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启发式教学

2023-12-11石俊杰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11期
关键词:浮力物理情境

石俊杰

摘 要

课堂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深度学习。启发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建构物理学科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

初中物理 启发式教学法 学科素养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學中,由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走向关注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生成,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以及对知识的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物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亟须探索更为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启发式教学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和解决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以问题为导向,启发学生形成物理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问题的难度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过于简单,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兴趣;过于复杂,学生则会无从下手。

例如,在教授“浮力”这一节课时,教师向学生展示插图并提出问题:“将乒乓球按压在水中,当我们松手后,乒乓球为什么还能浮上来?硕大的舰艇为什么能浮在海面上?人为什么能漂浮在死海的水面上悠闲地看书?”这些问题与学生认知观念中“重”的物体下沉,“轻”的物体漂浮起了冲突,激起了学生想去探究真理的兴趣。

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意识到物体在水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并且这个力是由水施加的。当学生有了浮力的初步概念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构浮力的特点,继续提问:“浮力也是力,力都有三要素,我们如何将这个力的大小测量出来?这个力的方向指向哪里?作用点又在哪里?”学生不一定能直接想到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并且提出几个递进式的问题来引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用弹簧测力计将物体悬挂在空中,待其静止时读出示数,然后提出问题:“此时弹簧测力计测的是什么?”再将物体放置在水中让学生观察,继续提问:“为什么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了?”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学生建构浮力的概念,引导学生用称重法测出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之后,教师可以根据重力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浮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导,一步步将概念引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物理学习中,而且能从多个方面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学科观念,以及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以情境创设为抓手,关注学生物理观念的应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和理解知识。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实例,设计一些情境模拟活动或是一些有趣的问题情境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的欲望,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例如,在教授“光的折射”这一节课时,教师选用生活中渔民“叉鱼”的事例,让学生现场模拟实验。首先,学生选用一根空塑料管,透过管心在水面上寻找水中的金属鱼模型,瞄准后固定塑料管。然后,学生利用细铁丝通过塑料管去叉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实验后,发现沿着塑料管方向能看到鱼,但并不能叉到鱼,往往射出的铁丝偏向鱼的上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激光代替细铁丝再次实验,并展现出光路图。通过构建光路模型,学生明白了经由塑料管看到的鱼是由折射光线反向延长所成的虚像,且这个虚像处在物体的上方。

学生以现有的生活经验,往往朝着看到的方向射去,却无法命中目标,这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从而想到利用物理知识解答这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利用渔夫叉鱼这一生活事例进行情境创设,将生活引入物理课堂,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物理观念的渗透,使学生运用科学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为发展学生科学素养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观察、探索,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以师生互动为纽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形成知识体系。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可以适时引导,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答,发展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平面镜”这一节课时,如果按照教师演示实验后,学生重复实验操作的方式,显得乏味、枯燥,容易形成思维定式,不利于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哈哈镜,利用哈哈镜幽默的特点激起学生对镜面成像特点的探究欲望。接着,教师再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穿衣镜,同时提出问题:“你的像在哪里呢?平面镜中的像和你一样大吗?”通过这种轻松的互动过程,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接下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做了铺垫。接下来,教师布置探究性任务,让学生自主实验,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如何去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分辨像的虚实等问题。此时,教师再给予提示,介绍利用相同的棋子A和棋子B、白纸等器材,适时引导,让学生在探究中感悟物理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既轻松愉快,又能获得知识。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减少隔阂;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法培养的是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方法以及科学态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通过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和理解知识;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知识,促使学生形成深厚的物理学科观念,提高科学思维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徽.“大概念”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构型——兼论素养导向的课堂变革[J].教育研究,2020,(6):64-77.

[2]杨政. 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学生物理科学思维素养培养的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20.

[3]荆鹏,侯恕.初中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内涵、价值与路径[J].物理教师,2022(10):32-36.

[4]艾果.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导入环节的应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8):57.

猜你喜欢

浮力物理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只因是物理
“浮力”知识巩固
我们一起来“制服”浮力
浮力大小由谁定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