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2023-12-12俞思含安凤英王子瑜蔡瑜
俞思含 安凤英 王子瑜 蔡瑜
编者按锡剧《红豆》是国内首部小剧场锡剧作品,由无锡市锡剧院出品,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院长罗周任文学指导,江苏省戏剧文学创作院创作部副主任俞思含编剧,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任导演,无锡市锡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王子瑜、蔡瑜主演。该剧以昭明太子萧统和女尼慧如的情感生发为主线,以蕴含其中的中华古典文化之美为背景,着力彰显“小而不小、小中见大”的小剧场剧目创作艺术追求。剧目入选江苏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江苏省小剧场精品剧目、江苏省小剧场演出季优秀剧目巡演、当代小剧场戏曲艺术节,并在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展演中获优秀剧目奖、最佳编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表演奖、最佳舞美设计奖,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小剧场精品之作。
三千菩提世界,一树红豆幽幽
■俞思含
2021年底,在首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展演结束后,应无锡市锡剧院蔡瑜院长之邀,笔者开始构思为锡剧创作首部小剧场作品。
还记得那时蔡院给了张爱玲、徐志摩等作家小说集,与探讨用锡剧进行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是否可行。与此同时,蔡院还给了一本书,名为《红豆生南国》,当中收录了无锡四大古典爱情故事,最鲜为人知并充满戏剧性的当属昭明太子与慧如之事。
经过反复思考和与无锡市锡剧院数次商议,我们决定首部小剧场锡剧作品的题材还是进行原创。以无锡代表剧种锡剧的形式,书写这座城市的古典爱情故事,是一次别样的体验,也彰显了江南的地域文化特色。
“红豆”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千百年来在各类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本剧以红豆为情感载体,通过描写昭明太子萧统和女尼慧如的悲欢离合情感生发,表现情思之澄净、文学之璀璨。全剧聚焦人物的幽微心理、多层个性,刻画细致,通过描写梁武帝萧衍对昭明太子萧统的相疑相释,展开了权利与情感的对峙。通过描写女尼慧如含情之蕴藉、舍身之果决,升华了情感的纯度,彰显“无情何以修文,无爱焉能参佛”之主旨。
确定了情节及主旨方向,再看实现载体之剧种。锡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表演真切动人,多以“才子佳人”题材为主,唯美典雅,细腻入微,极具江南灵秀之气。这是一个拥有敏锐嗅觉的剧种,它深刻把握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向,没有太多的历史陈规束缚,因而,得以在历史中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下,作为国内首部小剧场锡剧作品的《红豆》之创排,对于开掘锡剧剧种独特的艺术特色、探索小剧场锡剧的表演形式、挖掘无锡古典爱情故事题材深度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意义。
小剧场锡剧《红豆》追求清雅静美、诗意空灵的艺术风格,在挖掘古典爱情传奇的同时,结合当代精神与关注视角,进行深入創作,彰显中国古典文艺之美。从3月首演至今,每每在现场观摩演出,笔者的内心总会因感动氤氲着烟雨。
剧中萧统、慧如、梁武帝,或被身份、内心困囿,看似陷入死局之中,却仍旧因为“爱”之一字,赋予有情之人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当萧统得知慧如为证太子清白自溺于莲花池台后,他带着无限的思念,寻觅慧如曾经的足迹,他仿佛看见一株红豆树从江水中升腾而起:“但只觉,水天相连烟霞傍,层层红豆满枝桑。一团团,赤如焰火齐绽放,一簇簇,灿若繁星共流光。”于是,他歌吟着“恍惚间,似与卿卿遥相望,凝眸无言浮思量。且将这,甜甜涩涩、滔滔绵绵、百转千回平生意,倾江流、诉江波、置江心、入江底,留与两心暗自藏、暗自藏……”满含欣喜,向江水中行去。
无情何以修文,无爱焉能参佛。三千菩提世界,一树红豆幽幽。因为“爱”,红尘男女拥有求生之热烈;也因为“爱”,他们拥有向死之勇气。
寻找当代小剧场的新语汇表达
■安凤英
