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哲学
2023-12-10[法]弗里德里克·格鲁
[法]弗里德里克·格鲁
“如今,唯有独自出发,才能够更好地享受一次远足。如果人们结伴同行,哪怕只有两人,都会使真正意义上的远足变味,成为一种类似野餐的行为。远足应该完全独立完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是完全自由的:你可以任意停止或继续,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选择行走的道路;总的来说,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步伐前行。”
事实上,陪伴时常意味着碰撞、阻挠,乃至步伐的扭曲。因为,每个人在行走时都有自己基本的节奏,并总想努力保持它。一旦找到各自适合的节奏,人在行走时就不再感到疲倦,甚至可以持续行走十余小时。但是,这種节奏却十分精确。所以,当我们需要跟随他人脚步来加速或减慢时,身体的灵巧度就会降低。
然而,彻底的孤独并非行走的必需。因为,就算三四人结伴同行,仍可在行走时保持缄默。每个人依着自己的步伐,渐渐拉开些距离,此时,走在前头的人常会转身稍作停歇,然后不由自主,神态轻松,甚至有些漫不经心地问一句:“都还好吗?”走在后面的人则用手势作答。有时,前面的人也会双手叉腰,等待落在最后的同伴,等大家聚齐后便重新上路,途中,先后顺序也会悄然发生改变。人们根据自己的节奏,来来往往,交错向前。步行前进并不意味着要迈出完全一致、整齐划一的步伐。因为人体毕竟不是一台机器,它时常允许我们拥有短暂的消遣和放松的欢愉。当结伴同行的人数达到三至四人时,行走就会成为一段分享孤单的时光。因为孤单也可以被拿来分享,就像面包和时光一样。
然而,当人数超过四人时,这群行走者就会组成一个社团,一支向前的队伍。人们大声喧哗,吹着口哨,推推搡搡,互相等待。很快,大家就会拉帮结派,组建小团体。每个人都开始吹嘘自己的装备。甚至在吃饭时,人们都在竞相攀比,总想让别人尝尝自己带的神秘美味。此时的状况犹如炼狱,所有简单质朴的元素都消失殆尽。此刻,社会被移植到了山上。人们开始进行攀比。所以,行走的时候最好还是孤单一人。当同行的旅伴超过五个,孤单则再也无法被众人分享。
可是,当我们真正独自行走,形单影只时,却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首先,我们永远无法做到真正的独处。就像梭罗所描绘的一样:“我整个上午都被簇拥着,直到有人来拜访我。”本来,陪伴梭罗的是树木、阳光、碎石。事实上,与他人的相遇,常使我们变得更加孤独。因为,交谈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谈论自己和与他人的区别。随着交谈的深入,对话人常会把我们引入他自己的经历和生存空间中。其结果会导致交谈双方相互的不理解,甚至互相欺骗。
当人们置身于自然中,就会感受到一种持续的召唤。仿佛周围的一切都在向我们致意,同我们交谈,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树木,花丛,斑斓的小路,微风的低吟,昆虫的鸣叫,潺潺的小溪,掷地有声的脚步。所有的这些悸动都与你的出现遥相呼应。当然还有雨水。有时,一阵微风细雨,是我们最好的陪伴。因为它在喃喃低语的同时也会用心聆听。不难发现,雨声其实也有自己的“声调”、响度、间隔。比如打在石头上的雨水会发出清晰的汩汩声,倾盆大雨有时会形成一块帘布,以匀速倾泻而下。所以,要想在行走时做到完全孤单,几乎是件不可完成的事。透过目光,人们拥有了太多事物,它们就这样展现在行走者的面前,通过凝望而为我们所拥有。
每一个行走者都应该感受一次海岬所带来的眩晕,当人们经过努力终于站立或安坐在岩石上时,才能眺望海洋,把全景尽收眼底。所有的田野、房屋、森林、小径全都属于我们,甚至为我们而存在。行走者通过攀登成为万物的主宰,并时时享受着这份拥有。试问,当人们在拥有这个世界的时候,还会感到孤单吗?事实上,观察、俯视、遥望就是拥有。然而,行走者却无需面对一个“主人”所需要承受的困扰,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以一个“偷窃者”的身份在享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当然,行走者们肯定不是真正的偷盗者,因为,一路攀登也需要付出努力。所有我看到的一切,展现在我眼前的事物都为我所有。所以,视野的宽度也决定了拥有的物体。
总的说来,我不再孤单,因为世界为我所有,为我存在,与我同在。
(摘自南海出版公司《行走,一堂哲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