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流程与优化建议
2023-12-13■王钰
■王 钰
2021 年6 月9 日,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了“档案资源建设迈出新步伐”目标。该目标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档案资源多样化”目标的进一步要求,档案资源建设连续被纳入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目标,突显了档案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的用户需求及档案事业自身发展建设要求的推动下,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利用模式不断优化。专题档案资源因其在深层次开发馆藏资源、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凸显档案馆资源特色和提供便利快捷服务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引起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也日益受到用户青睐,成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主流方式[1],并在各类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2-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气象档案工作也在经历从手工整理到信息化操作,从传统载体档案接收存储到电子数据接收,从传统气象档案资源研制到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变革过程。但面对多元化的服务需求,气象档案利用仍存在不充分、碎片化问题,档案信息呈现孤岛现象,缺乏辅助气象研究的综合性档案产品。为此,中国气象局预报司提出开展百年气象站等三大类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旨在通过对百年老站气象档案资源的挖掘,集中展现气象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明晰气象发展全貌。本文分析介绍了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流程,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气象档案资源建设、服务提出建议,以期为后续开展的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一、百年气象站及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概述
依据中国气象局印发的《中国百年气象站认定办法》,百年气象站是指能够长期连续开展观测的气象站,分100 年站、75 年站和50 年站三类。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是百年气象站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气象观测记录、气象事业管理、气象业务技术、气象科学研究、气象基本建设、气象仪器设备、气象标准计量等类别的档案信息资源,涉及文本、多媒体、图片等。
二、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流程
(一)明确档案资源收集内容
围绕百年气象站建设和发展的历程,以时间为主线,从馆藏档案、外部档案资源、电子文件及互联网资源中,收集包括但不限于百年气象站不同时期的名称、级别、区站号、位置、台站周围障碍物、观测要素、观测仪器、观测时间、观测记录、大事记、观测场照片、观测仪器图片、领导视察照片、音视频、人物、科研文献、新闻资讯、网络图片、实物档案等信息资源。
(二)确立档案资源收集原则
1.全面连续原则。资源收集过程要广征博采、应收尽收。注重连续性资源收集,对连续性资源中断、截止或重大变更等档案资源开展深度挖掘收集。
2.可靠精选原则。收集关联性强、可信度高、资源质量有保障的信息资源,优先采用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资源。对内容、形式相同的信息资源,选取完整版本,或质量精美的版本。
3.多渠道综合原则。从馆藏百年气象站、网络、社会等多渠道收集或获取资源。收集多种媒体、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资源。
(三)多渠道收集档案资源
1.挖掘馆藏百年气象站资源。从气象档案馆馆藏的气象记录档案、业务档案、大事记、科研成果、照片、录音、录像和实物等档案资料中挖掘相关的档案资源。气象记录档案是百年气象站建站以来台站档案资源最主要的载体,不仅记录着气象观测数据,还记载了所有的观测元数据,从观测元数据中抽取各年代台站基础信息、观测信息,以展示百年气象站全生命周期的历史记忆。
2.收集百年气象站保存的档案资源。收集百年气象站中各历史时期的气象仪器或设备、设施,大事记,记录气象事业发展重大进程的文件、报告、著作、手稿、奖章、题词、日志、会议记录、照片、音像、报刊、纪念章等[3]。庐山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台站不仅收集提供了珍贵的建站、周年庆、业务学习照片,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档案,如新中国成立后的江西省首任省长邵式平亲笔签名奖状、王光美女士为庐山气象站的题词,建站初期观测仪器实物图片等。
3.向各气象档案馆或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资源。
扫描复制兄弟省份气象档案馆或综合档案馆中百年气象站档案资源,丰富专题资源的内容。中国气象局气象档案馆存有庐山气象站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气象记录档案及台站档案,建设时复制了这部分档案的扫描件,从中挖掘整理新中国成立前庐山气象站的观测要素、观测时间、台站名称、台站经纬度、台站海拔高度等元数据信息和气象观测数据。这些资源补充到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中,形成了庐山百年气象站在新中国成立前气候资料资源和台站沿革信息资源,填补新中国成立前档案资源的空白,构成了庐山气象站全生命周期的历史记忆。
4.收集网络信息资源。从气象官网、气象报刊、大型新闻资讯网站、气象业务内网等收集百年气象站的新闻资讯、报道、文章、图片、视频影像等。网络资源经筛选整理融合到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中,充实了资讯、图像、音视频资源。如在中央电视台多个频道反复播出的《气象万千 庐山气象站》(上、下),通过庐山地理、气候、风土人情的介绍及新老气象人的讲述,全面展示了庐山气象站建设与发展的过程。
5.抽取气象志、地方志中相关资源。人工查阅的方式收集气象志、地方志中百年气象站相关的沿革信息、历史图片。扫描或应用OCR 识别技术数字化相关资源,经人工校正后保存到资源数据中,完善百年气象站收集资源的内容。
6.从中国知网、万方等权威论文网站中采集。采用关键词搜索方式进行科研成果和文献收集,生成标题、摘要、成果、关键词、作者、发表时间等文献元数据,整合到专题数据资源中,形成百年气象站科研文献资源。
7.其他收集方法。采访百年气象站老站长或老一辈气象观测员,邀请他们口述当时的气象观测方法、观测事件、工作状态、人物事迹等,形成口述档案。并同步制作采访视频或制作台站人物传记,存储到专题档案资源中。向社会及个人收集其保存的有价值的历史照片、证件等充实实物档案资源。
