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创融合理念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与探索

2023-12-11王艳辉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3年9期
关键词:竞赛劳动实验室

赵 彦, 王艳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辽宁抚顺 113001)

0 引 言

随着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都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理论研究成果将新时代二者的关系界定为:“劳动教育能够为创新创业提供正确引导,创新创业又为劳动教育注入创新活力[1]。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深化产教结合,改进劳动教育方式。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人才培养政策的相继落地又进一步拉近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劳创融合”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实践具有了理论与政策支撑。

随着二十大报告中我国跻身于世界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提出,高校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创造性能力劳动者的任务更加艰巨,“劳创融合”理念是进一步探索这一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创新。创新创业实验室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资源,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以来,有力推动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等工作。新时期“劳创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实验室通过整合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重教学资源,重构实验课程、实验平台和师资队伍,将为高校培养科技创新型劳动者开辟更加有效的路径。

1 “劳创融合”理念下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理念

1.1 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应顺应新时代知识变革诉求

新时代,《劳动教育》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即劳动教育中培养热爱劳动、诚实劳动、刻苦和钻研的劳动品质贯穿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中,共生发展助力国家完成实干兴邦、振兴民族的大业。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继续深化改革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目标”,这对于创新知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培养企业家精神为目标的教育活动[2]。创新创业课程、竞赛、项目研发等是培育学生“开拓、冒险和创新”精神的重要资源。在创新创业实验课建设中,将创新创业知识与劳动教育知识融合,将赋予新时代人才培养更加充实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构成,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将更加走深走实[3]。

1.2 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应秉持“劳创融合”理念

“劳创融合”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创造性劳动能力培养的关联性、融通性、统一性提出的劳动教育新理念[4]。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体现:①结合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实验教学内容上的关联性,突破各自的教学内容壁垒,进行知识点重组,构建涵盖劳动基础、技能提升、科技创新等内容的递进式劳动教育知识架构;②结合二者在实验教学手段上的融通性,进行平台的融合共用,吸收利用创新创业科技竞赛、企业实训等教学平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升就业创业能力;③结合二者在教学结果上的统一性,携手企业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研发与成果转化,取得“劳创融合”的就业成果。

1.3 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坚持教育资源协同

“劳创融合”理念下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应充分运用两种教育教学资源,协调发展。劳动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与教师资源中“共用”资源较多[5]。①在实践课程教学中,科技竞赛、大创项目、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等都可以成为二者实践教学的共用平台,在平台利用中又可以进行课程内容的交流和取长补短。②二者的教师资源也可以协同并用。“双师型”教师是劳动教育教学的主干力量,去指导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将学生的创新理念、发明创造与企业需求结合,有助于学生创新成果的科技转化[6]。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的指导教师又能在学生劳动教育中发挥“创新”理念的引领作用,让劳动教育不再囿于体力劳动和简单脑力劳动范畴,与创新理念和实践相结合赋予了劳动新的时代意义。

2 “劳创融合”理念下的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

“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综合学校内外多项教育教学资源。我校目前建有“一站式”学生公寓、校内素质拓展基地、成熟的科技竞赛平台、丰富的专业实验室和学生社团等,这都是“劳创融合”实验室课程建设、平台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将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劳动习惯、团队意识和创新创造等就业创业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2.1 “劳创融合”理念的创新创业实验课程建设

实验课程建设是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核心[7]。在学生理论教学之外,依托学校学生公寓“一站式”生活学习基地、校内素质拓展基地、专业实验室和“双创”学院创新创业竞赛管理平台等资源,设计“劳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实验室综合课程。课程坚持“递进式”建设思维,从培养学生独立适应能力出发,逐步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再到就业创业项目成功研发[8]。按照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课程设置为:基础实验课程、创新创业实验课程和创业项目培育与开发指导(见图1)。

图1 “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课程设计

2.1.1 基础实验课程主要面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

(1)适应性与劳动养成实验课程。适应大学独立生活的宿舍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是对学生独立生活的培育与考核[9]。2014 年开始,学校开始开展宿舍标准化建设管理并纳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2019 年,学校“一站式”学生公寓建成。学生公寓内除教师办公区域外,设有党建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学生综合活动室等,学生的生活、课外活动都可以得到“一站式”服务。将“一站式”学生公寓打造成为创新创业实验室教学场所可以进行3 种活动设计:①学生处作为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活动设计部门,对学生的宿舍文明习惯、劳动习惯进行监督和开展评比活动;②竞赛指导教师及班主任等作为学习导师和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在“一站式”公寓中进行学生团队活动设计与实施;③心理健康教师与学生支部为学生品德教育和素养提升进行活动设计与评比。我校“一站式”学生公寓,在学校新时期培养学生劳动习惯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2014 年至今,省内外30 多所高校来校参观学生公寓建设和育人经验。

