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
2023-12-11褚晓玲
褚晓玲
摘 要
高效课堂指向学生人格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抓好课堂主阵地,聚焦教材、学生、效度和教学模式四个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优发展。
关键词
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教学实效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的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深度实施,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抓好课堂主阵地,紧扣“质量”和“效益”这两个关键词,遵循“学生为主”,聚焦“教材”“学生”“效度”“教学模式”这四个教学要素,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一、聚焦教材:在深度解構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
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要钻研教材,要站在“学科育人”“教材育人”的角度,认真研读新的课程标准,深入领会学科培养目标。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就是要在深度解构教材的基础上重构教材,处理好“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素质的关系”“知识能力与情感价值之间的关系”,做到“四个结合”,即“教和学结合”“教和考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素养和生命发展相结合”。
例如,在组织关于“中国的人口”内容的学习时,教材内容是人口的分布、人口的政策以及人口问题。笔者执教时将七年级的“人口与人种”的知识进行迁移、融合,帮助学生辨析中国人口问题与世界人口问题的联系。教学人口的分布又可以与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分布相结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人口最密集的省(区、市)及人口最少的省(区、市)所处的气候区、地形(区)等。除了教学教材知识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深入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你(亲友)的家庭人口构成的变化”“中国人口政策的变化” “人口变化原因之我见”等开放性话题,让学生合作探究:面对中国的人口现状,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我们又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收到“深入教材又跳出教材”的效果。
二、聚焦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定教
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人的个体差异永远存在。面对特征鲜明的“这一个”“这一群”和“这个阶段”,要真正建构高效课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学情,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从脑科学的角度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知识能力的生成规律。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学科,具有显著的综合性特征。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和学的方法,在课堂上“抓住学生、吸引学生、发展学生”。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好“学用结合”这一关键,让学生“书中学”“学中做”,使学生在研讨中共鸣,在实践中体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例如,在组织“民族”这节课学习时,教师就可设计“中国历史上的民族矛盾和融合”“我知道的民族文化”“中国的民族政策”等专题,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等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辩论,随后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反馈和互相评价。这样就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经历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而鲜活起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更加深刻牢固。
三、聚焦课堂效度:以评促教,在实践中巩固知识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学习的评价者。教师应设计和运用多元的教学评量方式,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行即时性、过程性评价,不断调整、优化“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例如,在讲授“俄罗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空白的俄罗斯轮廓图,让学生去填主要的地形区并描绘该区域的河流,进行小组比赛和展示,并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阐述自己讨论的成果;再结合俄罗斯地形分布简表进行及时反馈。这样的操作比简单的指图说地形区效果更佳。还可以在学习完“俄罗斯”这节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俄罗斯地理知识手抄报展示,进一步强化课堂的效度。又如,在研究“南山的建筑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的地理演变”“大运河(镇江段)的变迁”“镇江的环境与生态建设”等课题时,可将“问题解决在课内”“带着思考到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中使地理课堂更有“聚力”,更显“张力”。
四、聚焦教学模式:遵循教育规律,以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发展
教无定法,一切教学模式都是教育规律的外在表现。教师要“博采众长”,结合具体学情和校情,探索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在地理课堂上重点关注“3个优化、3个生长”。一是课前下功夫,优化每个教学设计,让知识生长。以“世界的气候”教学为例,笔者设计了“寻找世界水果明星之旅”的小游戏,通过发现世界各地不同的水果,解开该地区气候特征的密码。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也能认识到饮食与气候的关系,从而让知识进一步生长。二是课内求高效,优化每个教学环节,让学生生长。在讲授“世界的气候”时,笔者设计了学生课堂展示和辩论的环节,辩一辩什么样的气候更有利于种植出种类多样的水果。这一做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他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课堂,在师生、生生互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增强了自信心,表达能力也得到相应发展。三是课后求思考,优化每个教学细节,让课堂生长。在一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重点思考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世界的气候”一课结束后,笔者反思发现,在教学中对“气候统计图”的解读可以更精细,在学生分享资料时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归纳与总结……只有在不断反思与优化教学细节后,才能促进地理课堂不断完善与蜕变。
高效课堂指向学生人格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应遵守教育规律,尊重学生学习特点,探索最适宜的教学模式,促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优发展,发挥地理学科育人功能,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