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023-12-10刘帅康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10期
关键词:体能训练功能性身体素质

刘帅康

摘 要:将功能性体能训练应用于大学生体育教学中,发挥出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应有价值,对于提高当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述了功能性体能训练及其核心优势,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具体论证了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發展所发挥的作用,并在分析了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借助功能性体能训练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功能性;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近几年来,功能性体能训练作为一种先进的训练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被广泛应用。因此,将功能性体能训练融入大学体育教学实践中,能够对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带来有益的影响。

1 概述

1.1 功能性体能训练概述

功能性体能训练最初是指理疗师为患者提供动作指导用以治疗患者自身的相关疾病,这种训练多用于医疗领域和健身领域中,同时为人体健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随着相关研究的逐渐深入,此项训练开始向着体育健身领域发展,为提高人的身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指出,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强化人的神经肌肉系统。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训练方式主要以人体结构为落脚点,将多种学科运用其中,以此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动作模式。

1.2 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核心优势

第一,保证体能训练的安全性。尽管一些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流程较为复杂,但是安全性却明显高于传统体能训练,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训练以医疗康复理疗中的筛查与纠正为背景,训练人员不易出现肌肉拉伤等问题。第二,提升体能训练内容的密集度。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对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及各项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随后根据训练人员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能实践,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强化训练内容的密集度,能够有效提高训练人员的运动水平与肢体协调能力。第三,提高体能训练的总体效率。功能性体能训练以运动疲劳模型为出发点,运动疲劳模型强调训练人员的训练总周期不得超过8—9 周,同时该训练可以丰富运动项目的内容,利用运动拓展的形式对训练体系加以优化,全面提高体能训练的总体效率。

2 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探究

2.1 研究对象

在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探究时,本文将某所普通高校的180 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班级,其中有85 名女生、95 名男生。将这180 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一半学生(90 名)为实验组,另一半学生(90 名)为对照组。

2.2 实验设计

第一,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分为T 型姿势练习、开合跳练习等,每个动作完成两个八拍即可。第二,核心部分。因训练人员的身体素质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组织训练,在柔韧度上,常用的方法是静态拉伸与动态拉伸;在力量上,可以将单脚跳台阶或双脚跳台阶等作为首选;在耐力上,可以采取400m×2 等间歇跑的形式;在灵活性上,可以进行并步跑等活动;在速度上,则进行四个不同方向的双脚快速交替等训练。第三,放松部分。对照组的放松方式以传统模式为主,实验组的放松方式可以采取关节拉伸等多种方式。

2.3 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基本分析

本文对某所普通高校的180 名学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对其中一半的学生进行了功能性体能训练,而对另一半学生则以传统方式为主,详细的身体素质对比情况如表1所示。

2.4 身体素质实验对比检验

为确保本次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实验前,分别对这两组学生进行了身体素质测量,但是从测量结果来看,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距不大,表明两组学生的身体素质较为相似,而在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别来源于训练方法的不同。另外,为了证明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还开展了实验组与对照组功能动作筛查测试。以深蹲、俯卧撑、仰卧抬腿、稳定旋转、前后分腿蹲、肩关节灵活度六个项目为基础,对大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在经过功能性体能训练后,无疼痛顺利完成动作的人数比对照组多。

2.5 身体素质实验对比分析

分析实验前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本次功能性体能训练实验结果是:采用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验组学生在1000m/800m(min)、100m(s)、往返跑(s)以及立定跳远(m)项目上的分值取得了很大进步,而对照组学生在经过常规训练后,虽然也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进步效果却不明显,与实验组学生之间仍有很大差距。

3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3.1 基本影响

功能性体能训练既存在积极影响,也存在着一定的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体现在,其可以评估大学生的体质和体能状况,改变大学生的身体现状;而消极影响则在于,功能性体能训练也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改变大学生的运动模式,否则难以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此期间,还应该将功能性体能训练与传统体能训练结合起来,不可只关注功能性体能训练。

3.2 分类影响

大学体育教育将功能性体能训练视为一个整体,对大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各个环节的相互作用。目前这种训练方法主要有悬吊、核心力量、平衡性及振动四种,而功能性体能训练手段则包括简单训练、一体化训练、平衡性训练及深层肌群训练。其中,简单训练指大学生体育训练中的仰卧撑等基本训练;一体化训练指对大学生的控制力进行训练,用以提升身体的灵活性;平衡性训练主要是指在特定器材的支持下,对大学生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用以提高大学生身体的平衡性;深层肌群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自重问题。

3.3 其他影响

从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质来看,这种训练方式除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外,还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多种压力。运动本身便具有释放压力、放松心情的作用,而功能性体能训练则能够从多个层面出发,提升学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帮助大学生释放内心的压力。

4 功能性体能训练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

4.1 融入体育课程与课外活动中

第一,融入体育课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一节课程设置为三个部分,首先将支撑力量训练等作为首选,时间控制在五到十分钟即可;随后教师可针对教学任务加强动作技巧训练,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专项训练,最后借助小型器材指导大学生进行放松训练,帮助大学生缓解疲劳。第二,融入课外活动中。首先以身体素质与健康情况为依据对大学生进行分组,可以分为力量薄弱组、耐力缺乏组等,随后由专业指导员对各小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身体素质。

4.2 注重并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

第一,培养精英教师队伍。可以选择专业水平高、经验较为丰富且优秀的指导员对精英教师队伍加以培训,同时能发现学校功能性体能训练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二,培养骨干教师队伍。培养骨干教师队伍的目标是使这支教师队伍可以胜任行政区域内普通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为体能素质不过关的大学生提供帮助。第三,培养普通教师队伍。培养普通教师队伍的工作可以交由骨干教师负责,普通教师需要承担在校体育教师的培训职责。第四,培养体育教师队伍。体育教师队伍需要了解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概念及形式,并能有针对性地组织功能性体能训练教学。

4.3 遵循基本原则用以激发学生兴趣

实施功能性体能训练需要遵循科学性、实效性及趣味性三项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训练方式与训练思想,有针对性地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相应训练内容;实效性原则是指在开展功能性体能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技能讲解的有效结合,保证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实效性;趣味性原则指体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尽可能选择趣味性强的训练项目,用以激发学生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兴趣。

4.4 更新功能性体能训练理念及方法

要想实现功能性体能训练应用效果的最大化,需要不断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理念及方法进行更新,并鼓励大学生在课后进行课堂展示,主动向其他人分享个人的设计方案,讲解设计要点与整体思路,在向他人分享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

4.5 完善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成绩考核及评估体系

有必要根据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特点及相关内容,细致化完善成绩考核与评估体系,可以向教师与大学生征求建议,分析功能性体能训练考核策略与评价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随后由教師建立考核、评估框架职责,高校负责对已经构建的考核、评估框架的内容进行补充。

5 结语

尽管目前功能性体能训练理念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也被广泛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但是如何将其更好地融入我国大学体育教学中,对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产生积极影响,仍需要相关各方共同加强理论研究及实践工作。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南省体育局课题研究重点项目“立德树人视域下河南省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23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汝雷, 孙凯.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应用研究[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6):94-97.

[2] 梁燕妹. 功能性体能训练对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 中旬刊),2022(8):227-231.

[3] 潘哲.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建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1):140-142.

猜你喜欢

体能训练功能性身体素质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涤剂中的应用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