(四)筛选整理档案资源
以上途径收集到的档案资源是无序无限状态的,需要对其进行人工筛选、整理,形成系统有序的百年气象站专题资源。围绕建设主题,对收集到的档案资源进行筛选,剔除不相关或错误、有问题的档案资料。检查档案资源真实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对不完整、疑问、重复的专题档案资源进行补充、修正、剔除。对筛选后的资源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加工整理,如相同档案资源的名称、缩写词、惯用语等是否规范、准确等。
(五)数字化档案资源
筛选整理后的专题档案资源数字化主要包括档案扫描、图像处理、图像文件命名等。档案扫描分辨率设置不低于300dpi,扫描图像经纠偏处理后,图像倾斜度不得大于1 度,实际操作时以达到视觉上基本不感觉偏斜为准,在不影响阅读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保留档案原貌,不加人工标识。图像文件名称中的档案号应与该文件赋予的档案号相同,使文件与图像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联关系,为档案图像文件的全文挂接提供条件。
(六)开展档案资源整合著录
整合著录是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不同结构的资源数据采用不同的数据整合方式进行数据整合,将各种独立的、杂乱的、单一的原生档案资源,按照资源类别、联系挖掘转化为系统的、有序的、深层次的档案信息[4]。逐条著录各类档案资源,全面描述专题档案资源的内容特征、形式特征、存储地点,最大限度地揭示档案资源的内容,建立专题档案资源及其元数据间的相互关联,确保整个专题资源数据的规范性、标准性、可关联性和可共享性,使无序的资源转化为有序的可利用的专题资源,把档案内部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如扫描图像文件著录,是从文件的来源、档案号、内容要素、电子属性、数字化属性、存储位置等6 个维度28 个元素构建元数据要素体系,建立文件结构、内容、背景及其整个管理过程的元数据集,构建图像文件与档案资源的关联联系。
(七)集成展示档案资源
应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OCR 文字识别技术对专题档案资源进行知识加工,构建知识图谱,研发智能检索及可视化展示功能。按时间脉络,将百年气象站的观测大事记、观测要素、观测仪器、相关人物、历史图片等资源信息串联起来,建立观测仪器库、人物库、文献库、照片库等各类专题知识库,并集成于气象档案业务系统。设计台站简介、大事记、台站知识图谱、观测沿革、气候变迁、档案资源、岁月留痕等多个栏目,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现百年气象站的历史记忆,展示百年气象站观测业务发展史及人、事、物、位置变迁的历史。通过系统平台提供资源的统一检索、查阅、展示,实现国家与省、省与省间的互通共享查阅利用服务,满足用户智能化利用需求。
三、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一)信息技术应用滞后,与时俱进不足
气象档案工作相对于其他气象业务的关注度在逐步下降,档案管理力量投入减少,甚至出现兼职档案管理现象,档案业务新技术研发滞后。受传统管理模式影响,满足于传统的档案收集与管理,被动性提供服务,对运用信息技术识别、加工、提取高价值信息,开发档案资源缺少主动性,缺乏先进技术在档案管理和服务应用的敏感性。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时代,面对多样性、高要求服务需求,创新服务意识薄弱,与时俱进不足。
(二)档案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综合技能不足
面对不断提升的档案服务需求,档案工作需要既能扎根档案业务,又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气象档案服务难题的高素质人才。而当前档案工作人员少,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综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不足,在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凸现视野不开阔和力不从心。
四、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优化建议
(一)面向服务需求,创新气象档案资源服务路径
面向服务需求的百年气象站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为气象档案服务工作在数据时代的深入发展指明了方向。面对用户不断提升的档案服务需求,完善气象专题档案资源建设,转变档案服务模式,突破传统档案服务理念,改“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密切关注气象事业发展新动向,紧密结合气象高质量发展规划,对气象档案资源进行全新挖掘、组织与揭示,创新气象档案资源服务路径,为开展气象社会服务提供专业性、靶向性和权威性的专题档案资源,是气象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的方向。
(二)充分利用新技术,加快专题资源建设进程
先进的技术与工具是专题档案资源建设的技术支撑。持续完善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气象档案资源建设中的应用,确保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技术体系的先进性。充分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或工具进行各类档案资源的发现、重组和呈现,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OCR 文字识别技术应用于专题档案资源建设中,提高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技术含量,加快专题资源建设进程,提高气象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真正实现气象档案服务新突破,实现气象档案资源管理与服务效益最大化。
(三)提升档案人员专业技能,形成专题档案资源建设合力
专题档案资源建设是一项需要多重专业技能的复杂工作,对档案人员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将提升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作为档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在创新管理能力、档案业务能力、多任务协同能力方面,不断锤炼档案人员职业技能与其他专业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鼓励档案人员一专多能。引进或培育具有敏锐力、执行力、创新力的档案人才,全面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跟踪、把握前沿领域和气象发展新动向,应对档案多样化服务的需求与挑战,提供专业、精准的档案资源服务。
五、结语
总之,提升档案专业技能,以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推进气象专题档案资源建设进程,创新气象档案资源服务途径,提升气象档案资源服务能力,开展气象社会服务,助力各行业高质量发展,是气象档案资源建设、服务的方向,也是气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