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溢出效应的中国普惠金融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创新与改革
2023-12-12揭恒旺吴敏郭丽娜
揭恒旺 吴敏 郭丽娜
(1.江西省信用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2.江西联合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3.恒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江西南昌 330000)
绿色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不仅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也会进一步实现自然经济与人文共同和谐发展,就此而言,应通过专业人才的技能及普惠金融服务升级等多项途径共同促进绿色经济的可持续性建设与发展,从而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改革。本文立足空间溢出效应,将进一步了解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与绿色经济发展、创新与改革的关联,为今后开展普惠金融服务与绿色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经验。
1 研究背景
自2005年国际小额信贷年上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我国政府在后续发展中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这不仅是地方性、政府性的管理操作,也是国家战略发展的关键。普惠金融提倡公平公正透明公开,以已有的金融服务与金融产品为例,以商业可持续性原则为基础,降低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成本,从而促进社会各阶段与各阶层实现良好的收益。立足金融服务的深层次发展与市场经济的组成,普惠金融能从金融市场的公平性层面进行可持续性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已经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性、必要性,并且发展绿色经济也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有利于推动我国绿色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综上所述,将绿色经济发展与普惠金融相融合,可有效实现普惠金融服务对绿色经济的有效促进与创新。
2 理论研究
2.1 空间溢出效应
溢出效应是指在满足已有环境需求的基础上会在技术、知识、经济等多个方面以多样化的形态展现出相应的收益,从而对已有的主体造成影响,推动整体向前发展。
2.2 普惠金融服务
在金融发展过程中,我国由于地域区别出现较大差距,因此在探索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更应该融合互联网手段与技术,进一步通过各大平台、互联网技术及金融相关专业人员在跨产业发展中实现普惠金融服务的根本性建设。普惠金融是小额信贷与微信金融的融合与拓展,能够将经济发展速度与效益以更加良好的模式彰显出来。因此,在不同地区进行金融服务的发展推广也会遇到特殊情况。其中,扶持贫困地区进行“三农”建设就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为低收入群体提供较有保障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核心,也是中小企业建设的重中之重。面向社会各阶段的群体,可以将金融服务建设与金融活动、金融产品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金融服务的有效提升与管理,确保低收入群体有效实现金融服务的目标。
2.3 绿色经济发展
绿色经济发展是指在自然与环境承载范围内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与建设,与此同时,提升经济也要注意对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世界各国都应重视并大力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以开发新能源、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动力。
3 研究现状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郝云平和雷汉云基于空间视角,使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得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比较明显的集聚性且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促进效果具有区域异质性;Jiang et al.(2021)探索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整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域性差异。由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和物质资本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经济绩效的边际贡献更大。同时,融合数字技术的金融业能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补充,使城镇化水平低的地方的小微企业、城市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也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金融服务,对缩小经济发展不平衡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自身资产较少,因而无法充分获得所需要的金融服务。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企业的影响也得到一定的关注。在融资约束和融资效率方面,黄锐等(2021)认为,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可从两个角度进行体现:从宏观层面,数字普惠金融缓解了中国金融结构扭曲的现象,同时通过促进金融市场化水平以缓解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约束;在微观机制方面,数字技术可以降低信息和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违规成本,进而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融资效率。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王道平和刘琳琳(2021)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金融错配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并认为这一作用具有长期性和纵向延伸性。因此,从长远来看,数字技术与更多金融服务的融合可以刺激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研究发现,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端技术在金融服务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搜寻能力,降低搜寻成本,让个人、企业可以更快捷地享受支付、储蓄和信贷等金融服务(吕家进,2016;Peterson,2017;Boot et al.,2021);数字普惠金融还能自动抓取个人、企业的行为数据,如网上供应商的客户评级等非金融数据,用以建立可靠的征信体系,金融主体的信息筛选和风险评估能力随该体系的建立而提高,信用风险随之降低,中小企业贷款过程的审批时间也节省了(黄浩,2018;Berg et al.,2019;喻平和豆俊霞,2020;Cheng and Qu, 2020),最终提高了中小企业对外融资时的效率。
此外,数字普惠金融拓宽了中小企业对外融资的渠道。数字普惠金融利用传统金融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吸纳了大量散布在金融市场上的小规模投资者,拓宽了金融市场中资金的来源渠道(尹应凯和侯蕤,2017;万佳或等,2020),提高了市场上资源的配置效率(杨君等,2021),让金融科技影子银行能够以更低廉的价格提供贷款和金融服务产品(Buchak,2018)。同时,金融科技打破了传统地域上的限制。只要有可以上网的工具,地域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快速获得融资,弥补了传统金融在该方面的不足(吴晓求,2015;聂秀华等,2021)。
融资来源和获得融资的效率提高了,中小企业在传统金融中面对的融资约束便会得到缓解。此外,由于金融科技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企业中小企业信息披露的改善有促进作用(喻平和豆俊霞,2020),有助于企业获得用于创新投资的资金,进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研究表明,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让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调配金融市场资源的作用(唐松等,2020),促使企业降低杠杆率,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李华民等,2021),对企业的创新投资有促进作用。但如何才是有效的监管还有待深入探索;黄浩(2018)认为,数字普惠金融虽然是新的商业模式,但其本质未改变,因此不需要建立新的监管制度和体系,将数字普惠金融纳入原金融监管体系进行监管即可;Zetzsche et al.(2017)认为,应该对数字普惠金融进行严格监管,财务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都应该是被监管的行为,并且需要和研学机构合作开发防范系统风险的一系列数字技术工具(Arner,2016);Guild (2017)认为,要采取响应性监管的方法而非过度干预,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Chen(2016)则认为,监管应兼顾灵活性和对消费者的保护。过于严格的金融监管并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只有兼顾灵活性和安全性,才能在保证信息安全和隐私的情况下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王小燕等(2019)也认为,过于严格的金融监管会给金融服务企业带来沉重的合规成本,进而对金融创新产生负面影响,削减企业的金融可获得性,不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可见,由于数字普惠金融的新颖性,采取何种监管手段、怎样的监管力度才是合适的还未有定论。
