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在女性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3-12-12王素红于洋洋郭田荣赵淑琴
王素红,于洋洋,郭田荣,赵淑琴,严 芳
(1.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六科,河南 新乡 453002; 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新乡 453002;3.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控部,河南 新乡 453002)
抑郁症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持久的心境低落,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心理、躯体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编制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显示,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主要以青年女性居多。年轻女性的性格特点与男性有所不同,女性通常更加敏感细腻,也更容易受到家庭和工作双重压力影响,导致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甚至出现自杀的念头和行为。抑郁症也会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不良影响,使患者无法正常参与社交活动,从而进一步加重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2-3]。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上需要综合干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物理及心理干预为辅[4-5]。由于药物不良反应大,且常规心理干预较为简单,因此,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方面效果不理想[6]。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是在具体情境下进行一系列心理治疗,可通过团队中的人际交往,指导患者通过学习、体验的方式,学习新的行为方式,从而使抑郁症患者情绪状态得到明显好转[7]。目前,关于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疗效的研究较少,尤其是改善负性心理状况及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疗效尚不明确。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了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对女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21年 4 月至2022 年 4 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精神六科住院治疗的女性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8];(2)年龄17~58 岁;(3)病程>1 a;(4)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理解并完成量表测评。排除标准:(1)有严重慢性疾病、器质性病变者;(2)存在听力障碍、语言交流障碍者;(3)酒精及药物等滥用者。剔除标准:不遵守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保密原则,提前出院及中途要求退出者。本研究共纳入80例女性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年龄17~42(33.75±6.57)岁,病程1~10(7.30±2.14)a;婚姻状况:已婚27例,未婚13例。对照组:年龄22~58(35.83±8.02)岁,病程3~11(7.73±1.14)a;婚姻状况:已婚31例,未婚9例。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始动性训练、疾病健康教育、用药指导、针对性心理干预和沟通、生活护理指导等,共干预1个月。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干预,具体如下:成立高功能团体心理治疗小组,小组成员包括1名主治医师、1名专业心理咨询师、1名康复护师、1名护士长及6名专业的责任护士,统一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学习抑郁症、高功能团体心理干预、沟通技术、心理指导技巧、个人与社会功能等相关知识,培训时间为2个月,小组成员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本次高功能团体治疗。由护士长带队管理,根据抑郁状态将患者团体心理治疗划分为 4 个阶段,分别为导入阶段、过渡阶段、干预阶段、巩固结束阶段。
导入阶段的主题是构建团体,主要训练内容包括:(1)参加治疗的工作人员自我介绍,建立信任的治疗联盟;(2)小组成员初步认识并相互了解,患者自我介绍;(3)向小组成员讲解团体治疗的规范、团体活动应遵循的纪律和规则,并请所有成员签上名字,完成团体契约;(4)互留信息创建 “抗郁”团队;共1节课完成。过渡阶段的主题是认识、理解抑郁及接纳自我,主要训练内容包括:(1)让患者高声朗读康复理念;(2)书写我的完全手册“20个我”;(3)患者分享患病后自我感受,治疗师分析其不良心理及行为,对于共性问题集中予以指导和纠正;(4)治疗师讲解抑郁症、个人与社会功能相关知识,讲解高功能心理行为干预的重要性,初步了解团体心理行为干预方法;(5)患者反馈、交流,治疗师总结、布置作业;共2节课完成。干预阶段的主题是了解自我及其与人际交往之间的关系,建立安全人际关系,主要训练内容包括:(1)冥想、肌肉放松训练,指导患者课前进行1次,1次10 min;(2)发掘自己的人际和情绪问题,并做处理;(3)轮流讲应对抑郁的故事,分享自己人生高光时刻;(4)倾听练习,通过游戏“悄悄话”让患者体验不同的倾听态度和倾听行为带给人的不同感受;(5)提出每个人的议题,治疗师帮助建构议题,同时将议题转化为人际问题并导入此时此刻,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帮助他们从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出发,探索当前人际关系中的情感模式,并将这种认识运用到其他关系中;(6)讨论个人议题,建立安全人际关系,帮助患者了解不健康的人际交流形式及不正确的情绪应对;(7)反馈、交流,治疗师总结,布置作业;共8节课完成。巩固结束阶段的主题是社会功能重建,主要训练内容包括:(1)社交情景游戏;(2)记“秘密红账”;(3)团体360度反馈;共1节课完成。每节课后布置作业,每节课前挑选 1~2人轮流分享日志,训练者只给予鼓励、不做评价,所有观察组患者均在4周内完成团体心理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抑郁、焦虑状态: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9]、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9]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HAMD量表包括24个项目,总分≥ 35 分为严重抑郁、20~34 分为轻度或中等度的抑郁、<20分为没有抑郁症状。 HAMA包括 14 个项目,总分≥ 29 分为严重焦虑、21~28 分为明显焦虑、14~20 分为有焦虑、7~13 分为可能有焦虑、< 7 分为无焦虑。(2)生存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s quality of life scale,WHOQOL-BREF)[10]评估患者的生存质量。WHOQOL-BREF包括4个领域,分别是总体生存质量、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和心理功能以及环境领域。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生存质量越好。