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回归:以美育育人

2023-12-10李宇娟

考试周刊 2023年46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美术教育育人

摘 要:美术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主要载体,是引导学生生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措施。但过去,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的美育育人路径存在明显错位现象。如今,教育已步入全新的时代,中小学美术要全面回归本真,突出美育的内在价值,坚守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全面摆脱应试教育,实现内在精神价值的跃迁。基于此,文章对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做出了分析,全面讨论了目前美育中存在的功利性问题,力求美育摆脱桎梏、回归本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美术教育;功利性问题;美育价值;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75+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46-0142-05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增强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途径。从本质上讲,美育以美学为基础,以教育为目的,是审美培养和教育的深度结合。中小学美育旨在全面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是新时代教育目标——五育共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纵观中小学美术教育现状不难发现,美育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的薄弱环节。长期的应试教育对美育发展的影响极其严重,中小学教育普遍存在重主科、轻美育的问题,各主科抢占美术课程的现象更是不胜枚举,违背了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标志着现代化美育的全面整改被提上日程,要尽全力解决现代美育育人的错位问题,促使美育价值回归。

一、 美育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其目的解析

(一)美育的特征

美育的核心特征是可以在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操。心理学认为,人的成长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及美感三个层面,而美育正是美感的培养。因此,美育对人的情感成长与发育有着极佳的促进作用。美感是人对美的事物产生的美的体验,是人们基于对美的要求,根据个人的审美标准,对事物进行评判后生成的一种情感体验。中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及情感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美育对情感方面的促进作用在中小学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相较于情感,情操则更显高级。情操是人以社会为中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一种高级情感。它由各种情绪、情感和思想观念构成。情操,是健康的思想道德品质及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必要品格。

(二)美育的功能

美育的核心功能是要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综合性能力。学生通过感受客观存在的美,便能生成美的感受。这种美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中,还可以体现在社会生活或祖国大好河山之中。理解美是在能感知到美的基础上对美的鉴赏。除了对事物客观美丑的认知,还需要理解美的内涵与本质,是一种较为复杂且高级的审美情趣。而创造美是学生能够在美术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客观体验及个人对美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各种艺术加工,利用艺术作品表达自我的一个过程,也是学生创造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

(三)美育的目的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审美情趣,能自主、自由发展的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美育是五育共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德、智、体、劳四项有着相同的目标,肩负着同样的育人任务。在新时代的教育模式下,坚持五育的共同发展,将美育融入德、智、体、劳其他四育之中,构建五育共举、协同并进的教育模式,是塑造具有崇高理想、优秀道德、丰富知识、健壮体魄且热爱劳动等多项优秀品格于一身的优秀人才的核心方法,是新时代定义下的复合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的培育手段。此外,美育还要培养具有个性化的、能自由发展的人才。这一点体现在美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上。美是多元的,是属于所有人的,这种极其独特的艺术性质,能让人始终处于一种自由的状态中,尽情感受自己认知中的美、创造自己期望的美。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尽情释放自己的内心,在美术的世界中自由自在地驰骋,学生能体会到美的自由、美的快乐、美的多元,进而享受美、爱上美。

二、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功利性问题

(一)忽略人的精神感受

目前中小学美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教育评价体系均存在功利性问题。美育已经被简化成美术教育,多强调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成长。而中小学的艺术学科又未纳入普通中考和高考的范围(不包括艺考生),大多数不以艺术为人生规划的学生,很难在成长的过程中接触到较为完整的美术理论知识及美育内核。学生自己不会接触,而教师和家长又未在其中起到决定性的引导作用,导致美育的育人价值被大多数人忽略,已沦为可有可无的课程。甚至在某些学校,尤其是偏远落后的农村薄弱学校,存在极其严重的美育师资力量或课程资源不足等问题,部分院校甚至没有配备专业的美育教师。这种过于功利化的表现是对美育的严重忽视,已然影响到了中小学生的健康发育及现代化人才培养效果。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體、美、劳均衡发展的人。而美育作为五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以被忽视的。美育在陶冶人的情操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于功利性的教育方式、严重被忽略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资源,都严重影响了美育的发展。在美育中,若忽略了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培养,忽视了美育对人的精神品行、情感情操的促进作用,必然会使美术教育徒有其表,成为形式主义下的空壳。

(二)忽视了艺术的高雅本质

艺术是高雅的精神境界的一种体现,而不是单纯的美丑论调或浅薄的情感宣泄。美育要建立在美感教育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要考虑到学生的审美感受、审美情趣发育。中小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尚不健全,他们的成长需要教育来引领。审美本身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追求,更需要有人在前方领路。但目前,中小学美育往往忽略了艺术的高雅本质,普遍追求低层次的美感体验,如简单地区分美丑、以指标衡量艺术品的优劣,也存在部分审美教育会以艺术作品的金钱价值衡量其艺术性。这种肤浅的审美活动是不利于美育发展的。此外,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阶段,有部分学生会受到社会娱乐文化或各种亚文化的影响,产生错误的审美认知或产生庸俗的审美意识,也有部分学校错误地理解了生活化美育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合学生而开展过于浅薄、低层次的审美活动,将美术教育变为一种娱乐性质的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这固然可以让学生更愿意参加教学活动,却忽略了美育的本质,也达不到美育的目标。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学生,其思想意识、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必然会受到这类低俗化美育的影响,最终导致美育失去了其内在的精神价值。

