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避“走出去”财务风险的措施探析
2023-12-11田召
田 召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化程度的加深,风险管理成为各类企业生存和发展方面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二十多年中,中国企业经受住了考验,并且用实践证明越开放的行业越具有竞争力。而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中国企业也在政策和市场的驱动下选择“走出去”,到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正因如此,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实现了明显提升。然而,近年来,受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的影响,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灰犀牛”“黑天鹅”事件频发[1]。例如,受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影响,部分国家的银行出现倒闭现象,而一些国家单独采取经济制裁、出口限制等措施,使得世界范围内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的不稳定性明显增加。在这种复杂且多变的环境下,中国企业“走出去”实际上面临较大的风险,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对于企业来说,“走出去”面临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在国际上的业务开展,同时还会对其国内业务的拓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企业需要从整体上加强“走出去”财务风险管理,确保财务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
一、企业“走出去”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
(一)筹资风险
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时,往往面临多重筹资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首先,一些国家或地区对境外融资设有限制,如限制外国企业的贷款规模,进而阻碍了企业从国际市场融资,使得企业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获得相应的资金支持。其次,不同国家政府政策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企业的融资计划,带来额外的风险,如企业可能面临因当地市场不稳定或政治事件而导致的资金链紧张问题[2]。此外,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可能影响融资条件的稳定性。
(二)经营风险
在进入不同国家的市场时,企业可能未适应当地的文化、消费习惯和需求,导致产品销量不佳,库存积压,从而增加储备成本,对企业的现金流和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由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销售可能出现不稳定性,导致企业无法准确预测销售收入,影响财务计划和预算[3]。再者,国际市场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和经济形势变化速度较快,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导致企业面临合规成本增加甚至罚款等财务风险。此外,跨国贸易和销售活动本身也会导致应收账款风险增加。例如,部分客户无法按时支付货款,甚至出现坏账,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影响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三)汇率风险
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汇率风险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汇率差异风险,即不同国家的货币汇率波动不同步,若企业以一种货币进行交易,但其成本或收入以另一种货币计价,汇率差异可能导致损益波动;二是汇率变动导致的成本波动,即汇率的波动可能影响企业的进口和原材料成本,尤其是依赖进口的企业,汇率降低可能导致其进口成本增加,从而影响毛利率和盈利能力;三是汇率风险对冲成本,即为降低汇率风险,企业可能采取一些对冲措施,如购买外汇期权或使用金融衍生品,而对冲成本可能在财务报表中产生额外的费用[4]。
(四)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通常指投资行为带来的风险。这方面主要体现为企业在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的投资所产生的风险。其中,人力资源风险主要是企业缺乏国际性综合型人才而导致的难以适应不同国家的经营环境和文化,进而影响企业经营决策和投资判断的风险。物力风险主要是基础设施投资方面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由于企业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遇到东道国存在财政赤字或经济困难,政府可能无法按时偿还债务时,企业项目遭受债务违约风险的可能性[5]。技术投资风险方面,主要体现为企业在国外市场上投资的技术并不成熟,导致投资风险上升,或者企业推出的技术未满足市场需求,无法获得预期商业回报。同时,技术投资伴随的专利纠纷和知识产权侵权也会引起企业的投资风险。
二、企业“走出去”财务风险成因
(一)企业财务风险敏感度不高
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一些典型财务风险往往是由于企业本身对财务风险尤其是国外发展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评估和预测不够,导致出现形势误判、决策失误等情况。在这方面,比较突出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财务风险评估不足。在决定进军国际市场时,企业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各种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这可能源于其对国际市场环境不够了解,导致忽视了一些关键的财务风险因素。例如,未考虑汇率波动、外部政治不稳定等因素,可能使企业在“走出去”后面临无法预料的财务风险。二是财务风险预测能力偏低。企业缺乏准确预测财务风险的能力,无法预判市场变化对财务状况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企业的数据分析、市场研究和风险模型建立能力不足。而缺乏财务风险预测能力使企业无法提前识别潜在风险,导致其难以制定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二)财务部门风险管理能力偏低
财务部门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由于缺乏“走出去”的财务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财务部门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行为滞后甚至行为偏差的情况。首先,被动性分析。财务部门似乎仅在出现实际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分析,缺乏主动性。这导致财务部门无法提前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错失有效防范风险的时机。在国际市场中,风险常常不是即时出现的,而是在市场变化中逐渐显现,如果财务部门仅在问题出现时才分析,可能已经来不及采取应对措施。其次,依赖问题导向。目前,财务部门的工作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而不是从整体风险角度出发进行综合分析。这种问题导向的工作方式使财务部门更注重问题的处理,而忽略了风险的全面识别和预防。最后,风险防范不足。财务部门在迅速制定出风险防范对策后,存在将其视为确保以后工作有效开展的全部措施的心理和想法。然而,在国际市场中,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和持续性,需要财务部门持续关注和调整应对策略,如果仅将单次的应对策略当作永久性的风险防范工具,根本无法持续有效地应对财务风险,所以需要财务部门综合分析,并针对自身特点尽可能形成方法规则,建立长效机制。
