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23年总目次

2023-12-11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1期
关键词:庄子研究

【庄子·道家·道教研究】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1.1)

《老子》“德经”首章四辨

——兼论老子对仁义真性的执守与呼唤

韩少春(1.1)

自然:得一而然

——兼论学界关于《老子》“自然”内涵的理解

祁斌斌(1.9)

《老子》虚静人生论及现代价值

崔元君(1.18)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2.1)

《老子》作为一种共生哲学

——为共生而承认无知,为共生而承担柔软

赖锡三(2.1)

齐之为齐的生存论意蕴

——《庄子·齐物论》第1—5段的尝试性解读

郭美华(2.24)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4.1)

道之生成性的现代意义

朱忠良(4.1)

《庄子》“性”论

邓永芳 李陆喜 温良(4.7)

克服政治、圣人与知识-技术以成就真实的个体

——《庄子·天地》第9—11节解读

郭美华(4.13)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5.1)

《庄子·达生》的生命观及学派归属问题

——从醉者“神全”说起

王海成(5.1)

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

——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

徐会利(5.7)

心灵转化:爱莲心逻辑化《庄子》“蝴蝶梦”文本的尝试

孙凭 杜瞻湫(5.12)

从神人的混冥与自然而自由之在到绝望的希望与清白之在

——《庄子·天地》第12—15节解读

郭美华(5.15)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7.1)

《老子》之“道”的现象学诠释研究

张小虎 曾维加(7.1)

应物之方:《庄子·天下》篇的叙述脉络与著述意图

刘书刚(7.10)

齐之为齐的三重辩证

——《庄子·齐物论》第6—8节解读

郭美华(7.16)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8.1)

《庄子》“神明”观念析论

廖浩(8.1)

《庄子》“德”义发微

黄晓晴(8.8)

论郭象哲学及其贡献

——陈美安《自由的脆弱:论郭象新道家哲学中的“自得”序》

任博克(著),黄圣平(译)(8.15)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10.1)

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的逻辑发展理路

高建立(10.1)

如何公正?

——《老子·七十七章》“孰能有余以奉天下”新解

周耿(10.6)

体用关系视域下的庄子“坐忘”思想新诠

张景(10.12)

主持人按语

邓联合(11.1)

僧肇思想的老学意蕴

韩焕忠(11.1)

庄子“齐物论”属读再辨正

毛凤祥 邓联合(11.6)

观念的考察与思想的意图

——评叶树勋《先秦道家“德”观念研究》

李翠琴(11.11)

理智玄思的终止与生存的跃入

——《庄子·齐物论》第9节解读

郭美华(11.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理论品格、价值意蕴及实践引领

刘坤 赵庆杰(1.25)

习近平新时代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论述的三重维度

赵排风(2.44)

习近平关于劳动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与价值意蕴

司明宇 张媛(4.21)

习近平生态文明法治理论指引下新时代环境法治建设研究

韩凌月(4.26)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创新性研究

张才国 赵梦瑶(5.25)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郭跃 濮燕屏(7.27)

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彻底性

王鹏伟 贺兰英(8.20)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对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传承与超越的三重意涵

张浩(10.17)

习近平关于数字经济发展重要论述的形成逻辑、核心要义及价值意蕴

王楠 张春芳(11.22)

高校转型发展研究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金课”建设路径与体制创新研究

郭文佳(5.30)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

——以河南高校书院制改革为例

许圣道 白萌 刘东伟 王康康(5.35)

哲学·政治学研究

气论、体用论与牟宗三对理学系谱的再反思

陈荣灼 杨儒宾 何乏笔 赖锡三(1.3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生成逻辑探究

谢佛荣 何小英(1.53)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科学向度

郑士鹏 刘雨肖(2.4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鲜明特征

王霞 陈龙(2.53)

知行合一视阈下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困境和进路

郑锦阳(2.59)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文化进路探析

龙丽波 周明丽(4.33)

毛泽东关于共同富裕论述的生成逻辑、丰富内涵与时代启示

刘文祥(4.39)

试图全面考察世界艺术史的努力和美学的光辉

——黑格尔《美学》(第一卷)解读

周牧(4.44)