(三)忽略了美育的全面性

如今部分中小学美育活动较为单一、片面,忽略了美育的全面性价值。在教学方面,传授的技能与知识较为单一,在有限的课时中,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值得教育者注意的是,目前绝大部分的美育活动与其他四育间脱节严重。部分教职人员表示,在教育工作中,仅关注本学科的教育事业便已焦头烂额,更遑论多学科融合式教育带来的压力。于是,融合式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事业的短板,五育共举也化为了口号。例如,智育与美育的渗透及融合式教育效率不高,大多数教师并未注重艺术审美发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多数人还停留在“艺术是精神追求,而非智力发育的必要构成”的错误认知上,这对智育与美育的融合造成了一定阻礙。实际上,智育只有和美育结合,才能够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得以发育。学生的左、右脑结合,才能在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时,具备相应的观察能力、想象思维、抽象能力,并发挥出个人的创造意识、质疑精神,以获得全方位的成长。总而言之,美育不能独立于教育体系,五育也不能各自为政,而是要真正使其完美贴合,让五育充分糅合在一起,以同样的目标为导向,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应然价值

(一)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美术主张人性化,是一种立足于人的精神世界开展的教育活动。美育又涉及如何分辨美、感受美、创造美,能从整体上影响学生的情感发育及道德情操的形成。美育的教学内容包括以美术基础理论知识为依据的技能培育、能力教育,以及审美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也就是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为例,我国的艺术绘画作品有着特定的文化意义、极强的道德教育功能,其中还包含了诸多艺术史及文化史相关的知识内容,是极为全面的综合育人工具。在品析这类具有极强德育功能的艺术作品时,学生的审美能力、对美的判断及感知能力均会获得相应提升,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可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

(二)提高学生个人的创新创造能力

如今,社会所需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综合人才。在中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是极其必要的。美育正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意思维、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在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后,加入个人的审美意识及主观思维,创造出具有美感的事物,这是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发展的过程。美术天然的开放性、包容性及多元性特征,可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审美差异也会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学生的艺术作品及学生的综合学习成绩,也不单纯以美丑和好坏来区分,教师会关注学生在整个活动中的思维生成、审美情绪、艺术创造能力等能力方面的表现。例如,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设计·应用课程,以美术理论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为表达环境,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依托下开展的一系列设计课程。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会应用在美术课上学到的知识,设计出一个个独具艺术特征及艺术美感的生活用品,或从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设计出更富生活特色及个人特征的艺术作品,这是美术与生活结合的体现,也是使美术教育回归本真、让美育回归生活的重要手段。

(三)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发展

美育要与其他四育结合起来,体现出其自身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美要扎根学生的内心,自学生的心灵深处着手培育学生的心智,让学生得到心灵上的洗礼与感悟。例如,学生在观看优美的艺术作品时,会从视觉中获得美感,继而产生轻松、愉悦的心情。在绘画中,还可以将自己的感受利用艺术线条和色彩等多种美术元素体现出来,用于排解个人的心情或舒缓自身的情绪。在艺术的世界里,大家不会以世俗的眼光去评判某个事物,这种高度自由、包容的环境,能够给予人内心的平静,这正是艺术世界独特的优势,也可以作用于人的内心成长,使学生精神世界更加丰盈,继而逐渐掌握分辨是非、善恶、真伪的能力,这是学生心智发展、思维成熟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小学美育的应然追求。

四、 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育人价值的回归策略

(一)挖掘美育的精神培育价值

突出美育的精神价值,改变美育现有的功利化特征,让美育回归本真,是现代教育环境下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应走之路。首先,中小学美术教育应全面转变教育观念,将立德树人作为美育的最终追求,强调美育的精神培育价值,发挥出美育对人的情感情操的影响,调整美育育人的价值取向,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核心目的,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根本教育路径,使美育面向所有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精神素养。各学校应以美术课程设置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人文素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创造精神培育为重点,设计出能陶冶人情操的优秀美术课程。此外,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也应在新的美育目标及课程建设基础上进行改变,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水平,打造具有新时代特征的优秀美术活动。强调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在中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渗透,利用美术课堂,实现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年轻群体中的渗透与弘扬,使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高尚品德及精神思想,让学生以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精神品质傍身,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在美术赏析课程中,带领学生欣赏我国优秀绘画大师徐悲鸿的作品《奔马》时,除了要强调传统水墨画技法及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还需要为学生讲解徐悲鸿的生平,让学生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从中体会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勇向前的高尚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突出美术活动的高雅之感

