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慢教·研学·建构”的课堂实践
2023-12-11华云峰
华云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和数学表达等学习过程,解决认知冲突,实现问题解决。“慢教”有利于学生充分认知和思考,体验更自主、更真实,促进学生直接经验的形成,实现启智增慧、学思融通;“研学”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和感悟,理解更深刻、更透彻,推动理性知识建构,提升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建构”促使学生建构知识网,建立数学模型,发展核心素养。在此背景下,笔者积极思考和探索,总结出初中数学“慢教·研学·建构”的教学主张。下面以苏科版数学教材八(下)“图形的旋转”为例,分析该教学主张下的课堂实践。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平移、翻折(轴对称)这类图形运动方式,会将一个图形进行平移或者轴对称变换。对于生活中的另一类图形运动方式——旋转,学生们也不陌生。他们身边有很多例子可以列举。本节、本单元均采用同样的研究方法,通过学生已经积累的活动经验,进行类比教学和探究。
二、教学片段
1. 慢教感知,经历数学抽象
教师运用微视频或者动态图展示以下情形:孩子手中迎风转动的风车;游乐场中转动的摩天轮;有规律来回摆动的钟摆;风能发电机缓慢转动的扇叶。
师:请同学们再列举一些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生1:教室墙上悬挂的时钟指针一刻不停地转动。
生2:汽车的方向盘、轮胎都可以转动。
生3:我家书房里的椅子可以转动360°。
生4:圆规在纸上画圆就是转动。
……
师:上述运动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同学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生5:物体都在转动,而且有一个中心。
生6:物体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动。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尝试从数学的角度(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对旋转的概念进行概括。大家可与同伴合作交流。
生7:将图形绕一个定点,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图形的旋转。
师:很好!我们邀请这位同学把这个定义工整地写到黑板上,好吗?
(教师用掌声鼓励了他,随后学生板书定义。)
师:我们将情境问题中的旋转物体抽象成数学中的平面图形,做进一步研究。观察图1、图2,请同学们归纳平面图形旋转的相关性质。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1代表:观察两个旋转图形,我们组发现三角形旋转的中心点可以是三角形自身的一个顶点,也可以是形外或者形内的某一点;图形可以顺时针旋转,也可以逆时针旋转;图1中的三角形ABC旋转了20°,图2中的三角形ABC旋转了65°。
师:非常全面,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以上回答可以总结成这样的问题:描述旋转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小组1代表补充:3个方面,即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
师:感谢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全面而准确的概括。接下来,我们聚焦图2,你们能发现运动中的不变量吗?
小组2代表:从图2中我们发现△ABC≌△A'B'C',还有其他结论,如AO=A'O,BO=B'O,CO=C'O,[∠AOA'=][∠BOB'=∠COC']。另外,一个图形旋转后与原图形全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旋转角都相等。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表现。老师觉得这位同学第3点的概括比教材上的更简洁、更清晰。
【设计意图】设计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定义这一环节体现了一定的育人价值:一是让这位学生有一种当教师的自豪感;二是训练学生书写文字(书法展示)的能力,既有学生视角、学生审美,又有同节奏的平等教育。接下来,在一个运动变化的图形中寻找不变量,这就是数学观察、数学眼光、数学抽象。学生自主寻找、发现和归纳,才是真正的体验、经历,也是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获得直接经验的意义。
2. 研学探究,实现数学思考
例1 (1)你能画出图3中线段A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45°所得的线段吗?
(2)在图4中画出将△AB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100°后所得到的三角形。
例2 如图5,在由一块正方形花坛和两块小三角形的草皮组成的直角三角形ABC苗圃中,已知两个小三角形的斜边长分别是6m和4m,求图中草皮的面积。
例3 我们研究一下,如何求图2中线段AC扫过的面积?是否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方法或者計算公式呢?
【设计意图】研学,意在促进学生对问题本源进行探究,形成新问题,代入新思考,验证新结论,这对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关键能力有较大帮助。例1、例2体现了学习图形旋转的数学价值。借助旋转可以拼出新图形,产生新样貌,运用新方法。学生只要发现相对独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有相等的一条直角边,便会想到旋转、拼图,从而惊叹于美妙的数学思维价值。对于例3,学生通过小组研学、助学,可以实现问题的解决和一般性结论的发现。
3. 自主建构,形成数学表达
练习1 任意画一个三角形ABC,并设定一个旋转中心O,画出△ABC绕点O旋转180°所得到的图形。
练习2 将图6中的三角形ABC先向右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三角形A1B1C1。再将三角形A1B1C1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得到三角形A2B2C2。单位正方形的边长为1。(1)根据要求画出图形。(2)求在平移、旋转过程中线段AB扫过的面积。
【设计意图】练习1既可以增强开放性:三角形形状不确定,旋转点不确定;又可以关联下一节课的内容——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练习2是在网格中画图,需要学生借助网格中的平行、垂直等优势完成;求线段扫过的面积,可以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的数学价值。
最后,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及所习得的相关数学素养——知识和思想。随后,教师呈现结构化的课堂小结(图7)。
三、教学思考
什么样的课堂才会高效?如何教才能适合学生发展?这是永恒的话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自信,形成质疑问题、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值得每一位数学教师思考和研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就像种庄稼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慢教·研学·建构”理念旨在增强学生自主体验,弱化对外界的依赖,促进自我实现,发挥个人潜能,这符合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思考和领悟时间,理解更通透,有认知的真正发生,促进思维的逻辑化、结构化逐步形成,符合皮亚杰发生认识理论。“慢教”着力培养兴趣,“研学”重在发展能力,“建构”突出模型塑造和思维创新。愿我们的教、学、评都能基于学生发展,基于人才培养,基于教育强国等实践思考。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初中数学‘慢教·研学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编号:B/2022/03/198)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