及水湿功能恢复,小肠、肾及膀胱各司其职,小便得利。

猜你喜欢

利小便水湿水液
华池林区水湿盐碱地及适生树种调查
背后七颠百病消
益肾散结化瘀法治疗IgA肾病的机制探讨
好事近·中秋感怀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综述
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
周静老师运用加味治浊固本丸治疗浊毒内蕴证2型糖尿病肾病经验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饮水
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