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维教学

2023-12-10蒋玉蓉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类比举例道理

蒋玉蓉

摘 要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文以传统文化历史名篇为主,目的是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落实学生思维发展与核心素养提升,让学生在文化理解范畴可以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与思维方式。以《鱼我所欲也》一课为例,探索论证思维教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 《鱼我所欲也》  论证思维  类比  道理  举例

新课标要求“立足文本信息的提取、归纳、概括,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篇章结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的理解和把握,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达效果作出合理评价。”对这段文字解读后,笔者认为对《鱼我所欲也》这篇传统名篇的学习评价,应根据课后思考探究部分的习题设计,对文本的推理论证过程进行梳理。

一、提出论点:类比论证

类比手法,多见于议论文逻辑推理,是通过属性相同的两个及以上对象的比较,来判断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存在某种相同关系的说明方式。在进行《鱼我所欲也》教学时,教师要将提炼课文论点作为教学的第一步,带领学生一起找出全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孟子·告子上》记载的是孟子的价值观,从他独白式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他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是天生具有向善的主观意识的。因此,教师在《鱼我所欲也》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这一说法,即人在诞生之初是具备“本心”的,后天却在欲望的无限膨胀中渐渐迷失,导致“本心”磨灭,不能对抗诱惑。这是全文基调的着眼点,孟子鲜明地抛出观点后,在类比论证的基础上引出接下来两种不同的论证方式。

二、正反对比:道理论证

前四句抛出论点以后,紧接着在下文展开了正反两方面的论证。课后思考探究部分的习题图表非常直观地给出提示,孟子在这篇文章中采用的论证方式为典型的对比论证,从“正面”“反面”的对比中得出“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的结论,教师进行论证思维教学时,只要根据习题要求来进行两个方面的对比阐述即可。

1.正面:所欲有甚于生者→不为苟得

从课文第一段第五句开始,孟子进行的论证全部围绕前四句的论点,展开的是道理论证,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达到说明自己观点的目的。课后习题图表中已经给出正面论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课文中的原文非常清楚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承接了第三句上半句“生,亦我所欲也”。翻译成白话,意思是“正因为我珍惜生命,所以当我想要的有超出生命价值时,不会苟且偷生”。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正是课文中对应的部分,承接的是第三句下半句“义,亦我所欲也”,表达的是作者在面对死亡与道义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道义。这恰恰是因为他珍惜生命,死亡是他所厌恶的,但当有超出死亡更令人厌恶的事时,也不会躲避可能造成死亡的灾祸,此处的“甚于死者”的“所恶”指的就是“不义”。

2.反面: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有不用

骈文的行文特点就是论证工整,对仗详实,每一句都有前后文的承上和启下。经过对正面的分析感悟,学生在此时已经能顺利找到反面的空白填写内容。第六句和第七句承接的是第五句的论证,更深一步地围绕“如使人”展开论述,议论的是怎样讓人们都能做到第五句的格局,带有反证思维,以此来推定如果人们在遇到没有超出“所欲”和“所恶”时,当然可以使用各种求生手段和躲避灾祸的办法。孟子的论述思想既尊重人的客观需求与欲望,也提倡人们能去追求更高尚的品格,他从不否认人应该享有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通过对第六七八句的朗诵和解读,教师可帮助学生捋顺这三句话的论证思维,得出人不能为了保护生命和躲避灾祸而任何事都做,人的思想境界中要有超出生命意义的精神准则,到第九句再次总结“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前后呼应,反复点题。

三、层层深入:举例论证

1.正面:一箪食,一豆羹……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第二段开篇引用的是不食嗟来之食的案例:即便是处于困顿饥渴中的路人或乞丐,他们的生命已经受到威胁,面对一口饭一口水,只要接受就能活下去,但如果被人呼喊羞辱着来吃,他们也会有羞耻的“本心”。“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相比不过些微,但有人宁可饿死也不受辱,人的骨气就见于生死关头。

孟子在这篇文章中对“舍生取义”的描述字字珠玑,通过举例来说明在他眼中的“义”并非要上升到某个高度,而是作为人最基本的尊严,就如同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即便是人饿得要死了,他人施舍给一餐饭、一口水,如果要用他的尊严来换,那也是宁可饿死也不做的。教师在讲述这层道理时,可以结合《孟子·滕文公下》中的千古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见在孟子心中有一条非常清晰且严苛的道德准绳。

2.反面: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为之……为之……为之

从第二段第二句开始,论证过程中加入几处举例,将论证方式转移到举例论证层面,可信度更高,说服力更强。通过与有尊严的路人、乞丐相比,反面论述面对高官厚禄不能抵抗的人已经失去为人的本心,在欲望中迷失。第三句承接第二句的反例继续询问,接受优厚俸禄的人是为了什么?“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第四句的排比气势恢宏,将第三句的三个小短句反复询问,并将有大义者宁死不受与之比对,强烈且鲜明地表达出孟子的意见——“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孟子所处时代后,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割据纷争有初步认知,在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情境下,孟子希望各国君主能知礼仪、懂廉耻,不停地游说各国,希望能建立起一个安居乐业的理想家园。虽说在当时的环境中这是空谈,但孟子一生及其门人弟子都在践行着他的光辉思想,并对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中国士大夫阶层在随后的两千多年中,始终围绕着“舍生取义”磨砺自己的心志,在近代中国水深火热的时刻,这些继承伟大思想的中华儿女,牺牲自己的生命换取民族尊严的“义”!

至此,《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的学习已经进入到尾声,但其光辉思想对学生的启发并不会停止。教师在分析“舍生取义”对华夏民族精神图腾影响时,已经层层递进地将文章深入剖析,完成从类比推理、道理论证到举例论证的分析。

此次对《鱼我所欲也》的论证思维进行教学,笔者通过对文本逻辑结构的梳理,以教材对应的课后习题为模板,详细周密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逻辑关系情境,这对于课堂教学的节奏把控非常有帮助,也是启发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保障。语文教学在完成学科素养培养的同时,深刻地完成了一场道德教育,值得其他学科推广借鉴。

[作者通联:江苏无锡市新吴区第一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类比举例道理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三角函数求值题型举例
数学竞赛中数列不等式的常见解法举例
金属活动性应用举例
抽象函数应用举例
道理
紧扣数学本质 丰富学习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类比教学法
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