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重维度探析

李铁英 张豪永(5.39)

共享发展中三大“民生陷阱”的形成机理与规避之策

唐子茜(5.44)

高校“微腐败”治理与干部日常监督精细化路径探析

韩坤 景坤玉(5.49)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历程、辩证逻辑和独特经验

孙国栋(7.31)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建构的思想源流与探索历程

刘晓玉(7.37)

核心素养视阈下青年学生责任担当培育探赜

王保进 刘阳(7.41)

延安时期党的自我革命实践与当代启示论析

纪中强 李雨琦 熊鑫鹏(8.26)

政党主导: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逻辑

张毅(8.32)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伦理意蕴

——基于平等价值维度

曾志诚(8.37)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先进文化建设制度的理论依据、现实关照和实践路径

李茹月 唐莉(10.23)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富农阶级的分析

王拯(10.29)

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参政党履职成效提升的四个维度

张雷 柏满(10.33)

党内巡视巡察制度落实面临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贾月 冯琦(10.36)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振兴的逻辑结构、多重优势及实践路径

冯译冉(11.27)

伟大建党精神的系统诠释

宁小可 罗俊梅(11.32)

论柯尔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基于《马克思主义和哲学》的文本分析

徐梦瑶 王文浩(11.35)

文学研究

布莱希特戏剧符号学美学在中国的接受

匡存玖(1.57)

中国学派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推进

何丽 詹宁静(1.65)

突破成规一路行

——莫言小说“莫言式”言说分析

严运桂 王甜(2.64)

逃亡者的回忆录:王韬《漫游随录》中的不可靠叙述

张慧佳 刘悦(2.70)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仪式性正义”

张松林(4.49)

伍尔夫小说中的家庭伦理叙事

崔海妍(4.57)

论北宋骈体诏令的用典策略及向度

潘浩 庆振轩(5.52)

戴彦升生平与著述考论

揣松森(5.57)

去中心化与多元化:“人类世”概念争论下中国“天人合一”生态观的启示

胡新雅 王弋璇(5.62)

同一性与整体化:文学评奖制度的再建构

范国英(7.46)

南朝礼学与文论的系统化思维方式

程景牧(7.51)

读帖、观画、访迹:宋代禅僧“苏轼情结”谫论

张硕(7.57)

塑造善政:苏轼的诏令文体观念

戴路(8.41)

魏晋《诗经》文学性阐释的发生

李明阳(8.47)

论宋南渡时期的福州诗坛

宁智锋(10.41)

先秦“诗言志”再阐释

陈嫣虹(10.47)

“话语权”的构建机制

——波兰汉学视野下莫言作品的译介与接受研究

於伟澄 梁英(10.5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新考新论

盛大林(11.40)

魏晋文艺对“自然”美的追求

李慧杰(11.54)

历史学研究

关于恩施西瓜碑“秦将军”的新材料与新思考

程杰(1.71)

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对“一带一路”倡议理论基础的再审视

赵麦茹(1.77)

2010年以来国内“亲亲相隐”制度研究述评

郭玲(2.76)

论章学诚对宋明理学与乾嘉考据学的批评

张富林(2.82)

《诗经》中的周代狩猎文化研究

彭军超(4.63)

文体与国体:白话文运动与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

靳志朋(4.68)

民国传染病防治的地方实践

——以1932年洛阳霍乱为中心的考察

辛静(5.6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粥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康康(5.74)

“杀妻求将”新解

——道德评判下被污名的吴起

刘洪生(7.63)

经营与失控:隋朝对北齐旧地的经济政策研究

钱久隆(7.68)

民国时期女性游泳运动缘何兴起

苏全有(8.53)

论鄂豫皖苏区时期党的宣传策略

彭学宝(8.58)

宋、辽、西夏、金德运与正统关系比较刍议

张林(8.62)

我国古代循吏与酷吏治理手段的现实价值及创造性转化探析

李志伟(10.57)

公、私与周秦封建、郡县之辨

闫焱 张甲子(10.61)

天津桥与唐代东都社会生活:以唐诗为视角

钱伟(10.66)

