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措并举 提升农村清产核资质效

2023-12-12成节荣邱孟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农村局

江苏农村经济 2023年10期
关键词:清查三资金额

成节荣 邱孟根/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农业农村局

2023 年以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针对村级资源底数不清,合同承包情况不明,集体账务核算不规范等突出问题,开展深化清产核资工作专项行动。以创新的思维、有力的举措、精准的方式,扫盲点、治痛点、通堵点、攻难点,化解了矛盾、促进了和谐,盘活了资产、激发了活力。

三措并举

顶层设计,强化指导。一是抓好顶层设计。制定出台《赣榆区开展清产核资专项行动深化五项监管机制工作实施方案》《赣榆区清产核资问题清收整改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清产核资工作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工作举措,为有序、有效推进全区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保障。二是抓好业务培训。开展清产核资业务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研讨交流12 次共300余人次。重点培训清产核资主要内容、方法步骤、操作流程、把握原则及清查方式,推动镇村清产核资工作有序开展。在全区集中培训的基础上,先后到相关镇进行面对面培训,提升培训实效。三是抓好业务指导。根据区具体工作安排,组成三个业务指导组,深入镇村做好清产核资的业务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全区面上工作有序推进。四是抓好核查督查。一方面,抽调精干力量,对“三资”清查,问题清单筛查到位情况进行核查,看进度、查不足、促完善,确保工作到边到位。另一方面,定期不定期组织督查,督促镇村把握进度、保证质量、注重效果,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保证清产核资工作质量。

压实责任,稳妥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镇人大主席或党委副书记牵头直接推进,镇纪委协助推进,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二是优化清查方式。严格自上而下,镇党委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逐村逐项清查清收,定期通报,压实责任、形成动力。三是分级压茬推进。区级调度层面,成立办公室,抽调业务骨干专班日常办公,做好业务指导、沟通衔接。镇级推进层面,党委书记亲自部署,镇人大主席或副书记靠前指挥。成立“一办五组”,即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资源资产实地核查组、资金账务清查组、清收清缴规范组、工作推进督察组、信访维护稳定组,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同时,抽调站所、村会计410 余人,集中办公,走村串户系统清查摸底,做到集体家底摸得细、摸得准、摸得全。

找准问题,抓住重点。针对突出问题,狠抓清资源、清合同、清资产、清账目四个关键。一是清资源。资源管理一直是集体“三资”管理的盲点。引入第三方,对家庭承包地以外的村集体所有的承包耕地、园林用地、养殖用地、坑塘水面、厂企用地、四荒地、特殊用地及宅基地,按地块进行全面测绘,绘制村级测绘图,形成一村“一张图表”。标明资源名称、资源状态、承包人、承包人性质、承包年限、起止日期、承包面积、年承包费、缴纳方式、已缴纳金额、合同形式、项目编号等。二是清资产。资产清查是重点。对集体资产逐项清查,摸清管理现状。全面盘点,对盘盈盘亏资产查明原因,达到账实相符;同时对党群服务中心、电灌站、标准化厂房等村集体不动产分项定位标注。对已承包的资产,列示资产名称、使用状态、承包人、承包人性质、承包年限、起止日期、年承包费、缴纳方式、已缴纳金额、合同形式、资产类别、项目编号等,以便导入平台。三是清合同。合同清查是难点。各镇针对村合同管理不规范的状况,重点核查合同履约情况,利用“一图清”数据资源,逐地块比对承包合同年限、面积、缴费等情况,逐一登记建立台账;承包费清查按照总体倒查20 年的标准,既查清账内,又查清账外,彻底盘清历史陈账,为规范承包提供依据。四是清账目。“包包账”“断头账”是基层管理的堵点。本着兼顾历史、适度从宽、尊重民意、依法办事的原则,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按照“当面开封、全程录像、成员议事、依法处理”要求,既统一把握政策尺度、集中化解遗留问题,又分类施策、区别对待,有效消除“账外账”,保证村集体核算体系完整、集体资产安全。

三效齐显

弄清了家底,把握了现状。一是集体“三资”家底清晰。全区455个行政村完成资源、资产、资金清查工作。清查项目数107751 个,其中清查集体资源79.46 万亩;清查承包合同56347 份;资产盘盈2350笔、金额28310.71万元,盘亏5049笔、金额9759.53 万元,核实集体资产27285 笔、金额182434.13 万元;清查不良债权10647 笔、金额15876.5 万元;清查无效债务6078笔、金额20466.8 万元。二是查摆问题到边到位。镇村根据清查问题清单、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对单销号,进行清收整改。截至目前,全区清收土地面积2.36 万亩;已处理“包包账”234 个、理顺财务收支7702.78 万元;核销不良债权9996 笔、金额11387.22 万元,清收债权6861 笔、金额9286.23 万元;核销无效债务5708 笔、金额18046.80 万元,已偿还债务5555笔、金额28399.68 万元。

盘活了资产,激发了活力。一是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为集体开源。将清收的农村集体资源资产通过省产权交易平台统一对外发包,实现“应进必进”,获得了超过线下交易的溢价收入。自2022 年开展清产核资以来,通过平台交易共成交项目数22580 个,成交额6.8亿元,实现总溢价收入7695 万元、平均溢价率12.8%,村均17 万元。二是推动“小田并大田”,为集体聚财。针对集体公共零星地块多、小块发包多的情况,将零星地分类清收盘活,能发包的统一公开发包,放大集体收益。三是规范工程发包,为集体节支。通过产权交易平台统一对外招标,成交涉农项目数2665 个,成交额2.39 亿元,节约支出3080 万元。四是边清边改,为基层治理“强身”。截至目前,资源类问题已整改41741 个,整改完成率86.67%;合同问题整改26376个,整改完成率为70.49%;清收资源及规范各类承包合同增加集体收入1600.85 万元,清收各类拖欠承包费6974.48 万元。资产问题整改7235 个,整改完成率97.13%。资金问题已整改29041 个,整改完成率99.68%。

健全了机制,推动了发展。按照数字赋能乡村治理要求,打造农村集体“三资”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了“四网”融合。具备四大功能:一是数据平台。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数据集成,成为无须交接的农村集体“三资”台账,可查询村集体“三资”相关数据。二是预警平台。在合同承包、债务管理、财务收支等方面,提前预警,早干预、早处理,提高管理效率。三是监管平台。通过数据推送,比对分析,发现薄弱环节,堵塞财务漏洞,提升监管水平。四是公开平台。配置村务公开二维码,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扫描可以直观了解村集体“三资”概况、资产资源利用现状和发包管理现状、资金收支流水,实现“码上监督”、网上互动。平台的搭建与运行,实现了集体家底“一图清”,管理现状“一点明”,合同预警“一键灵”,社情民意“一码行”。靶向管理盲点,从根本上消除基层微权力寻租空间,实现集体资产无缝隙管理。进一步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清查三资金额
2001年-2020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资金来源情况表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
立案
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方向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加强机构改革撤并单位资产清查
成交金额前10名营业部买入的前3只个股
一周资金净流出金额前20名个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