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党史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熠熠生辉

2023-12-11吴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党史法治探究

吴芳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教育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育人,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小学思政课是小学生的必修课。《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理解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坚持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思想与价值引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着力引导学生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程设置了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其中有党史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这一单元共有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歌颂了仁人志士的革命精神与爱国精神。

当今社会思潮多元化,任何一种思想观念要在全社会树立起来并长期发挥作用,就得从娃娃抓起。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儿童时期接收的政治信息、发展出的政治认知与情感结构对个体成年后的政治选择、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小学阶段是思想道德素质奠基的关键时期,加强小学生党史教育,能够充实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促进小学生思想道德情操的发展。

一、进行党史教育的必要性

(一)培養爱国爱党精神

在小学教育阶段融入党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思想。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中华民族遭受深重苦难的屈辱史,也是一段中国人民不甘屈辱、前赴后继、奋起抗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民族崛起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对小学生加强党史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党的光荣历史,知道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感受到党的丰功伟绩和党的伟大贡献,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党的情感和对祖国的热爱,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二)传承革命红色基因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形成了许多光荣的传统和优良的作风,如求真务实、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等,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有着引领作用,也是推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力量源泉。

中小学生是未来祖国建设与发展的“生力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的工作,多次表达希望少年儿童多学习历史,做到知史爱党,要坚定信心,汲取奋进力量,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学习党史,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不断学习和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做新时代的接班人,把党史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内在精神动力与学习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三)解决学生突出问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部分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党史教育,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另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年一代安逸享受的情绪有所滋长,更有甚者对西方的生活方式很推崇,甚至刻意追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学习党史,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自觉增强抵御西方生活方式的能力,做中华民族的合格新一代。

作为小学思政课教师,我认为要抓住教育契机,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知识,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帮助小学生认清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进行党史教育的策略

(一)运用探究学习拓展空间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课内课外联结,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能力,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注重案例教学,选择、设计和运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典型实例,鼓励学生探究、讨论,提高学生的价值辨析能力。这就意味着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学生的社会生活延伸。为此我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材,依据教学任务,拓展学习空间,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

1.课前探究,储备知识

课前,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引导或指导学生进行现场调查、收集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观察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提前储备课堂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

比如在执教《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时,五年级的学生可能通过影视、报刊等途径,对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和人员有所了解,但了解得不深入、不全面。因此在上本课前,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籍、电影等途径收集虎门销烟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的充实,学生能更深刻地领悟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感受他的爱国精神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2.课中探究,加深感受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获得最真切的感受。

在学校的所在地建有吳江区烈士陵园,在执教《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时,把教室搬到了吴江区烈士陵园内,通过探寻李大钊和张应春等吴江籍烈士不惧死亡的原因,感受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献身、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在陵园内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3.课后探究,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坚持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把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而应向学生的社会生活进行延伸,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一些相关的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到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去探究、去感受、去学习。

如教学《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课的最后,我布置了一个课后实践作业:查找资料或访问身边的老人,了解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人物的故事,并召开一次模范人物故事会。学生从中感受各行各业人们的建设热情,了解到身边的这些英雄模范人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中认识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二)巧用学习工具支持活动

学习工具是学习者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中介和支持。我认为课堂中的学习工具不仅包括学习材料、工具、多媒体等,更重要的是恰当评估活动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可以借助哪些学习工具提供支持,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活动。

1.文本材料

图片、地图等文本材料虽然是普通的学习工具,但是只要巧于利用,也会事半功倍的。

如教学《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途经了多少个省、经过的主要江河、草地、雪山,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会给红军长征带来哪些困难?在教学时,我就出示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说一说等去了解。历史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红军长征的历程,理解红军长征途中所面临的困难,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红军为了中国革命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

2.音像资料

研究表明,情感是架在认识和行知之间的桥梁。在教学中我们要按照小学生情感发展的规律(感受——体验——共鸣),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充分利用音像资料的直观性、形象性、可控性等特点,在课堂上利用音乐、音像等资料,创设具体、生动并与教材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情,进入角色,从而唤起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

如教学《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一课时,现在学生都生活在和平年代,生活富裕,对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欣喜万分的心情很难体会到。因此在课堂上我就通过歌曲、音像等多媒体资料把学生带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那段历史,从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中深切感受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三)善用多样形式评价成果

1.评价主体多元

学生的活动往往会有老师、同学、家长,甚至社会人员的参与。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自己评、伙伴评、老师评、家长评、社会评”等多主体、多元化评价,将评价活动变成自我、伙伴、老师、家长、社会等主体共同参与的、多元交互共建的、充溢民主关爱的互动过程,提升每一次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夺取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课时,听唱歌曲《松花江上》、分享抗日英烈故事、纪念人民英雄等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活动,需要学生自己、同学、老师、家长、社会等人员共同参与,才能对学生做出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

2.评价注重过程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还是天真可爱的,渴望被教师注意,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美。学生参与活动是一个过程,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要做到公正、全面,不只是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兴趣、能力的提升,和同学的相互协作等,避免结论性以及空泛的评价。

如教学《富起来到强起来》,我设计了“祖孙三代比童年”活动,课前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对祖辈、父辈以及自己三代人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做一个调查,看看有哪些变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课堂上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汇报展示,发现身边的变化,感受改革开放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国家“富起来”。这个活动是由课前到课堂上,除了评价方面多元外,还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态度、能力等各方面,才能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评价形式多样

学习活动的评价需要把活动成果展示出来,可以是实物成果,或是一幅作品、报告方案、表演或辩论等。通过评价,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获得感,获得知识、技能、方法、策略、态度等,也就是要获得发展与变化。

教学《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时,学生课前收集到鸦片战争的英雄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讲一讲、演一演或制作展板、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式进行分享,激发学生对先辈的缅怀之情。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民族崛起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小学思政课教师要抓住教育契机,在思政课中进行党史教育,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从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党史法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第一次学党史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党史上的今天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