船山实学立场下的絜矩之道论平议

尹江铖 丁福慧(11.59)

曹魏中后期的经学走向

——以三少帝讲经为中心

张佳婷(11.66)

经济学·法学研究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民的媒介使用对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2017数据的实证研究

郝辰宇(1.87)

领导权能和风险回应:村党组织环境健康治理的规范路径

韩康宁(1.93)

例外和反例外:论跨境数据管辖的博弈与应对

余文清(2.85)

我国个人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实体规则探析

李东风(2.90)

高质量发展视阈下环境检察公益诉讼探究

王京歌(4.76)

海外代购化妆品走私犯罪的法律规制

翟东堂 钱范莉淇 刘柯含(4.83)

黄河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研究

张慧敏(4.87)

全周期管理视阈下构建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思考

李思昊(5.78)

新发展格局下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基于淮河流域的实证

孔丹丹 金泽虎(5.84)

二元结构的人工智能犯罪刑罚体系构建

赵东(7.75)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信义义务

——基于信托视角

何承斌(7.80)

美欧跨境数据隐私保护双层审-诉救济机制析解

——基于Executive Order 14086

陈丽娜(8.67)

个人信息公私界限及保护模式

吴桐(8.74)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三方协同机制研究

——基于S市的实践分析

何阳(8.80)

乡村振兴学院与农村产业发展的联动逻辑与立体路径

苏世昌 赵亮(8.84)

开源创新研究动态与展望

王学伟 冯峥 束克东(10.71)

论我国院前急救立法的应然价值目标与制度完善

孙也龙(10.79)

论强奸犯罪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基于河南省100起样本分析

邵嘉(10.86)

论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简易评估认定程序的规范进路

刘晓红 唐启顺(11.73)

“双碳”目标下河南省制造业战略转型的路径研究

李运河(11.79)

教育学研究

舒尔曼的大学教学学术理论创新研究与实践探索

何晓雷 吕萌(1.99)

校本教研在小学教师培养中的研究与实践

卢冬君(1.105)

间断均衡视角下基础教育减负政策的变迁

——基于1978—2022年政策文本分析

刘春丽 左一爽(2.94)

“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政策执行偏差及其调适路径

——基于霍恩—米特模型

徐延宇 张聃丹(4.93)

数字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学习的逻辑理路

赵文政(4.99)

我国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探析

于汝清(5.90)

回溯与思考:中国高等教育个性化发展的探索

王新知 杜学元(5.96)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建构的转向

——基于后现代知识型视角

张嘉豪 周仕德(7.85)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创业行为调查与提升对策研究

张会庆 查建彬(7.92)

高校基层教学组织从任务型向责任型转变研究

宋智勇 张丫(7.99)

教育数字化驱动教师课后服务素养发展研究

孟亚玲 史慧丽 张安迪(8.88)

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教育:可为、实为与何为

李阳(8.93)

拓展性学习视角下教师知识共享:机理探究与优化策略

买通(10.93)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师范院校评价:问题表征与实践逻辑

赵玉 刘林(10.98)

数智化时代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吕备 李亚男(10.104)

“双减”后教育形式异化现象分析

赵军 高瑞(11.84)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综述

——基于CiteSpace文献计量分析

王维红 易然(11.90)

美国州立大学校院两级权力运行机制的现状、特征与启示

——以加州大学为例

庞苇 冯景波(11.98)

其他

关于字母词汉化路径的思考

仝小琳(2.102)

抖音“换装秀”中的自我建构与他者认同

——基于观展/表演范式

李茵(2.106)

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教师心理危机干预与师德养成

——以商丘师范学院为例

姚炘和(4.105)

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焦虑度研究

——基于本土与外籍英语教师对学生影响的比较

彭琳(5.101)

目的论视阈下的商丘文化词汇英译研究

侯前进(5.106)

试论板胡演奏在豫剧表演中的作用

郭琳(7.104)

浅析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与创新

赵娜(7.106)

中医典籍翻译研究的名与实

——基于翻译地理学的角度

唐东旭(8.98)

“大华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王玲玲(8.104)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商丘研究”动向分析

刘桃桃(11.105)

猜你喜欢

庄子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