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艺术批评回归到客观公正的理性状态

2023-12-12李丛广州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草虫书画家齐白石

◆李丛(广州)

当今艺术界,艺术批评似乎总出现了“一边倒”的状态,某些书画家要么被评论家和媒体吹上天,要么被同行贬得一文不值,此种现象既不客观,也不可取。笔者认为,艺术批评的标准应该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无论是文学作品、音乐作品还是书画作品,评论家除了从评论对象的技术层面和文化内涵入手之外,还要考虑到评论对象所处的时代意义、创作背景以及各种外部因素,这样的评论才会更加客观和公正。

要正确审视评论对象所处的历史背景

譬如以齐白石为例,其笔下的工笔草虫无论从对品种的开发、技巧的运用和对后世的影响,都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特别是在当时那个连照片资料都极其匮乏的年代,老先生能够将各种草虫的身体构造和各个部位的质感都了解得如此透彻深入,着实让人叹为观止。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齐氏并不是一味机械地参照原物,而是有所选择地将草虫最精彩最显著的造型特征给提炼出来,加上书法用笔的线条内在美和东方哲学的审美意趣,将其笔下的草虫提升到了一个美学的高度,使得后世诸多模仿者和追随者都望尘莫及。

然而,尽管当今网络和信息都极其发达,人们获取各种资料的手段和数据是齐白石那个时代无法比拟的,但当今画家笔下的草虫,却反而却达不到齐白石那种境界和水平;此外,哪怕当前有部分画家的草虫画得比齐白石更精准、更逼真,却完全失去了中国传统绘画那种书写性和浓郁的中国文化味,总之看起来仅仅像科普图片或电脑P图而已,这一点,正是齐白石诸多伟大之处的其中之一。也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正确认识齐白石在美术史上的贡献和价值。

要考虑评论对象的年龄因素

相信诸多对拳击比赛或者其他搏击比赛有所关注的朋友,就会发现运动员在比赛之前都会进行身高和体重的各项测量,以求达到比赛相对公平的原则。虽然身高和体重不是比赛输赢的绝对性因素,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身强力壮的选手在客观条件上确实占据了先天优势。同理,当我们在评论一位书画家的艺术水平时,也别忘了评论对象的年龄问题。虽然年龄的大小与功力的高低未必成正比,但对于同一类人或者同等资质条件的书画家来说,年龄大者较起年龄小者确实存在着不小的优势(当然,极个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庸才则另当别论)。因此,当我们拿一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画家与一个八九十岁的画坛泰斗作比较,然后一口认定年轻画家成就不如老年画家时,这本身就存在着不少傲慢与偏见。

实际上我们可以用两个标准作为参照:一种是假设老年画家倒回到年轻画家这个年龄阶段时,其艺术水平和艺术成就是否能够达到年轻画家现在的高度;另一种是根据年轻画家目前这种水平和状态,假设他按照这个进度继续努力到像老年画家一样的年纪,青年画家能否超越老画家现在的水平。只要一经假设,这种批判的标准就会愈加明朗清晰。虽然这种假设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精准,但只要通过这种理性的模拟对比,至少可以成为评论标准的重要参考因素。

要理解评论对象当时的创作状态和创作目的

众所周知,在一辈子不计其数的艺术创作中,任何一位名家大师都不可能做到每一幅画都是精品力作,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因此我们在评论一个画家作品水平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身体状况和创作目的。比如画家在生病时所画的作品可能就体现不出正常状态下的那种精气神魄;又比如画家在某个时段生活比较窘迫,只能画一些题材和风格相对更加迎合市场的商品画,因此这类画作并不能代表画家的真实水平。更何况,哪怕水平再差的画家,在漫长的一生中也有可能偶然画出几幅不错的精品来。因此,只有全面了解一位画家在整个创作生涯中各个时期的不同作品,并针对那些最能代表其风格和艺术特色的作品,从整体水平和最高水平等各种不同角度的数据去衡量,才能更加客观地得出其艺术水平高低的正确结论。

