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六堡茶高效生态型栽培管理

2023-12-11梁天生黄智刚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9期
关键词:六堡茶苗茶树

梁天生,黄智刚

(广西大学农学院,南宁 530000)

六堡茶属六大茶中的黑茶,作为广西名茶,其历史可追溯至2 200 年前[1]。明清时期六堡茶已因其独特香味跻身中国24 种名茶之列,2006 年于国际茶业博览会斩获黑茶类唯一金奖[2]。其产业发展迅速,据《广西日报》《梧州日报》报道,2016 年六堡茶品牌价值接近16 亿元,到2021 年公用品牌价值已超过32 亿元,居广西茶类第一,被评为“2021 年中国茶叶最具品牌发展力品牌”[3,4]。六堡茶较高的经济价值及良好的保健功效,使得产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其推广种植已成为梧州市乃至整个广西的重点发展项目,并力争2025 年综合产值突破150 亿元[5]。

种植条件、种植技术及田间管理技术等对茶树的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六堡茶种植及管理技术已成为限制其产业高速发展的重大因素[6,7]。中国农业专家已围绕茶叶与生长环境关系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探讨了利于茶叶生长的环境条件[8-10]。但对于六堡茶,相关研究较少,而研究六堡茶的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六堡茶绿色高产种植前期准备

1.1 茶园用地选择

六堡茶适宜种植在日照较短,年降雨量在1 500 mm 左右,终年湿度较高,年均气温在18~23 ℃的茶园中[11]。茶园远离污染源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土壤通透性好,呈微酸性,pH 在4.5~6.5 为宜。

1.2 茶园规划设计

茶园开垦过程中应注意水土保持,四周设置防护林,内部合理种植遮阴树及绿肥。另外对于土层深度小于60 cm、坡度大于25°等不适宜茶树生长的区域,保留其自然植被;对于大面积连片种植区域,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阔叶林,保持茶园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的生态平衡。因地制宜地设置供排水系统及道路系统,于茶园园地内侧、周围空旷地等合理设置蓄水池、排水渠、沉积池,保证茶园灌溉系统通畅,做到能蓄、能灌、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可另建节水灌溉系统,节水节能,提升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提高茶园的经济效益。茶园道路系统需连通茶厂及各种茶区,便于机械作业及田间生产管理。

1.3 茶园用地开垦

对未垦殖过的生荒地,茶园的开垦需分初开垦和复开垦两步进行。初开垦时开垦土层深度宜在60 cm 以上,破除土壤中的障碍层,并及时除去杂草及石块,暴晒土层,加速土壤风化。复开垦整行深度宜在35 cm 左右,再次去除草根,充分破碎土块。对于平地及15°以下缓坡地沿等高线横向开垦,使坡面相对一致;坡度大于15°需修筑内倾等高梯级园地,梯面宽度不低于1.2 m,达到减缓或消除地面坡度,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

2 六堡茶种植技术

2.1 种植时间

六堡茶茶苗定植、移栽时间宜选择每年10 月至翌年4 月,当天移苗当天种植。

2.2 良种选择

茶苗可选择对病虫害有较强抗性的扦插繁育苗或种子繁育苗,严禁使用通过基因工程繁育的六堡茶种苗。种苗茎粗应大于0.2 cm,根颈至顶芽基部高度大于20 cm。

2.3 种植规格

六堡茶茶苗移栽种植前需开好种植沟,种植沟深度和宽度均为50 cm 左右,并于30~40 cm 深处施足有机底肥。茶苗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模式种植,单行种植模式茶苗株距33 cm,行距150 cm;双行种植模式茶苗株距33 cm,小行距33 cm,大行距150 cm。每个种植穴栽种1~2 株长势大小一致的茶苗,覆土至根颈部位,并适当压实,注意覆土不能过深或过浅,保证根系自然舒展及与土壤密接。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促使茶苗适应新的环境,保证茶苗茁壮成长。

3 六堡茶管理技术

3.1 土肥管理技术

根据茶园土壤肥力状况及六堡茶茶树生长养分需求情况进行均衡施肥。基肥宜于秋季采取开沟深施的方式,每公顷施加15 000~30 000 kg 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3 000~6 000 kg 的有机茶专用肥。追肥需结合六堡茶茶树生长状况进行,可直接在茶树根际浇施经腐熟的农家肥,或于茶叶开始采摘前30~40 d,按6.7 kg∕hm2开10 cm 深沟施加有机茶专用肥后覆土。若茶叶出现潜在的缺素风险,需及时喷施适量对应的微量元素叶面肥进行补充,并于茶叶开始采摘前10 d 停止叶面肥的喷施。

