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培养策略探析

2023-12-10☉王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计算能力小明情境

☉王 丽

教师为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与发展,应当有意识地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其中数学课堂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着较高要求,部分自主学习意识薄弱的学生,无法及时跟随教师节奏实现自我提升,久而久之,学生逐渐脱离课堂环境,个人计算能力水平发展缓慢。基于此,教师在了解当前课堂问题所在的基础上,应当主动围绕课程主题创新教学手段,利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模式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实现计算教学的有序推进。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有意识地利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水平,其中多样化情境的创设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展开实践探究,积极跟随教师引导融入情境整合问题信息,计算能力水平的提升让学生能够适应快速的教学节奏,高质量完成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实现教学推进,数学课堂呈高效发展趋势,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后期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其次,提高生活质量。当前教师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主动围绕单元主题,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其中形象化数学理论的讲解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此基础上参与其中,活跃逻辑思维展开计算工作。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计算能力发展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通过计算解决生活中的难题,掌握数学技能,间接提升个人的生活质量,学生由此发现数学知识存在的发展意义,后期更加主动跟随教师引导挖掘个人潜能。

最后,激发学生自信心。结合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分析,发现该阶段学生厌倦枯燥乏味的课堂氛围,部分逻辑思维发展缓慢的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的掌握不够扎实。在此基础上展开问题实践,错误的大量出现降低学生自信心,不利于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基于此,教师为活跃学生逻辑思维,主动围绕课程主题开展实践性活动,以游戏、竞赛等多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参与其中,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多次依靠个人能力获取正确答案,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在后期的课堂中更加主动展开实践探究。

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培养策略探究

(一)创设有趣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新课程改革工作正在持续进行,当前素质教育阶段,要求教师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结合学科性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其中小学数学课堂,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的发展有着较高要求。基于此,教师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主动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教学手段创新,教师围绕主题开发利用周围资源创设有趣情境,学生在扎实掌握抽象课程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问题整合信息,在确定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集中精力展开探究。多次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掌握一定计算技巧,在集体的带动下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获得更多发展机会,个人计算能力水平持续提升。[1]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一课的教学时,在这之前学生进行了《元、角、分》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主题开发利用周围资源,让学生应用上节课所学内容参与其中,推动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基于此,首先,教师根据学生个人喜好,结合热门动画片创设情境进行问题设计,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视频的观看,教师结合故事内容抛出问题,间接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例如,教师播放《熊出没》片段,其中光头强第一天砍伐了16 棵大树,第二天砍伐了9 棵大树,第三天被熊大、熊二发现,抢夺回3 棵大树,老师提问:“现在光头强手里还有多少棵大树?”学生跟随故事发展进行思考,需要先计算光头强一共砍下多少棵大树,然后减去熊大抢夺大树的数量,列式为“16+9-3 =22 棵”。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基本掌握本节课的计算模式,导入工作的开展不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样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其次,为加深学生知识印象,帮助学生熟练进行问题计算,教师围绕本节课主题结合故事内容创设“模拟超市”情境,其中让学生自由选择动画中的人物角色展开实践探究,教师为学生进行分工,例如店员、顾客、送货员等,学生结合个人喜好进行商品购买,第一位顾客选择了“单价21 元的巧克力、单价17 元的薯片”,此时扮演店员的学生展开计算,列式为“21 + 17 =38 元”,顾客一共给了40 元,店员需要找零“40-38 =2 元”,学生被模拟超市情境所吸引,集中精力跟随教师引导展开实践探究。多次的练习让学生知识印象更加深刻,趣味性环节间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集体的影响下学生被充分带动,主动融入其中展开问题计算,有助于自身数学计算能力的发展。

(二)借助生活实践,丰富课堂素材

结合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存在唯分数论的思想观念,过于重视学生数学成绩水平的提升,教师始终站在个人角度考虑问题,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丧失期待,在枯燥乏味的课堂环境中出现注意力分散、开小差等情况,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回应,数学课堂呈低效的发展趋势。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推动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教师应当主动结合当前课堂存在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创新策略,围绕主题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发利用生活中的教育素材丰富课堂环境,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机会,不断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水平。[2]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除法(一)》一课的教学时,首先,为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当利用教学导入,带领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定义,例如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创设。如今天是小明的生日,他的妈妈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小明将蛋糕平均分成了28 份,生日会上包括小明在内一共有7 个人,小明想要让大家帮帮他,求出每一个人平均能分得几份呢?在学生仔细阅读后教师进行引导,其中学生抓住“平均”这一关键词,在问题中整合相关信息,确定利用“除法”展开计算,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列式为“28÷7 =4 份”,最终求得每人能够分得4 份生日蛋糕。教师围绕本节课主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课前的互动帮助学生掌握除法的定义,间接推动后期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播放片段,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帮助小明解决问题,其中小明在第一天去超市买酱油就遇到了难题,标签上写的“特价16 元4 瓶”,小明一共拿了9 元钱需要购买两瓶,但不知道自己拿的钱够不够,学生此时为了帮助小明展开计算,列式“16÷4 =4 元”,得出每瓶酱油的价格为“4 元”,小明拿的钱足够买两瓶。其中学生通过计算获得正确答案,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展开实践探究,丰富的教学素材间接提升课堂质量,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更具自信心,从而有助于自身计算能力的发展。

