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边腿技术动作的影响
2023-12-10傅少泽
傅少泽
在散打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核心稳定性训练属于重要的内容,本研究设计了为期6 周的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根据训练结果,分析了其对训练队散打运动员腿部支撑的稳定性,实战中防摔能力、边腿技术动作水平提高程度等的影响,为后续散打训练计划的合理制订提供了支持。文章通过探索核心稳定性训练,总结训练内容对散打运动员技能产生的影响,旨在丰富运动员的训练方式,为其运动技术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支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散打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训练、边腿技术动作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 名专业散打运动员,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运动员在传统的散打训练基础上,增加了核心稳定性训练,训练时间为每天40—50 分钟,实验共计展开6 周。对照组运动员按照传统散打训练计划进行训练。在训练前后,对测试指标和数据进行全面收集,做好数据整理,为分析结果提供支持。
2 研究过程
2.1 对象分组
对实验对象进行分组,保证两组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训练年限、年龄和运动等级方面无明显差别。
2.2 實验方案
在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时,同类型训练要利用阶梯式的训练方式,运用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散打运动员的核心肌群运动能力决定着其核心稳定性的等级和训练水平,因此,无论运动员的水平高低,在参与相同类型核心稳定性训练的过程当中,都要根据训练动作的难易程度进行逐级增加。单个训练动作的时间限定为30—60s,训练和间歇时间之比为1 ∶ 2。在训练初期,关键是要让运动员保持非平衡或者非稳定状态,这将有助于其核心区肌肉群产生最大化刺激,应促进运动员积极参与,按照小负荷、多次数和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展开核心稳定性训练。
在训练的适应期,训练无须借助训练器材,单纯利用简单的肢体动作或徒手动作就可以,练习时间为两周。这一时期的训练目的是让运动员能明显感受到核心肌肉群的扩张和收缩情况,以控制身体平衡感,确保实验对象骨盆姿态、脊柱姿态等的稳定性,进而提高运动员保持平衡、身体控制等能力。在核心稳定性训练期间,运动员应自始至终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臀部不可随意扭动,还应注意对呼吸节奏的控制,训练时禁止屏住呼吸。按照实验对象支撑的时间判断其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完成质量,保证训练动作的难度逐渐增加。
在训练的稳定期,可以选择平衡板、瑜伽球或者体操球作为核心稳定性训练的辅助器材,训练时间为2 周。以上器材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能够刺激散打运动员核心区的深层肌肉,要求训练对象在参与训练期间,保持正确的训练姿势,提高运动员边腿动作不稳定力的传导。在练习期间,当训练方式或者训练手段发生变化时,对负荷评价可选择计时或者计数的方式完成,保持呼吸均匀,要求运动员能够集中注意力,并逐渐增加动作难度。在实验训练过程当中,要使稳定性训练结果改变,获得负荷评价也可选择双重指标,即计时指标和计数指标。运动员要保持均匀的呼吸,在训练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将训练的动作难度逐渐加大。
在训练的提高期,应对散打运动员采取不稳定状态负重练习或者综合练习,练习时间为2 周,活动实验对象训练期间身体应在非稳定或者非平衡状态之下训练。在实验训练期间,要注意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的优化,得出负荷评价选择双重指标,要求运动员保持均衡的呼吸,在训练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训练难度要逐渐增加。
在本研究中,实验计划训练动作持续3 分钟,在训练以前,要求运动员完成半小时的热身运动,每组训练间歇时间为1 分钟,实验之后对于实验对象采取肌肉拉伸放松。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核心稳定性训练结果分析
在实战过程中,散打运动员的稳定性和身体重心的保持十分重要。本研究选择8 级俯桥、单脚支撑站立等能力作为运动员核心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经过6 周训练后,收集实验前后数据,实验之前,实验组8 级俯桥测试结果为3.9±1.88,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5.0±1.67 ;实验之前实验组单脚支撑站立时间为81±39.02 ;实验之后实验组运动员单脚支撑站立时间为106.9±37.35,经过T 检验,8 级俯桥测试指标P 值0.005,低于0.01,单脚支撑站立P 值0.000,低于0.01,代表实验前后实验组成员以上测试标准具备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实验之前8 级俯桥测试结果3.50±1.53,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3.70±1.48,对照组单脚支撑站立实验前测试结果为92.00±25.06,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92.30±25.36。经过T 检验8 级俯桥测试指标P 值0.388,高于0.05;单脚支撑站立P 值0.965,高于0.05,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前后两项测试指标之间差异不显著。
因为散打运动员边腿技术的应用步法灵活,加上攻防措施的转化迅速,要求运动员频繁调整身体重心,边腿技术的打击速度快、距离长、打击面大,其在实战当中应用频繁。在进攻时应用边腿动作,需要运动员单脚支撑站立,受力面积逐渐变小,因此,需要运动员将边腿动作与上肢动作直接进行连接,才能有效完成边腿技术的动作。核心稳定性对于人体核心区肌群骨盆、脊柱的控制具有决定性作用,能够保证力量产生并顺利传达,高效率完成对应动作,因此,需要通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核心稳定性,发展其核心区稳定肌群,可作为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的有效方式。
