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对策研究

2023-12-10吴本欣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9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升互联网+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互联网+”作为教学工具对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提升作用。首先,从分析小学语文课堂中“互联网+”的应用价值入手;其次,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策略。最后,对“互联网+”应用的注意事项进行论述。通过采用文中策略,并结合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课堂实效性;提升

一、引言

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式,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互联网+”教学的普及给教师带来了启示,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进而间接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互联网+”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学生的学习状态非常关键,而学生的学习状态又受学习兴趣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动力就越高,他们也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因此,为了提高实效性,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方面,互联网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互联网提供了大量的课外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与之相关的资源,并与课本知识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互联网的个性化推荐功能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从而科学地选择适用的课外资源,精确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互联网技术还能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使其更加生动有趣。通过生动有趣的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现有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新的兴趣。

(二)提高教学内容直观性

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口头表述、黑板书写和课本图文展示这三种形式,但它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不足,容易导致学生觉得内容晦涩难懂,进而对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但应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改善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使其更加简单易懂,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对教学效率和课堂实效性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运用微课和思维导图等互联网课件,直观地展示语文知识之间的关系。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课堂学习计划,并且便于借助思维导图进行听课和思考。这样一来,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得到提升。

(三)节省课时资源

结合以上观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帮助教师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相同的教学目标,而“互联网+”可提供线上课堂的建构。互联网作为一个信息平台,教师可以利用即时聊天工具建立线上课堂,使师生能够在非课时时间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够拓展课时,让课堂课时得到延展。在拓展的课时时间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文讨论等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互联网不仅能够节省课时资源,还能扩展和充分利用课时资源,从而显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2]

(四)帮助建立课堂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教育倡导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将课本知识与自身生活相结合。但仅依靠教师个人很难完全兼顾学生的生活,因为教师个人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课堂和生活的联系。例如,教师在备课阶段准备讲解《小小的船》这篇课文时,希望在课堂上展示“小船在水面上飘荡”的意境。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搜索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素材,例如游戏视频中的“折纸船放在水面上漂”。然后在课堂上播放这个视频,并结合播放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文时想象出自己熟悉的场景,并产生对课文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也加强了课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

三、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提升策略

(一)课外资源与教学内容融合

确保课外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教师应该遵从学生的兴趣,搜集相关的互联网课外资源,并将其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两者在课堂中割裂,使学生关注学习。

一种常见的做法是在新课导入环节中,寻找课外资源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并将其引入教学中。课外资源主要用于营造情境或氛围,而教学内容则用于教学和引导。以《冀中的地道战》这篇课文为例,在新課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事先播放与地道战相关的视频或音乐,通过营造情境或氛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兴趣。然后,在观看视频或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例如地道战在中国革命战争中起到了哪些作用,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引导他们开始关注课文。利用这个机会,教师可以展开教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学生对于相同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观点可能存在错误或不完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看法,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探索。这样做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质量,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二)线上/线下课堂混合

“互联网+”可以帮助教师建立线上课堂,通过线上课堂可以节约线下课堂的时间,从而让教师能够进行一系列更有益于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楚线上和线下课堂之间的特征关系,否则可能会产生反效果。线上与线下课堂之间的特征关系是“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两者紧密结合”。按照这个关系特征,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过度依赖线上课堂,而是将线下课堂作为主导,只利用线上课堂来弥补线下课堂无法进行的活动。同时,还要确保线上和线下课堂的内容紧密结合,实现线上和线下课堂的混合[4]

在实施混合式课堂教学后,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线下课堂中进行一些活动,以提高课堂实效性。针对这个问题,建议教师可以将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线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等实践性活动。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假设教师在线上讲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那么在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并提出讨论话题。最好让学生自主选择讨论的话题,可以参考在线上课堂中学生进行热烈讨论的主题,比如学生可能在线上讨论了“圆明园毁灭的根本原因”。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继续讨论这个话题,促使他们充分交换意见,拓宽思路。这样做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核心素养,从而显著提高语文课堂的实效性。

