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方式,打造高质量音乐课堂
2023-12-12魏琳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青年城校区
魏琳|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青年城校区
新课改背景下,音乐鉴赏教学应改变音乐理论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目前的小学音乐欣赏课程往往很枯燥,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生硬讲解,学生对乐器的特点、演奏技巧以及乐曲结构进行机械记忆。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后既不能对所学的乐器、乐曲产生学习或聆听的冲动,也不能与过去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最终丧失自主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系统性的,所以笔者尝试从赏析中国民族音乐切入开展单元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乐曲的学习中来,真正享受音乐欣赏课带来的乐趣。
笔者以小学五年级《空山鸟语》一课为例进行教学实践。《空山鸟语》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五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不熟悉的乐器有一定的探究欲望,但是部分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缺乏认真聆听的耐心。在对学校三个校区近600名五年级学生做的课前调研中发现,在听辨二胡与其他非胡琴类乐器的音色时,学生很容易判断它们的不同;但当不同种类的胡琴相遇时,学生并不能准确地听辨出它们各是哪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二胡了解不够全面、深入,导致他们对二胡的学习兴趣不高。
想要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提高课堂质量,教师就要在课前多下功夫,了解乐曲创作背景,深挖乐曲背后的故事,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演奏二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聆听乐曲、了解乐器,并在课后及时反思。
将《空山鸟语》一课作为课堂提质增效的案例,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首先,通过第一课时《赛马》一曲的学习,让学生回忆起二胡的结构及基本演奏技巧,投石问路,进而引出音乐地位更高的乐曲《空山鸟语》。课堂开始后,由以往的师生问好,改为用“会说话的二胡”模仿教师说话来代替,让二胡一下子“活”了起来,激发学生踊跃参与课堂互动、深入了解二胡的积极性;接下来,分乐段聆听乐曲《空山鸟语》,感受该曲所表现的群鸟欢鸣、生机勃勃的景象,将二胡善于仿声的特点通过“空山鸟语”表现出来。
在欣赏《空山鸟语》中的“鸟出巢”部分时,笔者用的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的“图形谱”。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以“原本性”为核心教学理念,强调全面、整体的音乐体验,以节奏为基石,和语言、动作、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多元化的、人人参与的教学形式。在他看来,人类最自然、最原始的行为,是人们从对事物的感受和心灵的感动中产生的音乐活动。具体到《空山鸟语》一曲,在演奏动作的变化过程中,“图形谱”能够更直观地表现出这段音乐由慢渐快的节奏和高低起伏的旋律线,使乐曲层次更突出、节奏更分明,让学生对该乐曲的结构产生更加清晰的认知。
《空山鸟语》中的“鸟声四起”部分,运用了同音轮指、滑音等技巧,笔者组织了“人人身体都是二胡”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身体当作乐器,一起参与到乐曲的演奏中——学生把舌尖抵在上牙上,发“二”的音,模仿二胡的音色并根据谱例进行演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较为高阶的演奏技巧。
一节优秀的音乐欣赏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平时没有“才艺”的孩子相信自己也拥有一把“二胡”,可以和大家一起快乐地演奏。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得以将原有的音乐知识、经验与新学到的理论有效结合,增加对乐器的认识和对乐曲的理解,提高音乐鉴赏力和音乐表现力,在高质量的课堂中感受音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