(三)企业内部存在业务与财务脱节现象
业务与财务脱节,是目前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多数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6]。具体来说,有两种表现:首先,认知偏差导致轻视财务风险。一些企业在探索国际市场的过程中,由于对财务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往往将财务视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绊脚石。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开展业务时,企业管理人员通常会认为这些地区财务规定较为宽松,因而可以不经过严格的财务合规程序。这种片面的认知导致企业忽视财务风险,从而陷入未能及时防范和解决财务问题的困境。其次,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沟通不畅。财务风险往往在业务运作中产生,但由于业务人员对财务规定的理解不足,以及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未得到及时的识别和解决。在诸如开具发票、合同签署等业务操作中,业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同时未能与财务人员进行沟通,就会导致风险被忽视。
三、企业规避“走出去”财务风险的措施
(一)提高企业财务风险敏感度
首先,加强财务培训和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前,企业应为员工提供全面的财务培训机会,使其了解财务指标、财务报表以及各种财务风险的概念和影响。在这方面,企业要保证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员工都具备基本的财务知识,能够理解财务数据的含义及其对业务的影响。同时,要通过定期的内部研讨会和经验分享,促使员工逐渐提高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从而在日常工作中更加注重财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
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将财务风险识别、研判等内容纳入全面的风险管理框架,以保证企业能够更全面地预测潜在风险。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要结合具体情况,对可能引发财务风险的因素进行系统性评估。例如,企业在进行市场扩张前,要考虑汇率波动、市场竞争、法律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建立跨部门的风险评估团队,促进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紧密合作,共同分析和评估各类风险。
最后,提升财务预测和分析能力。企业应不断提升财务预测和分析能力,以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这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引入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雇佣专业的风险分析师以及与专业咨询机构合作来实现,也可以通过建立准确的财务预测模型,更精准地预测市场变化对财务状况的影响,从而为业务拓展提前做好准备。此外,财务部门应当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了解市场变化和业务需求,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
(二)提高财务部门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建立主动分析机制。在“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企业财务部门应建立主动分析机制,不仅要在出现问题时进行分析,还要定期主动地对市场环境、政策变化、竞争态势等进行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估,通过持续监测市场动态,及时获取信息,更早地识别潜在风险,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策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其次,制订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财务部门应摒弃单个问题处理的狭隘视角,关注整个国际市场环境中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各种因素,制订全面的风险管理计划,对潜在的财务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将不同因素相关联,为财务部门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提供辅助,从而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风险管理策略。
最后,强化前瞻性分析和持续监控。财务部门应增强前瞻性分析和持续监控能力,从长远角度预测潜在的财务风险,并随时调整策略。在这方面,财务部门要关注国际市场发展趋势、政策变化、竞争态势等因素,并将其与企业的财务数据相结合,进行全面分析。通过不断调整风险管理策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持续性,降低财务风险带来的影响。
(三)深化业财融合
首先,促进跨部门合作与协同。“走出去”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建立跨部门工作小组或项目组,由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共同组成,以促进业务与财务的合作与协同。在项目初期,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可以共同参与项目的规划与决策,确保财务风险因素在早期得到充分考虑[7]。同时,定期召开跨部门会议,分享项目进展和风险情况,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以便更好地应对潜在的财务风险。
其次,建立综合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可以建立一个综合性的风险管理体系,将业务风险和财务风险纳入其中。该体系可以包括风险评估、风险预测、风险防范等环节,以全面识别和管理财务风险。在这个体系运行的过程中,需要业务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通过共同分析业务运作和财务数据,制定综合性的风险管理策略,以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
最后,加强培训和知识分享。为提高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企业可以组织相关培训和知识分享活动。业务人员可以了解财务基础知识,理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而财务人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业务运作和风险点。通过定期培训和知识分享,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能够在相互合作中不断提升对财务风险的敏感度和识别能力,从而更好地防范和管理财务风险。
四、结语
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筹资风险、经营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等。如果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上述财务风险,会出现诸如财务健康状况恶化、经营受限、项目实施受阻、投资回报下降、信誉受损、资金成本增加等问题。而分析发现,造成这些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企业财务风险敏感度不高,财务部门风险管理能力偏低,企业内部存在业务与财务脱节的现象等。针对这些情况,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提高财务风险敏感度,增强财务部门风险管理能力,深化业财融合,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提升发展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