3.2 中国普惠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2015年1月20日,银监会进行整改,成立了普惠金融部,这对普惠金融的发展意义重大。银监会指出,普惠金融部的主要职责是推进银行业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包括P2P网贷平台、小微事业部、“三农”工作及投融资机构的监管,该部门的设立将提高普惠金融政策传导效率,引导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弱势群体及偏远地区。2016年1月15日,国务院颁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做了战略规划,为普惠金融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指导思想及总体思路;并从金融机构体系多元化、产品和服务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政策引导和激励及消费者金融教育和保护六个方面为我国未来5年内普惠金融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金融服务的发展依托当地政府建设与投资保障,从人员到制度,实现了对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当前,我国不同地区在金融服务发展与构建方面态势良好,但仍由于所处位置不同而出现差异。农村等偏远地区的ATM机数量不仅增加而且银行网点覆盖较为广泛。大部分银行都已推出新的产品,发展出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等多种类型的产品。不仅如此,在公信力方面,也一直推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相融合进行推广。
3.3 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可持续性的高速增长,与此同时也造成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国家将实现经济发展、绿色转型作为长期发展目标,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在2020—2025年期间,将持续改善人民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同时尽快实现绿色转型,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相处,中国未来在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中要遵守绿色增长原则,既要促进绿色转型,也要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2021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了发展绿色低碳的重要性,并通过一系列会议表态,进一步加强绿色经济增长的发展趋势。因此在金融体系发展建设中,作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之一,金融发展能够有效促进绿色经济的增长,从而在低碳转型中实现普惠金融服务与绿色经济相融合,为其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撑。我国大部分传统制造业仍然存在能耗高、排放量大、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现象,因此通过在普惠金融服务中强化绿色金融,能够有效改善此类现象,发挥资金向绿色发展引流的功能,保障企业发展,同时以绿色经济增长为目的,促进企业政府可持续性发展,在企业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将绿色经济作为核心要义,进一步通过绿色投资、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等多种工具为经济增长提供良好的资金来源,从而保证我国经济与绿色金融的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性建设。
4 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在普惠金融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在宏观与微观管理制度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体系保障。虽然我国在2004年提出金融改革制度并进行管理,但在产品发展与推广建设方面仍缺乏科学合理的建设与引导,无法保障金融服务与市场同步发展。因此,需要足够精准且符合不同场景的规范化管理条例。针对金融服务的场景内容、数量与种类等进行有效地管理,提升整体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整体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建设并积极发挥作用。当前,金融服务缺乏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因此也会进一步造成绿色经济、创新改革的滞后性。
4.2 缺乏专业化人才
普惠金融不仅需要专业的金融人才,同时也需要了解当地的地理、经济、生态、自然等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当前,由于高校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专业受限较为明显,造成专业化人才缺乏主动性,在绿色经济转型与中国普惠金融服务升级方面缺乏跨专业、跨行业的人才,并且在日常企业服务与工作中并没有对员工进行相应培训,造成人才流失,无法保障工作人员及时将行业的管理与绿色经济发展相互关联起来。
4.3 互联网技术应用少且缺乏创新
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体系仍较为滞后,而且地域差距较大。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方面缺乏创新,无法根据实际需求与环境变化做好战略调整,因此不能将互联网技术及时应用到相应的经济发展中。
5 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创新改革建议
5.1 完善管理机制
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应从国家、社会、行业等多个方面完善管理机制,首先,国家应出台相应法律法规,及时保障中国普惠金融服务与绿色经济相互融合,促进绿色经济转型与升级,为其提供良好的理论支撑与保障;其次,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出与绿色经济发展相关的措施,为中小企业及相关行业提供良好的普惠金融服务,促使他们在经济升级与发展过程中融合绿色金融,实现改革创新。就整个行业发展而言,应及时根据实际需求及市场发展,进一步灵活调整金融服务,并融合绿色经济,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建设与管理。
5.2 加大引进人才战略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对已有的员工还是对相应的专业人员都应进行全面且多样化的人才管理与引进,首先应引进具有经济思维且对绿色经济有深入理解的高校人才;其次是对已有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与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最大限度地了解市场发展前沿理论,有效促进人才的多样化建设。
5.3 强化互联网应用技术与创新
强化以网络为主体的普惠金融体系能有效促进绿色经济改革、创新与发展,互联网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多种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完成日常金融交易的主要形式,因此为了进一步加快金融发展转型工作,打造具有现代化、智能化的金融服务体系,应当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技术应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群体,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结合数字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实现对整体内容的有效提升及现代化突破,从而不受时间、空间、距离等限制,能够较为高效地体现出金融服务与绿色经济的互补普惠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金融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核心的重要产业,无论是金融行业的市场波动还是金融机构与资源信息的汇总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与趋势,因此通过引入相应的金融专业人员,能够进一步通过金融视角将技术、人文、地理、环境等相互关联在一起,实现产业之间的融合,从而实现各种形式的金融聚集,进一步在市场推动中强化发展。金融体系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普惠金融与绿色经济相互融合,能有效促进我国生态经济的共同发展与建设,也可以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奠定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