(3)人际关系: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个月时,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11]评估患者的人际关系。该量表包含4个方面,分别是待人接物、对话技巧、社交能力和异性交往,总分28分。0~8分为人际问题比较少,9~14分为在某些方面存在人际问题,15~28分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人际交往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HAMA、HAMD 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HAMA、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 HAMA、HAMD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HAMA、HAMD评分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HAMA and HAMD score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2 2组患者 WHOQOL-BREF 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WHOQOL-BREF中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WHOQOL-BREF中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中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WHOQOL-BREF 评分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WHOQOL-BREF score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e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2.3 2组患者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待人接物、交谈、社会交往、异性交往方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待人接物、交谈、社会交往、异性交往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待人接物、交谈、社会交往、异性交往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评分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comprehensive diagnostic scale scores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e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3 讨论
抑郁症为一种慢性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尤其是绝望和自杀心理会使患者陷入少动、社会退缩和迟滞的行为模式中,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造成社交功能缺陷[12-13]。由于抑郁症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且对抑郁的认知程度较低,常会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加之自身生活及工作受到较大影响,容易使患者产生自罪等不良心理,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病情恢复造成严重影响[14]。因此,提高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可作为抑郁症患者护理的重点方向。
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负面情绪,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15]。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 HAMA评分、HAMD 评分、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总分及待人接物、交谈、社会交往、异性交往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较常规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及人际关系方面改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为: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在过渡阶段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团体治疗时,可使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得到提升,充分了解到负性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危害,诱导患者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对其身心健康更加有益,有利于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习惯,使其心理状态得到改善,进一步降低焦虑抑郁情绪[16];此外,高功能团体结合了认知行为治疗和正念冥想、放松训练的技术,治疗师帮助鉴别患者人际关系的压力源和冲突,帮助患者认清这些对消极情境或压力的认知和行为反应,使患者从一个更宽阔、多元化的视角,以接纳和宽容的态度去觉察这些认知反应,并与情绪症状联系起来,从而达到明显改善抑郁人际关系的效果[17]。
抑郁症患者在病情缓解后,往往会面临严重且广泛的社会功能减退问题,且这种减退往往会持续存在,从而导致患者的预后不良,这些问题在住院抑郁症患者身上尤为突出[1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WHOQOL-BREF中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社会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方面改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为:在高功能团体治疗中治疗师可以根据女性生理心理特点,给予心理疏导,引导其积极应对矛盾的心理及不正确的情绪应对,并根据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心理治疗[19]。此外,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建立了信任和安全的人际关系,丰富患者的生活,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并提高了患者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对疾病恢复起到正性促进作用,使其主动建立良好生活习惯及心理状态,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体验及享受,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0]。
4 结论
相较于常规的护理干预,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能够显著减轻女性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本研究样本量偏小且只选择了女性患者,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扩大样本量,增加男性患者,以进一步证实高功能团体治疗模式对抑郁症患者的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