(2)素质拓展实验课程。素质拓展训练是目前高校演示实验室实践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10]。2022年,我校校内素质拓展基地建成并使用。基地包含高空心理拓展、中空走廊拓展、低空作业以及地面活动等40 多个素质拓展项目,是目前高校规模较大、项目较全的综合性素质拓展基地。“劳创融合”理念下的实验室课程设计为:学生组建团队、设计目标任务书(团队设计理念、组员能力介绍与分析、任务分工、团队优势)、组织实施、撰写实践作业报告单(包括拓展训练心得、任务完成情况和团队不足与改进分析等)和教师评价等环节,任务完成获得劳动教育实践学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团队意识、目标意识、组织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都得到综合提升,劳动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良好对接,为进一步引导学生团队参加科技竞赛奠定了基础。

(3)社会实践类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实验课程主要以组织学生参与“红色之旅”和“三下乡”等社会服务形式完成。我校“红色之旅”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团委牵头开展,要求学生参与率100%。“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团队建设中,实践活动主题内容可以设计为:社区服务、扶贫支教、科技创新、文体活动等内容。该类课程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教师”角色的实践体验和对困难群体的帮扶,进一步增强高等教育“获得感”与体验[11]。社会实践过程也让学生增加了对国家经济发展与实使的了解,“劳动创造幸福”观念得到深化。

2.1.2 创新创业实验课程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开展。

(1)专业实验课程建设。专业实验室课程建设是高校各专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依托[12]。我校专业实验课程与毕业设计、研究生培养、服务地方衔接紧密,由此可以进行“劳创融合”理念下专业实验室课程3 个任务的进一步科学设计。①依托实验室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选题、组织和服务工作。让教师与学生以实验课程为基础,进行毕业设计的准备和研究工作,教师与学生在互选之前依托专业实验熟悉彼此教与学的程度和研究水平,为选拔研究生人才做好准备;②依托创新创业实验室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在实验室综合活动中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指导本科生成功考取研究生;③实验室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教师与学生的联合研究成果与企业合作,促进成果转化或教师与学生投入到地方科研项目研究,拓宽专业实验室发展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竞赛培育课程建设。竞赛培育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13]。竞赛培育课程可以以选修课形式或实验课形式开展,教师结合所在学院立项的创新创业竞赛进行赛前指导和培训将对打造“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课程注入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2.1.3 就业创业项目培育主要面向三、四年级学生

为进一步实现学生精准就业,对于学生手中比较成熟的项目,学校与企业联合协助学生团队开发。即学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的获奖项目获得企业认可后,学校和企业联合进行成果转化,促进大学生创新项目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14]。

2.2 实验平台的开发利用

2020 ~2022 年,学校初次就业率全省连续3 年“前三甲”。学校就业工作和经验在2023 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受到教育部点名表扬,获得2022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奖励考核一等奖和2022 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获批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6 项。我校近3 年较高的就业质量和丰硕的就业成绩是建立“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课程群的坚实基础。这些成果的取得,学校学生社团,科技竞赛和校企合作等学生就业创业平台发挥了接续性作用。充分运用这3 种教学资源是建立“劳创融合”实验室的重要支撑和依托(见图2)。

图2 “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平台资源整合建设

2.2.1 社团活动平台资源整合与利用

社团活动是“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课程建设的基础实践平台[15]。学校目前共有50 多个学生社团,包括理论学习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志愿服务类、体育健康类和综合类。“劳创融合”实验课程建设依托社团活动对学生劳动习惯、劳动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进行培育可以分为3 个层次:①习惯养成类。主要依托学习类社团、劳动社团及志愿服务社团进行活动设计,学生在参与中以体验生活和劳动过程为主,提升学生自觉劳动与创新创造能力;②服务类活动。主要依托志愿服务社团进行志愿服务,走进地方学校、社区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拓宽学生眼界能力;③创新型类。依托创新创业类、学习类、科技类社团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近些年,我校社团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可以为创建“劳创融合”实验室创建提供有力的实践课程支撑。2014 年至今,学校志愿者支教活动遍及辽宁、江西、湖南、贵州等地,受众学生2 万余人。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

2.2.2 科技竞赛平台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科技竞赛是“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践平台的核心力量[16]。目前学校重点组织学生参与的竞赛如“挑战杯”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学创新实验竞赛(东北赛区)等30 余项。目前各学院依托专业实验室对学生进行竞赛培育的做法已经普及,对于提升学生竞赛成绩具有很大裨益。新时期,以“劳创融合”理念建设创新创业实验室为契机,组织不同专业学生组队进行竞赛种子培训可以成为更为有益的教学尝试。可以进行两类创新创业竞赛团队的打造和培育:①专业性创新创业竞赛和学科竞赛,提升专业学习能力;②进行综合性团队建设与竞赛培育,从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中选拔“种子”参加竞赛,利用不同专业学生的学科优势解决竞赛中的专业难题,大大提高科技创新团队的整体实力和创造力。我校目前依托专业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培育科技竞赛团队的资源已经比较丰富。2022 年辽宁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实现了“辽宁省总决赛项目金奖”“产业命题赛道金奖”“红旅赛道银奖”和“进入国赛”4 项突破,获奖总数位列全省高校第四。