美术教育的价值回归,应摒弃传统的庸俗化、浅层化美育,利用高尚的道德文化及高雅的审美情趣,让美育迈向高雅与高尚。这需要从美术教育活动的课程设置入手。在选编教材、设置课程内容时,应优选能体现出美育高雅价值的教育素材,利用底蕴深厚的美育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高雅的艺术本身,使学生正确认识美,可以正确分辨美,能够在美的事物中学到可用于个人成长的优秀精神。例如在大自然中挖掘美育素材,带领学生走入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中独特的艺术氛围。利用这类自然生成的美熏陶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可以在这类美术课程中,发现从前不曾关注到的细节美、自然美,这能够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美的习惯,实现对学生艺术感知能力的综合培育。而后在学生进行艺术创作时,便能够自然回忆起曾经在生活中遇到过的美,这类在自然界与生活中挖掘并积累下的美术素材,可以作为学生的创作灵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三)构建五育融合式教育

学校要积极发挥出美育对其他教育内容的促进作用,真正打造五育共举、五育并进的教育体系。设计以美开智、以美育德、以美塑形以及以美促劳的教育内容,将美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构建处处有美、处处学美的教育机制。美育与其他教育的深度融合,是改善美育片面化的重要手段,能发挥出五育的协同育人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中小学生全面成长的有效措施。首先,各院校应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融合发展,重点强调美育在学生精神品质、良好品德形成方面的促进作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能力生成。整合其他教育内容中的美育元素,推进融合式课程,组织综合性社会实践,构建全方位、整体化的现代育人体系,打造完整的综合教育环境。实现美育在全面育人、协同育人中的价值最大化。例如,从语文学科中的语言美、文学美、精神美及其内涵的中华传统美育精神,数学等自然科学学科中的抽象美、艺术美入手,开发以美育为主题的综合性教学活动,让美育在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中落地,构建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环境,以全面育人助力美育的价值回归。

(四)创设优越的美育环境

美育是凭借一些生动形象且极俊美的事物为主要载体的育人手段。其中生动通常指一些具有活力的内容,能够激起人的情绪,对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形象则是指一些可以引起人思想活动或情感活动的形象、事物。从这一角度看,美育能通过一些具体的事物,以其鲜明、生动、富含美的形象感染人,给人带来心灵上的熏陶以及审美情趣的增长。实际上,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美要借助各种能被人感知的形象才得以展现,而人也要通过这些形象来感受美,或使用形象作为创造美表达美的载体。因此,美育不仅限于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之中,美术教育活动的具体内容、表现方法、美育环境等与美育相关的一切外在条件、环境、情境等,凡是美育中涉及的,能被人具体感知到的形象化、生动化事物,都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美育的教育价值回归,可以从完善美育环境、美育资源入手。例如,在明确美育重要性的基础上,创设优秀的校园美育文化,让所有人都参与到美育中来,强调美育的全面性、整体性。全面提高各中小学校对美育的重视程度,部分美育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不足的学校,应加大对美育方面的资金投入,以解决此类问题。充分利用校内资源,给各种美术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源与空间。如,结合校园办学理念,将美育精神、美育育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打造具有校园特色的美育文化氛围;设计校园艺术节或艺术展览,创新美育活动在校内的表现形式;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在校园美育文化打造及课程建设中,引入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化美育资源;开设传统文化、非遗文化艺术课程,着重突出美育的育人价值,强调传统文化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承与发扬。

(五)创新美术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教育评价可以诊断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能力增长情况,也有一定的激励功能,可促进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水平的综合性提升。全面、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可以保障美术教育始终朝向既定的目标发展,能全面发挥出美育的育人功能,是落实美术教育价值回归的有效策略。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体系应体现出多元化特征,从多个层面入手,开展新式美术教育评价。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技能提升情况、情感价值观生成情况等,以面向整体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与核心素养生成,彰显美育的核心育人功能。其次,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除教师以外,引导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到教育评价中来。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凸显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回望自己成长历程的过程中,收获满足感、成就感,建立起学习自信,以更积极的姿态走在持续奋进、勇于进取的道路上。而以教师、家长及社会为主题构建的多元化评价队伍,可以对学生的能力做出更加完整、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可形成育人合力,便于掌握真实学情,并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五、 结论

受过往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功利性问题明显,具体表现在忽略人的精神感受、忽视了艺术的高雅本质、忽略了美育的全面性这三方面。现代化教育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美育则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回归本真,发挥出美育的核心育人功能。为此,中小学美术教育必须踏上变革之路,挖掘美育的精神培育价值,突出美育活动的高雅之感,构建五育融合式教育,再以优越的美育环境及多元化的美育评价体系作为辅助,促进美术教育的价值回归,构建以美促德、以美育人的新时代美育体系。

参考文献:

[1]顾梅.“美”在质量,“育”见未来——谈“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美育工作实践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2):126-128.

[2]靳香怡.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回归——以美育人[J].华夏教师,2022(26):19-21.

[3]毛新梅.中小学美育的错位与到位[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3):66-72.

[4]冯建民,朱肖婷.新时代中小学美育改革困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22(2):46-51.

[5]何泳忠,何怡睿.中小学美育工作的问题及建议——以甘肅省两市一州的调研为例[J].基础教育参考,2021(12):13-16.

作者简介:李宇娟(1982~),女,满族,山西晋中人,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九年制学校,研究方向:美术教学和课程延伸及渗透、美术油画技法的拓展及应用。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美术教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中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技术应用有效性研究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