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12-10石智强
石智强
宿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融合一起渗透到课堂教育中,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氛围和工作机制,在“立德树人”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专业知识与思想教育的全面进步[1-4]。
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无机化学的教学过程中能展现整个化学发展的历史,其中贯穿了辩证法和方法论。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基础适时渗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科学信念,良好的专业素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爱国主义精神及坚定的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6]。现结合笔者所从事的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浅谈下笔者在近年课堂教学中如何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并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1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的现状
1.1 学生的自我认知不足
无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制药、生物以及环境等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之后,继而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其他课程。无机化学是化学相关学科的基础,基础打得是否牢固,直接影响学生后面其他专业课的学习。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无机化学的难度以及知识覆盖面有了极大的提高。另外,大一的学生刚刚结束高三的紧张学习生活,思想上会略有放松,又没有完全适应大学学习的节奏快、知识量大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无法及时理解和掌握学习要点,在遇到多次挫折后,学生普遍会表现出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强的问题。如果在学习中不及时进行引导,对学生将来的学习会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大一阶段既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将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引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1.2 教师的思政认知不足
无机化学课时一般为64学时,但无机化学的章节多、知识点覆盖面广,教学内容涉及分子、原子的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元素及化合物性质等众多具有广度和深度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压力很大,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对于“思政教育”融于教学过程中理论上是接受与支持的,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贯彻落实,授课过程中依然把精力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虽然有的教师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理论水平,只是生硬地将思政知识附加到授课过程中,没有将两者融会贯通,从而导致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的讲授就像两条平行线,无法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引导,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的问题。
1.3 课程思政实施不科学
历年来,无机化学的教学中,教学大纲以及教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归纳总结,忽略了蕴含思政案例的整理加入。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也只是生硬地将思政元素加入课堂中,对学生的认知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正常的知识体系的串联。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以及无机化学在现代生活、科研、军事、体育等方面的应用其实非常广泛,应当结合无机化学的培养方案引入合适的案例,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课程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无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与担当,使之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1.4 评价机制不完善
科学的教学水平评价机制能有效促进教学效果,通过对课程思政融于无机化学教学的考核,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但现在的考核机制依然采用把教师作为主体进行考核的传统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了教育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尽力完善评价机制,通过考核加反馈的良性循环,促进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2.1 深挖无机化学历史,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
我国在化学历史的发展上有非常丰富和悠久的历史,将化学史及优秀化学家的事迹合理引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让学生正确看待遇到的问题,并合理地解决问题。为此,笔者编制了以下教学案例:我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人工技术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结晶牛胰岛素,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侯德榜先生的突出成就,稀土专家徐光宪对我国化学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蒋锡夔院士的氟橡胶研究历程,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等[7-8]。在课堂教学外,引导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字、图片、音像视频等多种载体进行学习,加深学习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还引入了一个关于人类认识自然、孜孜不倦、锲而不舍的生动例子,就是关于元素氟的制取。氟,剧毒气体,化学性质极其活泼,是氧化性最强的化学物质之一。氟的制取危险性之大、历时时间之长、参与人员之多,都是其他元素所无法比拟的,很多化学家在实验过程中身体健康受损,严重的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氟的制取可以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化学发展史。从1768年发现 HF 以后,直到1886年法国法学家Moissan通过电解法首次得到F2历时118年,这一杰出科技成果也让其荣获了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他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因在实验过程中长期接触含有氟及一氧化碳的剧毒气体,他的健康受到了严重损害,他自己曾感慨“氟夺走了我十年生命”,1907年2月20日,Moissan病逝,年仅55岁。Moissan的一生都致力于化学研究事业,对化学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9]。氟元素的制取可以称得上化学发展史中的一段充满了荆棘艰险的历程的典型案例,这一实例能充分显示科学家所具有的不惧艰险、持之以恒、勇于突破的优秀品质,这对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信心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
2.2 提升任课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
课程思政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方向,对无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任课教师的基本素养是课程思政能够顺利实施的基本保障。任课教师应该加强思政教育元素的学习,完善教育能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素质。与专任的思政教育教师加强沟通交流,解决专业教师专业理论扎实但思政理论不扎实,专任思政教师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不深入的问题,在沟通交流中实现协同育人的效果。专业课教师之间应该共同备课,对课程思政在教学方法中的应用增加更多的设计和创新。
对于学校层面,可以定期开展思政教育讲座,促进专业课教师与专任思政教师的有效交流,使思政学习成为常态,提升专任教师的思政素养。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以赛促学,整理优秀的思政教学案例,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2.3 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达成教学目的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案例教学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无机化学教学内容中,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结合无机化学的真实实验案例,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以小组形式相互讨论、并合作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10-13]。例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两个案例。
案例1:设计学习目标。
(1) NH3+H2O+CO2=NH4HCO3
(2) NH4HCO3+NaCl=NH4Cl+NaHCO3↓
(3) 2NaHCO3(加热)=Na2CO3+CO2↑+H2O
提出问题:这三个方程式是用于制备什么物质的?制备过程的关键控制点是什么?引入此种方法是谁发明的?跟索尔维制碱法比较优缺点是什么?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充分论证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侯氏制碱法原理及其生产工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的精神。科学家侯德榜放弃美国舒适生活,毅然回国,克服种种困难发明侯氏制碱法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爱国热情。
案例2:生病输液的稀释液是0.9%的氯化钠或5%葡萄糖溶液。
设想换一种溶液行不行?其他浓度是否可以?从而掌握等渗、低渗以及高渗的原理,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理清知识脉络,提高了学习能力,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2.4 利用网络资源深化,拓展课程思政完善考核机制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新背景下,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和平台优势,整合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相关的视频、文献以及案例,增强思政教育的多样性和交互性。利用学校的超星学习通平台设置“化学工业发现史”“榜样力量”“稻草变黄金”“低碳生活”以及“量变到质变”等栏目,让学生利用课堂外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充分解决了无机化学课程课时少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在自己的家乡去发现相关素材,拍摄成相关视频上传至平台,老师及时查阅实现及时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化学,归纳理论知识点并提炼思政元素,最后整理相应的视频、图片、文献,形成体系完整的无机化学思政教学资源。例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起了“化学与祖国”主题讨论活动,讨论了从建国前的“一穷二白”到当前我国化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对我国化学工业发展前景的自信心,并树立理想投身其中并为之奋斗。“新媒体+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让笼统的思政教育生动而贴近生活,使思政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利用网络资源,构建互联网评价平台,探索利用网络平台与学习强国、智慧树、超星等新媒体平台辅助思政课教学与考核评价。借助在线测试、云端测评等形式,运用大数据对学生参与网络平台在线互动学习及参加各项活动情况进行统计,打造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从而更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给予考核评价,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在思政课教学、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激励作用。抓好学生这个关键主体,使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更具发展性与科学性。
3 结 语
根据国家政策和学校要求,不断推进无机化学思政课课程建设,充分提升任课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对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不断深化,挖掘整理无机化学中隐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给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发挥教师的教育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展现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将显性专业知识传授与隐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实现思政教育起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