3.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边腿动作力量的影响
本研究选择1 分钟边腿最多次数、仰卧举腿次数、三级蛙跳三项指标作为分析对象,实验前实验组运动员1 分钟边腿数量最大值为108.4±7.31,实验以后测试结果为117.2±11.03 ;实验组测试之前仰卧举腿的最多次数为43±6.16.,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48.4±7.2,实验之前实验组运动员三级蛙跳距离为8.78±1.84,实验之后三级蛙跳距离为9.85±1.47。以上数据可以说明,实验前后实验组运动员的测试成绩有显著提高,经过T 检验、1 分钟边腿次数P 值为0.03,低于0.05,因此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仰卧举腿P 值为0.048,低于0.05,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级蛙跳距离P 值为0.002,低于0.01,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对照组运动员1 分钟边腿次数实验之前测试结果为109.2±13.48, 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110.6±12.76 ;经过T 检验,P 值为0.799 高于0.05,代表两组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运动员1 分钟仰卧举腿实验之前测试结为41.8±4.46.,实验之后测试结果44.2±4.16,经过T 检验,P 值为0.078,高于0.05,代表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运动员三级蛙跳实验之前测试结果为8.94±2.12,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9.45±1.78,经过T 检验P 值为0.252,高于0.05,同样代表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
对比而言,实验组运动员经过训练以后,各项测试成绩均有提升。散打运动员边腿力量水平与做动作期间功能系统转换灵活性、肌肉抗疲劳、传输强度、动作耐力等息息相关。
3.3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边腿技术速度的影响分析
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边腿技术的动作变化多端,加上攻防转换快速,对抗十分激烈。使得边腿动作的速度具有复杂性、多变性特点。本研究选择30 米跑作为动作速度的指标。在实验前,实验组运动员30 米跑测试成绩为4.38±1.25,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4.06±1.13,可见实验前后运动员测试成绩有显著性提高,经过T 检验以后,P 值为0.002,低于0.01,代表两组测试成绩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实验之前,对照组运动员30 米跑测试结果为4.36±1.20,实验之后,对照组运动员30 米跑测试成绩为4.3±2.45,经过T 检验,得出P 值为0.458,高于0.05,代表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经过核心稳定性训练后,无论是实验组运动员,还是对照组运动员的测试成绩都有提高,两组测试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代表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促进运动员边腿技术速度的提高。
3.4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边腿动作最大力量的影响分析
边腿动作最大力量主要指的是腿部肌肉经过收缩克服阻力展现出来的最大力量。在不同的运动项目当中,肌肉最大力量产生的作用各不相同,最大力量由肌肉克服的阻力大小而决定。克服的阻力越大,代表最大力量产生的作用越明显。本研究选择杠铃深蹲作为核心稳定性训练影响边腿力量的评价指标。经过6 周训练,收集实验组、对照组运动员训练前后测试数据。其中,实验组成员实验之前杠铃深蹲最大力量为139.00±10.13,实验之后测试结果为142.25±10.13,经过T 检验,P 值等于0.436,高于0.05,代表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运动员实验之前杠铃深蹲测试成绩为138.25±9.37,实验之后测试成绩为144.25±8.82,经过T 检验,P 值0.115,高于0.05,代表测试成绩无显著性差异。测试数据结果显示实验组、对照组训练前后运动员成绩都有提高,但是对照组提高的幅度明显,其可能由于偶然因素导致的,后期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实验观察。实验组、对照组运动员在杠铃深蹲最大力量的测试过程当中,两组测试结果的差异性不显著。从实验对象的边腿动作最大力量运用方面进行分析,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效果不如传统训练方式,但是,可将其作为辅助训练内容,与传统力量训练方法融合应用,最终实现提升运动员边腿技术力量的目的。
4 结语
经过教学实验可知,核心稳定性训练可以增强散打运动员边腿技术动作的力量,提高边腿启动速度。除此之外,核心稳定性训练对于边腿技术动作的最大力量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不显著。因此,在散打訓练中,要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方式,实现训练方法的优势互补,提升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君.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员身体平衡性的作用研究[J]. 中华武术:研究,2019(7):36-38.
[2] 初龙.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5.
[3] 刘飞.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男子散打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影响的实验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1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