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南梁,太子萧统与女尼慧如一对相爱而不能相守的人儿在红豆树下吟咏倾诉着相思之苦、之幸……萧统被害,慧如自溺莲花池台……太子获释,得知实情,悲恸万分,寻至江边……烟水缥缈处一棵红豆树赤红如血升腾茁发……太子慧如满含欣喜向江水深处行去……
多么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文学指导罗周和编剧俞思含可谓写戏高手。独特的人物设置、智慧的情境铺排构成了妙到极致的残酷之美——这似乎才是小剧场该有的韵味与品质。
相思到底是个什么滋味?应该怎样表达?苦思冥想中似乎找到了表达——极简的舞台设计,魔幻的灯光变幻,强烈的色彩对比,构成了一幅神秘的江南水色山光图。人在景中戏,景随情意升。戏曲之美融于其中行云流水如诗如画。
小剧场戏曲并不是小戏,此次的创作力求全方位地寻找当代小剧场该有的品质。透过演员心理空间的建立形成小剧场戏剧空间的无边……演员在无边的空间里情感自由且畅快、程式规范且克制,强调表演的细腻与张扬、灵动与高贵。入心入骨、通过人物的肢体语言表达人物情感的无限延展……多空间、多维度的人物调度似乎在抒写一首让人心醉且心碎的绝美爱情诗——细细的红线似乎在诉说着苦苦的相思。编剧巧妙构思、独具特色。四位演员分饰六角儿,瞬间完成角色互换,从演员的表演到音乐转换都是极大的挑战。探索与创新是小剧场戏曲的意义;传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的根基。此次的创作旨在传统戏曲的宝库中深入挖掘探索寻找新的语汇表达——力图通过全方位的艺术表达在锡剧舞台呈现一台符合当代小剧场美学的精美之作。
在分饰两角中探索小剧场表演空间
■王子瑜
笔者在小剧场锡剧《红豆》中饰演昭明太子萧统、梁武帝萧衍。小剧场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在此戏的动议之初,笔者与编剧俞思含商量沟通,能否一人分饰昭明太子和老皇帝萧衍,这样,演员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有更多的表演空间,赋予演员更强的体验感,如果能够实现,那就更能够体现小剧场小空间中的大意图。通过与思含和安凤英导演的不断磨合,她们同意了笔者脑洞大开的想法。饰演两个迥然不同性格的人物具有非常大的挑战性,最大的难点就是在行当上的区分和人物转换:昭明太子是小生,萧衍是老生。笔者在昆剧班坐科六年,打下了老生的基础,然后从昆曲转到锡剧,跨剧种、跨行当,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笔者感觉自己能够同时胜任这两个角色。
《红豆》中有一段戏是萧衍和萧统的对手戏,就是一个人在台上演独角戏,“狂飙”戏瘾感觉很痛快,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两种迥然不同的情绪状态并迅速切换,对演员是不小的考验,但给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听效果、不一样的震撼力,给予角色不一样的冲击力。通过安凤英、韩剑光两位导演的循循善诱,加之自己对角色的深入理解,笔者用心把握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情感,在唱腔和表演上充分发挥流派特色优长,用心揣摩人物心理,反反复复练习身段与唱腔,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努力去塑造好角色。在身段的处理上,對两个人物给予气质与外形的区分。萧统:身段笔者赋予潇洒飘逸、儒雅俊朗的气质,唱腔融入彬彬腔清脆透亮如行云流水般之韵律的特色,塑造文质彬彬、极具书卷气息的文人雅士形象。笔者似穿过那悠悠千年的雾霭,看到端坐案前捧卷沉吟的儒雅青年萧统。萧统与女尼慧如互相倾慕,但因横亘在二人之间的宗教鸿沟和世俗地位的落差无法相爱,最后幻化成《文选》的点点墨迹……萧衍:佩以宝剑,面戴髯口。剑是皇权的象征,萧衍的形体身段充分运用了戏曲中程式化的表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髯口的充分运用给予了萧衍、萧统两个人物瞬间切换的可实现性。在唱腔和念白上与萧统进行了很大的区别,笔者尝试借鉴花脸洪亮宽阔、粗犷浑厚的风格,以显示梁武帝霸气独断、多疑猜忌的性格,在无缝对接的同时,也给予观众不同的视听效果和小剧场独特的体验感。
笔者能够遇到小剧场《红豆》是非常幸运且幸福的,它让笔者充分感受到中华美学精神的博大精深。作为演员,要在创作性格迥异的角色过程中去深入体验、力争突破,以此不断提升自己塑造舞台人物的能力与素养。凭《红豆》一剧,笔者获得紫金文化艺术节小剧场单元(第二届)最佳表演奖,笔者由衷感谢各级领导专家的充分肯定和鼓励。笔者所有的过去成为今天的自己,艺术的累积来自一点一滴,踏雪留痕、抓铁留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笔者将在艺术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努力地攀登新的艺术高峰。