对六堡茶茶园的耕作应综合考虑当地降水、土壤水分及作物长势等情况,防止土壤退化。每2 年对茶园土壤肥力及有害重金属元素进行一次监测,并根据土壤监测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土壤改良措施。可使用作物秸秆、修剪的树枝及地膜进行地面覆盖,以调节土壤温度,提高保水抗旱能力。通过茶园放养蚯蚓及投加有益微生物,以激活土壤生态系统,促进土壤质量的改善,调节茶树的生长发育,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若茶园土壤pH 低于4.5 可施加适量白云石粉,pH 高于6.5 可施加适量硫磺粉作为土壤调理剂,将土壤pH 调节至4.5~6.5。针对幼龄、行距较宽或台刈改造的茶园,可合理间作豆科绿肥,防止水土流失,改良土壤理化性状。针对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茶树生长良好且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的茶园,可实行免耕,以保护茶园肥力,防止土壤侵蚀,降低劳动力成本,并结合周期性深耕,进一步提升中下层土壤肥力水平。

3.2 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茶园病虫草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的生态系统综合考量,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项措施[12]。六堡茶种苗应选择对病害和虫害具有较强抗性或耐性的品种,结合秋末基肥施加,对土壤进行深翻耕,减轻次年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发生。采用人工或机械清除茶园内部杂草,茶园行间合理培育丁香罗勒、柠檬桉等驱避植物以避除害虫,或种植引诱蜘蛛、草蛉、寄生蜂、瓢虫、鸟类等有益生物栖息的植物种类以提高天敌种群的多样性,充分发挥自然控制能力[13-15]。合理控制六堡茶的茶树高度,通过春茶前后的轻修剪和树冠改造等改变害虫的生存条件,抑制茶丛害虫种群发展。

对于发生较轻且相对集中的虫害,及时进行人工清理。在每年3—9 月,可按225~300 片∕hm2布置色板,对叶蝉、蚜虫及粉虱进行诱捕;4—10 月可通过安装杀虫灯,投放性信息素引诱剂、聚集信息素引诱剂等,达到诱杀、趋避或干扰蓟马、茶毛虫、茶毒蛾、茶尺蠖、茶小卷叶蛾等害虫行为和交配的防治效果。病虫害大量发生时,可使用植物源农药、微生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治。

3.3 茶树修剪技术

茶树修剪作为六堡茶树冠培养、更新、复壮树势的关键措施,分为幼龄期茶树的定型修剪、成年期茶树的轻修剪及深修剪、衰老期茶树的重修剪和台刈[16]。幼龄期茶苗顶端优势明显,通过定型修剪促进腋芽萌发生长,形成优质的采摘面。定型修剪分为3 次,第1 次修剪在茶苗移栽达25 cm 高后,剪除地上部15~20 cm 以上主干新梢;第2 次修剪在翌年剪除地上部30~40 cm 以上枝梢,同时剪掉部分内侧芽,促使茶树向外分枝扩展;第3 次修剪在第3 年,水平剪除地上部40~50 cm 以上枝梢,同时剪去下垂弱枝。3 次定型修剪后,于每年的春茶前进行1 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3~5 cm,同时每次采茶后及时修剪掉枯枝、病枝。茶园每5 年左右需深修剪1 次,剪除树冠上部10~15 cm 枝梢;每10 年左右需在春茶后重修剪1 次,剪除地上部30~50 cm 以上部分;每30 年左右需进行台刈改造1 次,刈割掉5~15 cm 以上全部枝条,诱导新芽发育,更新复壮树势,延长经济效益。

4 结语

六堡茶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品质、较高的经济价值及良好的保健功效,深受政府重视,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为保证六堡茶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除种苗繁育、品牌推广建设外,常规种植栽培管理模式存在的费工费时、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等系列问题也亟待解决[17]。寻求六堡茶高效生态型栽培管理技术,确保六堡茶茁壮成长和绿色高产,既符合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又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促进六堡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18-20]。

猜你喜欢

六堡茶苗茶树
茶苗移栽需掌握好时间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六堡茶机采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贵州省福泉市:抢抓时节育茶苗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提高茶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与茶相逢在六堡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如何保证无性系茶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