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
2023-12-11林跃平
林跃平
(作者单位:广东中政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现代企业应具有较高的内控水平,使各项经营活动得以规范开展,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但当前,企业面临复杂的市场环境,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提升,无法实现对各项工作的有效控制。为此,企业应立足自身实际,不断提升内控水平,通过高质量实施内部控制,获得健康发展。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属于一项过程性工作,企业开展此项工作不可只局限于单一部门,而是需要全体人员参与其中。基于静态角度,可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获得完整的信息、提升经营水平和效率、确保各项规章制度深入落实而采取的措施与方法。基于动态角度,可将内部控制定义为企业为保证资产更加安全、信息更加可靠,有效执行各种程序、方法及措施的过程。不论从何种角度进行分析,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都应该是实现企业合法合规经营,减少企业成本支出。企业生产经营环节,若想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适应性原则。要求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保持动态调整,立足实际需求与现状,科学制定各项措施,基于风险状况等对各环节的关系进行梳理,结合实际变化科学制定调整措施。第二,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做到主次分明,从整体角度进行考量,重点关注关键领域与高风险工作,确保内控工作更具科学性。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通过有效落实内部控制,能够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使其更加规范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内控效果,并从整体上改善企业管理效果。而且,企业在具体开展内控工作过程中,会构建精细化的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市场风险抵御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其次,有助于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较多风险,进而对企业持续发展产生阻碍。而实施内部控制可以对企业各项活动进行把控,同时能够全流程监管各项工作,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减少不规范行为,促进经营活动合规开展,从而提升企业市场风险防范能力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确保管理层科学制定管理决策,有效规避各类风险。
最后,有助于提升经营管理效率。实施内部控制需要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这不仅能够保证各项活动高效开展,优化企业经营现状,还能够通过全程监管各项活动,减少不必要的流程与环节,提高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将内部控制放在重要位置,内控水平不断提升,但由于此项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实际开展中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一些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缺乏合理性,各部门间并未形成清晰的管理关系,易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难以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内控中的实际作用,对内控实施产生阻碍。第二,内控活动不科学。在预算管理方面,一些企业缺乏规范的预算控制,并未实现全员参与,无法严格监督各项工作;资金管理不够规范,使得企业面临资金浪费风险;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全面,使得一些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且面临资产闲置等问题。第三,风险评估机制不完善。一些企业未认识到风险评估的重要价值,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经营管理者通常仅凭借自身经验制定各项管理决策[1]。一些企业还缺乏风险处理方案,当风险出现时往往无法有效应对,对企业发展产生了严重阻碍。第四,监督机制缺失。一些企业因为资金和规模限制,并未设置内部审计部门,从而降低了内控水平。内控出现问题时,缺乏专门的部门分析、整理各类问题,易使企业经营状况逐渐恶化。第五,信息系统落后,未能实现有效沟通。一些企业并未构建完善的信息系统,无法实现内控信息的有效传输。并且,未能及时收集供应商等方面的外部信息,也没有构建资料库进行信息更新,导致内部控制缺乏信息支持。
四、企业内部控制问题解决策略
(一)完善企业组织架构
现阶段,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规模会持续扩大,各岗位人员也会不断增多,因此,企业需要借助合理的岗位配置,平衡各个岗位,对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而小规模企业若未设置监事会,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成员,通过专业知识对企业经营情况与潜在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内部控制持续优化。同时,企业需要定期开展领导层会议,对各岗位工作职责进行梳理,明晰各岗位实际管理要求,同时向全体员工明确具体岗位职责,要求员工按照岗位职责要求开展自身工作,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问题,确保员工能够各司其职,从整体上提升企业工作效率。此外,企业管理层应改变集权式管理模式,要善于倾听各方建议,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防止出现一权独大的情况,使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风险。管理层还应强化学习,掌握更多先进的管理知识,持续更新知识体系,从而满足现代企业发展需求。
(二)优化内部控制活动
首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言,科学配置各项资源属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企业需要加以重视。①完善预算编制流程。编制预算时,各部门均应参与其中,主要确定本部门预算指标,如销售部门应对销售计划、市场规划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与客户谈判情况、合同数据等信息,确定企业销售预算。企业生产部门应根据生产要素、进度安排等信息,科学确定生产方案。而采购部门应根据销售情况、供应商数据等,合理分析采购方案。预算编制环节,保证各部门积极参与,根据本部门情况制订预算草案,财务部门加以汇总,对预算草案进行检查、分析,找出不合理之处,对预算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并向管理层提交预算草案实施审核,审核通过后,由管理层下达执行。②强化预算执行。企业若想有效控制资金支出,应制定完善的预算执行流程,以资金管理为主,构建预算控制机制[2]。预算执行环节,结合资金收支情况,对预算差异率作出科学判断,若发现预算执行差异率超过了标准值,应对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形成完善的整改报告,便于各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对自身工作流程进行整改。③预算制定后,不可随意调整。通常情况下,预算下达后不可随意调整,但如果企业经营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可结合实际作出相应调整,确保预算方案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④强化预算考核。为有效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企业应构建完善的预算考核机制。开展预算考核工作时,应对各主体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等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找出现存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提高预算制定工作实效。
