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教学:构建高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2023-12-10龚兰燕

小学生 2023年25期
关键词:平行四边形探究生态

☉龚兰燕

数学是小学阶段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对于学生未来生活、发展,对于学生思维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为学生接下来的理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当前大部分教师仍然秉持陈旧的教学理念,采用的方法单一,使得课堂无聊枯燥,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发展。因此,当代教师应该及时根据时代发展、新课标要求转换教学思路,并根据学生兴趣、年龄,结合课程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以更好地促进和谐、自然生态课堂的构建。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

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还秉承着传统的教学理念,运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只采用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将课本上涉及的知识、概念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使得课堂教学枯燥、无聊,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较为低沉,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较为低下。

(二)学生参与感较弱

在当前数学课堂上,大部分时间由教师占据,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和空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感较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也较少,教师无法及时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想法,学生也没有机会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发现的新方法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教学重结果轻过程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更注重教学的结果,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制定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及目标时,也只是更在乎学生最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应用较为片面、浅薄,学生的数学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

二、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生态课堂要求教师、学生、环境之间能够形成比较和谐、平衡的关系,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交流从而形成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在当前,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增添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氛围,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促进课堂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共处,不仅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还能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应用游戏教学法,提升生态课堂活力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数学是其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推理性,有效开展数学教学,对于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自我思考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学生年龄较小、逻辑推理能力较差,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述相关的数学概念、数学计算公式,有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因此,在当代课堂上,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并寻找更直观、更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接收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大部分小学生都喜爱玩游戏,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教学意义的活动,将公式推理、概念知识融入其中,使得学生通过游戏去深入理解、深刻掌握数学知识,也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探讨,提高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喜爱程度,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1]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学工具,开展“摆棍子”的小游戏,引导学生通过游戏来理解、掌握表内乘法公式,提升学生的逻辑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之处。如在进行13×3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拿出3 组13 个小棍子,并将个位数与十位数分开,分成三组十根小棍子和三组三根小棍子,并将它摆放整齐,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棍子的摆放来掌握竖式算术法。棍子中的10×3 对应着竖式算术法中乘数中处在十位数的1与被乘数3 相乘,3×3 对应着竖式算术法中乘数中处在个位数的3 与被乘数3 相乘,最后结果是这两个步骤中得出的数字相加,也就是两组棍子数相加。通过摆棍子的游戏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刻记忆、理解竖式算术法,能够举一反三,灵活地解决更多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数字计算题。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活跃生态课堂氛围

兴趣是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加入课堂学习中的第一源动力,只有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保持着较高的兴趣、较高的热爱,才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知识的进一步掌握中。因此,在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有效地应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将数学课本中涉及的概念、定义、公式更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更好地带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眼球,为本节课程的数学教学奠定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促进生态数学课堂的构建。[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二)》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促进知识的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更快速地接收、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内容。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正方形网格,并在其中放上一个学生喜爱的图片,如船、水果、动漫人物、动物等,将其放在正方形网格内,并进行平移、旋转,引导学生了解课程知识点。此外,教师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有效地增添课堂的互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下达“命令”,如“往左边平移四格”“往上边平移两格”“往下边平移五格”,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所说利用鼠标操作。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这一知识,还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活跃课堂学生氛围,也完成了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有效整合、归纳、总结这一课程的内容、重难知识点,并结合生活提问:“在生活中你遇见的哪些事物应用到了这节课程的知识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三)应用合作探究法,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在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设定一切教学活动、选定教学方法、设定教学方案时,要有效地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围绕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进行有效开展。合作探究法具有一定的互动性、探究性,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方法的应用下,能够让学生在组内进行自由的探究、讨论,集合组内学生的不同思想、力量,有效地进行知识的探讨、问题的解决,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地以组为单位开展小组竞赛活动,多准备一些具有探究性、开放性、拓展性、应用性的问题,让各小组进行有效思考、合作探究,并进行问题的抢答,答对一题积一分,所有问题回答完毕后,教师再有效地整合、总结评分,给予最终获胜的小组一定的表扬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增添课堂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交流,在课堂中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有效构建和谐的生态数学课堂。[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班级中的学生分为一个个小组,并为每一个组学生分发纸、剪刀,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剪出平行四边形,并提出问题:“你们觉得平行四边形与我们之前所学的哪个图形具有一定的关系?”引导小组学生通过“剪一剪”共同探究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相同三角形组成的。然后教师再继续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过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将三角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进行共同思考、探究,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底×高,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其他图形,通过一定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推导出这一面积公式后,再将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共同探究推导出公式,也能够深化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有效促进高效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形成,促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应用新型评价法,加强课堂正向反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经常会根据课程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但是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表现状态是不一样的,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快,在教师提出问题后,能够快速思考得出答案,并冷静应答,比较准确、完整;有些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慢,在教师讲述完课程内容后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消化知识,回答的答案不够准确、完整;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没有认真听讲,通常回答不上来,还有很多种情况……但是大部分教师在评价没有准确回答出问题的学生时,通常采用严肃的态度、批评指责的语气,甚至直接将学生归纳于没有认真听讲的那一部分,会打压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在家中一直受到宠爱和关爱,在被教师批评时会感到羞愧、尴尬,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进而对数学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因此,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应用新型的评价法,加强正向的回馈,以更好地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的喜爱程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学习欲望。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不能过度鼓励,以避免学生产生自负心理。教师可以改变“你真棒!”“回答错误,坐下”这种简单的、直接的评语,而是转变为委婉的话语,肯定学生的好处、指出学生的不足,或是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先鼓励学生,然后一步步引导学生,丰富小学数学课堂的活动,有效构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这一内容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置相关的数学问题,并选择学生进行回答。如教师设置一个判断题:数学书的长为25 米,然后选择一位学生让其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并纠正。这时有一位学生回答:“这道题是错的,正确的是数学书的长为2.5 米。”在学生说出这句话后,教师要详细地对学生进行点评:“你对这句话的判断是正确的,这说明你了解了单位长度的概念,但是后面纠正的话是错的。”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正确进行单位换算,让学生感知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再让学生坐下,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改正自己的不足之处,也能够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又如教师提问教室高250 厘米,让学生判断正误,这时有一位学生回答不上来,教师不要批评学生,而是要耐心地引导学生,先引导学生将250 厘米换算成2.5 米,然后让学生根据换算后的单位进行判断。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加强课堂中的正面反馈,以更好地增添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更愿意加入数学课程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综上所述,打造高效的数学生态课堂是小学教师的教育努力方向,是当代小学数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应该充分地重视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促进知识的直观化,活跃生态课堂氛围;应用合作探究法,增添师生互动,打造和谐生态课堂;应用游戏教学法,提高课堂趣味性,提升生态课堂活力,并有效改进教学评价方式,加强课堂正向反馈,以更好地促进高效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平行四边形探究生态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生态养生”娱晚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