(三)模拟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倾向于趣味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从该层面出发,围绕课程主题创设情境,利用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根据个人喜好选择不同人物,在扮演过程中展开实践探究,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知识印象更加深刻,有助于自身数学技能水平的提升。[3]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加法和减法》一课的教学时,学生在之前对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有了基本的了解,为本节课教学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首先,围绕本节课主题,教师利用问题设计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其中小明和小张在同一家文具店买东西,小明购买了单价为4.75 元的钢笔,小张购买了单价为2.5 元的笔记本,老师想问小张和小明一共花费多少元,小明比小张多花了多少钱?此时学生跟随问题引导进行思考,抓住关键性词汇“一共”“多花”,在教师帮助下学生列式“2.5 + 4.75 =7.25元”,求出小明和小张一共花费7.25 元,然后进行计算“4.75-2.5 =2.25 元”,小明比小张多花了2.25 元,初步的实践探究让学生对计算工作的开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有助于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教师积极开展试题训练活动,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其中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角色扮演,例如水果店老板、蔬菜小贩、雪糕店老板等,学生结合情境利用身边的素材准备商品,在确定价格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性活动,其中学生结合个人对人物角色的理解展开对话交流。水果店老板:便宜啦,便宜啦,新鲜又美味的水果,欢迎大家购买;顾客1:老板这荔枝和西瓜多少钱一斤?水果店老板:看您诚心要,荔枝给您5.5元一斤,西瓜就3.9 元一斤吧;顾客1:那给我一样来一斤;此时扮演水果店老板的学生需要结合题意展开计算,列式为:“3.9+5.5 =9.4 元”,然后根据顾客交付的金额找零,列式为“10-9.4 =0.6 元”。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有所不同,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实践体验更加丰富,学生能够自行结合角色特点展开对话交流,融入其中,结合商品价格展开计算工作,多次的实践练习不仅活跃学生逻辑思维,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同样间接发展学生的计算能力水平,推动高效数学课堂的建设与发展。

(四)开展数学竞赛,挖掘潜在能力

素质教育背景下,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价值,提升学生数学能力水平,教师站在学生发展角度围绕课程主题实现手段创新,其中数学竞赛的开展充分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学生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在实践探究中计算经验更加丰富,有效推动数学课堂的教学发展。[4]

例如,教师在进行苏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小数乘法和除法》一课的教学时,首先,学生在之前对于除法和乘法的定义有了基本的了解,教师只需结合主题创设情境,利用问题设计引起学生好奇心,在案例分享中帮助学生积累一定经验即可,例如,教师结合班级物品进行问题设计,后勤老师购买一盒粉笔需要7.6 元,每个班级固定分配4盒,请问一个班级需要花费多少钱?学生此时结合题意选择正确计算方式,列式为“7.6×4 =30.4 元”,此时教师针对学生答案展开评价工作,适当的鼓励间接激发学生自信心,推动后期教学活动的开展。其次,课前的实践练习让学生积累一定计算经验,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价值,提升学生计算能力水平,教师主动结合学生个人喜好,围绕主题开展竞赛活动,其中为让活动开展更具趣味性,教师根据学生能力水平进行小组分配,制定相应奖惩措施激发学生胜负欲,利用竞赛活动的开展挖掘学生潜在能力。教师围绕主题利用多媒体进行课件制作,分为口算题、应用题两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回答正确得一分,错误倒扣一分。例如,张妈妈今天到超市采购了三斤花菜一共花费6.3 元,请问一斤花菜多少钱?学生迅速整合信息列式得出答案“6.3÷3 =2.1 元”,竞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集中精力展开实践探究,学生知识经验更加丰富,计算过程的进行更加游刃有余,教师根据学生表现进行奖励发放,竞赛的开展让学生发现自己潜在的数学能力,自信心不断提升,后期数学课堂教学工作的进行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教师为发展学生计算能力,应当主动结合学科性质,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实现手段创新,学生无意识跟随教师引导展开实践探究,在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中积累实践经验,数学理论的掌握更加扎实,自主学习效率持续提升。总而言之,教师应当秉承“计”上心头,“算”记于心的发展理念,主动进行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有效培养策略探究,以此充分发挥教学优势,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实践技能。

猜你喜欢

计算能力小明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策略
小明照相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