其次,规范实施资金管理。①为实现严格按照预算支出各项资金,企业应制订科学的资金支出计划,使各项资金支出均处于预算范围内。同时,企业还应遵循收支平衡原则,合理填列各项支出项目,防止出现资金支出控制力度不足的问题。②优化审批机制。企业财务部门应针对资金相关业务流程,科学构建控制机制,全面审批付款事项。若业务没有经过授权,则需要及时退回,在此基础上,确保所有费用报销、资金支出均能获得相关人员审核,同时还应经过财务部门复核,对支付合理性进行检查,全面控制资金支出。③严格控制费用报销。在费用报销工作环节,企业需要科学制定审批流程,避免报销金额超出规定范围,并且报销标准应与报销人员职务等级相符,严格控制报销事项,确保其在预算范围内。同时,制定完善的问责机制,严控虚假报销问题,以免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固定资产属于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开展内部控制活动,企业应注重固定资产管理,使资产更加完整、安全,有效控制固定资产风险。①科学制定固定资产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使用中,应对各层级责任主体提出明确要求,确保各环节均应有明确的责任人,如资产采购环节、验收环节、使用环节等,同时构建完善的固定资产明细账,统一编号固定资产,并实施动态管理,对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把握。②科学构建资产盘点机制。企业应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及时找出账实不符问题,防止出现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盘点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编制盘盈盘亏表,了解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保证各项责任得到良好落实。
(三)科学构建风险评估机制
首先,建立良好的企业风险文化。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科学构建企业风险文化,加大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力度,使员工树立较强的风险管理意识,并在企业风险文化的正向影响下,逐渐提升抗风险能力[3]。其次,积极应用风险管理工具。借助风险管理工具,可有效识别和控制企业经营中的各项风险,不同企业往往会面临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并且在经营中也存在不同的风险点。在选择风险管理工具的过程中,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借助专业的信息化系统,自动分析各项经营数据,同时合理设置预警值,确保与企业控制要求相符,自动控制各项风险。再次,明确风险管理责任。对风险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风险管理责任加以明确,发现风险问题时,直接找到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最后,科学构建风险管理机制。企业若想转变决策模式,应注重各方面工作风险,同时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四)健全企业监督机制
首先,企业应注重内部监督。内部监督属于企业监督各个岗位与部门的机制。企业应构建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各项内控执行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及时了解内控中的问题,并针对性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执行内部控制[4]。企业领导需要注重内部审计工作要求,科学制定内部审计制度,同时还应引进内部审计专业人才,形成控制活动结果分析报告,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且,企业应科学评价内部控制的效果,通过科学的自我评价方法,重点评估各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记录、分析、报告评价结果。此外,针对内部控制,还应构建持续优化制度。在内控监督中,内控优化工作属于较为重要的内容,内部审计部门应发挥带头作用,基于内控评价结果,明确内控运营中的不足,积极加以整改。
其次,企业应强化外部监督。相关监管部门应强化对企业的监督,加大企业违法行为惩处力度,确保企业合法经营。监管部门还应制定完善的内控准则,为企业积极实施内控工作提供帮助。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新时期,企业应不断改进信息沟通工作。当前,一些企业并未结合自身管理水平和业务模式对信息沟通体系进行优化,影响了信息传递效果,难以有效监控企业内控工作情况[5]。所以,企业应注重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沟通渠道,确保在有效的沟通机制下,实现员工间的高效沟通。在内部,企业应积极应用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等对具体情况进行定期更新,使员工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同时能够根据企业情况进行深入沟通。在外部,企业应与供应商、外部客户形成良好沟通,对供应商、客户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维护好供应商与客户间的关系,构建长期合作机制。
此外,企业还应积极做好自身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ERP)系统分析整理各项业务数据。企业财务人员可以基于ERP系统实施汇总管控,及时管理、汇总各类数据,实现高效传递企业信息。例如,在企业供应链管控工作中,企业应构建高效的管理平台,同时优化其中的关键环节,如决算管理环节、库存管理环节等,利用信息系统对重点环节内控落实情况进行分析,针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另外,企业应强化财务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数据接口建设,保证财务部门可以获得各环节的管理信息,进而大力提升内控有效性。
五、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市场环境逐渐复杂化,企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其内部控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较大影响。所以,企业需要注重内部控制工作,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制定内控体系,解决内部控制中的潜在问题。具体实践中,可通过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优化内部控制活动、科学构建风险评估机制、健全企业监督机制、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措施,确保内部控制全面实施,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