(三)结合课堂学习环节需求,设计微课课件

小学语文课堂学习流程一般包括预习、听课、讨论和复习四个环节。为了满足教师和学生在不同环节的需求,在促进信息交流的同时,教师可以设计微课课件来辅助开展各自的活动。

微课课件是一种时长通常不超过10分钟的短视频,类似于思维导图,可以以分层次的方式介绍知识点之间的顺序和连接关系。此外,微课课件的内容简洁明了,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学习路线和内容信息。在预习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微课课件来设计,通过课件告知学生需要预习的知识点和相关知识的预习顺序。预习环节中的微课课件相对统一,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教学计划设定,完成后通过通信软件发送给学生即可[5]。在具体的听课环节,教师可以结合预习环节的微课课件进行讲课,让学生能够跟随课件内容进行听课,避免学生跟不上进度的情况发生。但是教师在听课环节需要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因此建议教师对预习环节的微课课件进行细化,以适应听课环节的需求。在讨论环节中,微课课件是临时生成的,无法在事前预测其具体形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临时设计课件。然而,在此环节中,课件设计相对简单,主要根据学生讨论的话题,列出与讨论话题相关的知识点,将其他知识点隐藏起来,促使学生按照剩余课件的脉络进行讨论。这样的设计操作简单,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完成。

在复习环节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讨论内容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按照“强则巩固,弱则补充”的原则制作微课课件。在此环节,微课课件具有针对性,因此每个学生的课件内容是不相同的。举个例子,某个学生对于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较浅薄,但对于语法的理解非常深刻,那么其课件上应该有更多与课文中心思想相关的复习点,而可以适当减少语法相关的复习点,重点是巩固学习。

(四)结合课外资源,科学推动课文融入学生生活

互联网中绝大部分的课外资源来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搜集这些资源,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融合起来。然而,教师在这方面需要注意两个关键点:其一,尽管互联网中的课外资源非常丰富,但有很多资源对学生来说可能是全新的,甚至没有听说过的。例如,一些资源涉及职业岗位工作。如果教师将这些资源直接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可能会超出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一来,学生无法顺利代入情境,并且可能会感到陌生。因此,教師在选择课外资源时,应该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考虑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水平,合理选择符合他们认知规律的资源[6];其二,在将课外资源与课内资源相互融合时,教师应该通过创造对应的情境来展示资源。例如,在学习《腊八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示情境。

教师:大家知道腊八节吗?

学生:知道。

教师:那腊八节要吃什么呢?

学生:腊八粥。

教师:为什么要吃腊八粥呢?

通过这段对话,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并使得学生开始代入到情景当中,课文自然而然被引出。

(五)鼓励学生展示成果,灵活开展成果评价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课文会逐渐理解深入。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堂学习任务,例如写一篇短文或读后感。鼓励学生将成果交给教师,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在成果展示后,教师要灵活进行成果评价活动,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

首先,学生进行自评,这能激发学生思考、分析问题,并向其他同学和教师展示自己的写作思路。这有助于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工作。

其次,学生进行互评,这让学生从其他同学的角度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更深入、全面地发现问题,方便后续改进[7]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主要是补充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未提及或存在错误的观点。这提高了评价结果的质量,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水平提升。通过以上三种评价形式的灵活运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显著提升。

四、注意事项

应用“互联网+”教学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它本质上只是一种工具,具体的作用和效果取决于使用者。因此,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如果教师的信息素养不足,将无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从而限制课堂实效性的提升。目前的情况表明,由于“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时间并不长,许多语文教师对于利用“互联网+”教学的做法还相对陌生,这说明教师普遍存在信息素养不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建议学校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利用碎片时间参与线上讲座,了解“互联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等[8]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由于教师日常事务繁忙,还要兼顾学生的需求,仅仅通过线上讲座等方式进行培训可能无法满足紧迫性的要求,导致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速度缓慢。因此,学校也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方式,充分激发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让教师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来快速提高个人的信息素养水平。这将有助于加快教师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校应该积极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互联网技术能够融入语文课堂教学。而教师则需要发挥良好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互联网+”能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升师生互动、创新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当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互联网+”教学时,将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更多活力和实效。

作者单位:吴本欣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第五小学

参  考  文  献

[1]张晨曦.基于互联网视野下小学语文高品质课堂构建探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12):185-186.

[2]古丽娟.移动互联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10):41.

[3]袁治霞.“互联网+”模式下小学语文阅读技巧教学策略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1):3-5.

[4]刘莉. “慧”阅读“智”语文——“互联网+”视域下小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提升[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2(4):20-22.

[5]朱绍永.巧用互联网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课堂内外(小学教研),2022(z1):125-127.

[6]高晓龙.“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科普童话·新课堂(上),2022(12):57-59.

[7]李熠.巧用互联网优化“新”课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22(52):42-46.

[8]南东平.“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J].中国新通信,2022,24(11):173-175.

吴本欣(1986.02-),女,汉族,山东临沂,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课堂提升互联网+
加强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智慧型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思路与教学方式研究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