一捧红豆忆相思
■蔡瑜
小剧场锡剧《红豆》源自严克勤先生主编的《红豆生南国》,此书收编了无锡这座城市曾有的四个古典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鸿与孟光、西施与范蠡、昭明太子与慧如。2021年末,笔者和编剧俞思含聊到小剧场,锡剧院想做锡剧首部小剧场,进行新的尝试与探索。刚开始在选择题材的时候并没有想过究竟做哪一个,当时笔者给了思含好几本书,记得有张爱玲、徐志摩的几本作品,当然,还有《红豆生南国》。后来在确定题材时选择了“昭明太子与慧如”这个故事。因为梁山伯与祝英台、范蠡与西施呈现在戏曲舞台上的剧种和剧目已经很多了,而昭明太子与慧如的这个故事鲜为人知,很少出现在戏曲舞台上。书中写道:昭明太子与慧如相遇之时,正在修编《文选》,慧如是个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当她得知昭明太子正在做一件必将光大于后世的大事时,便下了悄然离去的决心。带着刻骨的相思悄然离开,这是慧如能为萧统、《文选》做的唯一的一件事。“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据说是王维得知此事,感慨前朝遗恨,凭吊风流遗迹,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世世代代,红豆成为情思的象征、相思的隽品,这首诗将红豆所蕴含的相思之情尽收其中。
锡剧《红豆》的故事做了进一步的提炼:南梁,无锡香山寺,太子萧统与女尼慧如诗书知交,渐生情思,却囿于身份之别,隐忍在心。几番辗转,二人于红豆树前相逢,欲诉还休之际,萧统遭受构陷,禁足问罪。慧如面见梁武帝,为证萧统清白,自溺于宫廷莲花池台。萧统获释,携《文选》寻觅慧如,悲恸之中,似见江水茫茫处,一株红豆树升腾茁发,赤如烟霞。萧统满含欣喜,呼唤着慧如,向江水深处行去……书与舞台的叙述虽然有着不尽相同之处,但都是写了慧如以自身的舍来成全萧统编著《文选》。萧统把心底对慧如蚀骨销魂的思念融进《文选》的“采撷”之中,太子与女尼身份悬殊,却有着如冰山雪莲般纯正的情感,这足以打动观众的心。
笔者曾演过《玉蜻蜓》中的智贞、《秋江》中的陈妙常,而饰演慧如有别于以前传统剧目中的尼姑角色,因为是原创,所以没有借鉴,对笔者而言是一次新的挑战与尝试。笔者的理解:她能与太子对话,必定有较为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底蕴,是一位蕙质兰心、聪颖善良、超凡脱俗、极富书卷气息的女子,所以在人物的塑造上要有属于慧如特有的高雅气质与内涵。服装设计了宽袍大袖,以灰、白为基本色调,造型极简、只饰以白玉发簪。基于以上人物造型,安凤英导演在设计身段时给予演员特有的仪式感,慧如手执云帚,所有的形体身段都要为人物内心所用。在安导对人物的剖析与启发下,笔者对慧如一角进行潜心揣摩,把人物特有的舞台形象、个性和气质进行了以下塑造:上半场,慧如与昭明太子互相仰慕、心性相投,相知却不能相爱,思绵绵而增慕。两人心里矛盾纠结、思潮涌动,一个行往山顶,一个去向山脚。行路的过程中运用了踮步、云步、圆场,如行云流水、轻盈飘逸,以表达想见对方的急切心情。但在见到萧统时,慧如又要极度克制,脸部表情、唱腔念白都要符合人物当下的内心,都要给予非常准确的表达。笔者在处理上半场唱腔时把锡剧梅派清丽婉转、悠扬典雅的韵味特点充分运用,注重唱腔、形体相统一,力求塑造慧如情窦初开但又内敛自律的人物形象。下半场,慧如是一位睿智聪慧、外表沉着淡定、内心果敢坚毅,有着愿为自己所挚爱的人舍身赴死、外柔内刚的个性,面对萧衍毫无惧色、气度非凡,如一尊超度众生的水月观音。对她而言,舍是成全萧统,死是救赎他人,这是何等的至情至爱才会让她作出如此抉择。慧如神态镇定自若、坦然坚定,眼神极致清澈透亮,如一束星光可穿过浩渺的苍穹宇宙。笔者在唱腔、念白的处理上更多运用了锡剧梅派质朴淳厚、甜糯圆润的特色。导演在形体身段上帮笔者设计了金鸡独立、后探海、卧云、快慢圆场等,在体现演员基本功的同时,把慧如的沉潭通过戏曲程式化的表演给予写意的表达。飘漾漾盘旋高唤复低叹,意渺渺思绪升腾越关山,当慧如的灵魂脱离肉身,与萧统在意像中重逢,回眸时共同见证红豆树开花结籽,当念到:“维摩,你看江岸一片赤红,似是晚霞,又似烟火。是红豆树!是春日那株开花的红豆树!慧如,你若在此,该有多好啊!”时,两位演员眼中都已是泪光点点,观众也唏嘘不已,为之心动、为之感怀!
小剧场锡剧《红豆》的创排,让我们探索了小剧场的实验性、独特性,让演员感受到了小剧场的大意图、大空间。希望《红豆》在今后的演出中不断完善,继续打磨提升,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美学精神的同时,让锡剧焕发新的时代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