要忽略评论对象的官职、头衔、名气和价位

不可否认,对于书画家来说,名气当然非常重要,但名气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有的靠实力,有的靠宣传,有的靠炒作,甚至有的靠诈骗。因此有的书画家的确名副其实,也有的徒有虚名,此两者有着本质区别,不可同日而语。由于中国自古以来崇尚“官本位”,因此只要书画家当了官,“黄袍一加身”,身价和作品润格便随之大增。但在这个泥沙俱下的社会中,滥竽充数者同样大有人在,因此应该客观来看待书画家的头衔,不能太过绝对化,最起码,不能把作品价位的高低当成衡量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更何况如今网络信息相当发达,一个人只要有钱有势有地位,或者只要运气好(比如抖音上的一些江湖书画家网红),一夜之间都有可能被媒体吹成艺术大师。因此,越是在这种环境下,评论家越是要守住自己的底线,更要相信自己的判断和眼光,切莫受到外界和媒体的煽动和影响。

要结合评论对象的画外之功

评价一位画家(特别是国画家),除了要看绘画本身的技巧之外,更多的还要结合其他方面的综合素养。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有将诗、书、画、印熔为一炉之说。当然,其中的“诗”,其实从宽处讲,还可以包括词、曲、赋、文章、楹联、儒、道、释、哲学、史学乃至美学理论等一切文化学养的范畴。假如以一幅画的标题和题跋为例,这恐怕是最能够体现作者的思想境界和审美价值,甚至还能看出作者的性格、心情、爱好和身份。不可否认,一个有趣的标题和题跋,有时给人的印象和震撼力远远还超过绘画的本身。其实很多时候,不少画家的作品在技术层面上或许相差无几,但最终拉开彼此距离的,很可能就是文化素养的高低使然。换句话说,一幅画可能有一万个画家可以画出这种效果,但只有你一人能想出这么绝妙的标题和题跋,那你就能在这一万人当中脱颖而出了。因此,画家的综合艺术修养同样必须列入批判艺术水平和学术水准高低的行列之中。

要善于发现评论对象作品的创造性和前瞻性

按照古今中外美术史的惯例,凡是能够被载入史册的,往往都以极具创造性和前瞻性的作品居多。那些只懂得一味扎根于传统却又食古不化、不懂变通的画家,就算功力和文化再高,最终对后世的启发和影响都十分有限,根本起不到太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假如没有创新和发展,他们迟早都会被历史所淘汰和遗忘。

但是话说回来,创新也并非单单一句口号,更不是耍花样、玩杂技这样简单。笔者认为,判断一件艺术品是否具备学术价值,关键看它是否具备如下几个因素:

一是具备此项艺术领域最基本乃至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含量;

二是开创出某种新元素以及创作方向的可能性,并且有着深厚扎实的理论结构作支撑;

三是对之前的某种理念起到颠覆性的影响,并引领了之后的一部分乃至大部分追随者的创作方向,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风格或流派。

假如达不到以上三个条件(或者至少两个),恐怕难以与“学术”二字挂钩,充其量只能说有“技术性”或者“探索性”。对于艺术领域而言,学术性的核心应该是指美学层面上的创新价值,譬如八大山人创造出一种冷逸简约之画风,画面处处渗透出一种近乎宗教的肃穆之境,婉约内敛,以一当百,对后世影响深远;吴昌硕通过长期对石鼓文的深刻参悟,加上精通篆刻的优势,创造出一种雄强刚健的金石气息,成为一代宗师;齐白石善于捕捉各种生活气息和人生情趣,将大刀阔斧的写意与精雕细琢的工笔相结合,使得两者各放异彩又相得益彰,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艺术道路;黄宾虹则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功夫的深刻认知,善用宿墨和积墨法,开创出一种温厚华滋的审美哲学,成为近现代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再者,林风眠的悲壮压抑、傅抱石的奔放飘逸、石鲁的奇特另类、关良的返璞归真、赖少其的厚拙奇崛、陈子庄的天真烂漫……皆属于美学层面的范畴。唯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被后世学习仿效的典范。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诸家,都是在各种技术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的条件下创造出新的审美形式,无论从技术、风格还是理论结构都是十分完善且统一的,他们与那些只搞表面形式的“大师”相距恐怕不止千里矣!

最后,笔者真切期望美术界和评论界能够多提出一些有思想、有见地、有建设性的对美术事业能起到良性作用的艺术批评,至于那些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歌功颂德式的评论,不提也罢!

2020年4月27日

猜你喜欢

草虫书画家齐白石
雨浥红蕖冉冉香
·齐白石
齐白石买假画
《中华书画家》征订
草虫的画法(八)
草虫的画法(五)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钱松喦《南瓜草虫》
齐白石·书画作品选
书画家娄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