2.2.3 校企合作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校企合作是“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的人才“出口”平台,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最后1 公里”的必要教学资源[17]。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实验室校企合作平台的开发应依托当前学校的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具体可以搭建“三级”校企合作平台。①依托学校化工、石油、储运、装备等主干专业,打造“特色品牌”校企合作平台,大连长兴岛石化园区、抚顺精细化工园区、盘锦石油化工产业园、营口化工园区,以及浙江宁波、浙江舟山、江苏连云港、宜兴、山东淄博等地是我校长期合作企业,通过保持长期科研项目开发与对口输送毕业生就业,确保我校主干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和就业质量,扩大学校培养石油石化人才的社会影响力。②依托学校管理、自动化、人工智能、物流等具有现代特色的专业,与校外企业保持联系和合作,打造创新创业类校企合作平台,依托经济类、企业管理类、设计类竞赛平台,促进第二梯队学生的就业创业,拓宽学校培养综合类人才路径;③依托学校数学、物理、外语等基础专业,与校外科研机构和其他院校联合培养人才,打造基础性校企合作平台,提升相对冷门专业学生的就业创业质量,促进我校基础教学单位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可持续性。

2.3 加强实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

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室建设的核心。“劳创融合”理念下的创新创业实验室教师队伍,思想素质高、创新创业指导经验丰富和科技创新指导能力强是必备能力。

(1)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①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就业处室工作人员等是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资源融合建设的第一梯队构成。这一结构对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心理发育以及就业意向等比较了解,对国家、省市的学生就业政策也较其他专业教师熟悉,他们指导基础实验课程可以在人生观指导、劳动习惯引导、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帮扶指导。②专业课教师、竞赛指导教师、大创项目指导教师、各学院专职实验师是创新创业实验室教师队伍的核心。这些人具有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和创新理念,了解专业的前沿知识,他们对于提升学生创新意识、探索精神、竞技意识具有重要作用。③“双师型”教师是劳动教育兼职教师的新生力量。“双师型”教师或是来自企业,或是掌握一定的企业管理经验,了解当前企业用工和企业需求人才的标准,这对于“劳创融合”的教师队伍来说是难得的师资力量。

(2)定期开展教师学习交流活动。创新创业实验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多样等特点。课程对于教师的指导经验、项目研发能力和专业前沿知识更新都具有严格要求。教师之间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积淀劳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优秀做法,坚持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与方式并保留好的做法,去除学生不欢迎和不愿意参与的教学方式,这对于丰富劳动教育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3 “劳创融合”理念育人成效显著

3.1 学生就业质量显著提升

伴随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学校劳创融合理念下的创新创业教育驶入发展的快车道。近5年,学生考研深造人数435 人,考研深造率55%,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的学生132 人,进入985 高校深造的学生67人,进入211高校深造的学生171 人,学生总体就业772 人,总体就业率98%,近3 年高质量就业432人,高质量就业率92%,实现了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3.2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与竞赛成绩斐然

2012 年以来,学校组织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计2 972 项,其中国家级重点支持领域项目2 项,国家级项目313 项,省级项目633 项,校级项目1 845项,参与学生累计达13 670人次。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学生发表学术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1 000多项,并有69个项目入选省级创新创业年会进行了交流和展示。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3篇,其中1篇荣获国家级优秀论文。2012~2021年,共有17 972 人次获得6 066 项奖项,其中荣获国家级特等奖6 项,一等奖175 项,学校已连续5 轮稳居全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300强。

3.3 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成果喜人

学校专创、专智、劳创融合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喜人成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双创背景下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别获2018年辽宁省教学成果二、三等奖。“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研究与实践”获批2016 年省级教改项目,基于“双向互融”的专创融合实施路径研究获批2021 年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

3.4 人工智能微专业开发

为适应面向新工科建设的高等教育发展需要,2020 年9 月,学校在辽宁省内率先开设“人工智能微专业”试点。已在学校创新人才实验班培养实施完整1个周期(共3 学期),学生修满16 学分11 门课程,第二届学生已学习第二学期课程,第三届开设专业已从创新人才实验班推广到智能制造工程等专业。

4 结 语

“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是当前高校融合校内外创新创业和劳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的教学实践载体。目前高校创新创业类实验室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代表性成果并不多,普遍做法是通过依托学校教学载体分割进行。我校“劳创融合”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理念依托标准化学生公寓、成果丰硕的社团活动以及新工科院校就业资源丰富与就业效果突出等优势,各项资源利用和布局精准、到位,切实促进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理念、劳动习惯养成和创新创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我校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尝试。

猜你喜欢

竞赛劳动实验室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热爱劳动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