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古代的外卖
2023-12-10吴迪/文
吴 迪/文
《汉书》有云,“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对于很多人来说,每天吃什么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外卖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提到外卖,我们通常会想到现代快节奏的生活,手机上的外卖App,以及随时可供选择的美食。然而,可能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外卖并不是现代人的专属,早在古代,人们已经享受到了“外卖”带来的便捷生活。
没有手机,古人怎样点外卖?
关于古代外卖的具体起源,今天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早在汉朝时,古人就已经可以从饭店里“打包”食物带回家吃,与后来的“外卖”极为相似。而到了商业十分繁荣的宋朝时期,点外卖已经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那么古代的人们究竟是如何点外卖的呢?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刚好对点外卖的过程有详细描述,“宋四公便叫将店小二来说道:‘店二哥,我如今要行。二百钱在这里,烦你买一百钱爊肉,多讨椒盐,买五十钱蒸饼,剩五十钱,与你买碗酒吃。’店小二谢了公公,便去谟县前买了爊肉和蒸饼。”可见,这位主人公是直接找店小二“下单”,付钱的同时,也给了一些“跑腿费”,之后就可以安心等待外卖上门了。当然,除此以外,古人点外卖还有许多其他的方式,比如派人去饭店直接订购,或者是与饭店约定,定时送饭上门。还有些饭店会主动走街串巷“打广告”,有外卖需要的人家,现场点餐付款即可。
古代的外卖如何包装?
古代没有塑料袋,更没有各种一次性餐具,那么外卖是用什么包装,送到客人家中呢?答案居然是可以保温的食盒。这其中有什么黑科技吗?原来,古人是用食盒搭配湿盘来包装外卖。所谓湿盘,是由两层陶瓷组成,中间是空心的,可以注入热水,这样就可以保持食盒里食物的温度。食盒盖上湿盘,不仅保温,还很卫生,而且今天看来也相当环保。顾客用餐后,把食盒准备好,等到饭店打烊,会有店小二上门去取,顾客则需要支付一定的押金。
古代也有“外卖小哥”吗?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中,就能发现“外卖小哥”的踪迹——在一家脚店门前,有一个小哥,身上系着围裙,手中拿着两个碗,正急切张望,准备给客人“送外卖”。《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作,描绘了北宋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首都汴京的繁华风貌。画卷全长五米多,其中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房屋、桥梁、城楼、车船等,是当时人们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古代“外卖”形态最生动的反映。
在古代,送外卖的工作有些是由店小二兼职,而有的店里太忙,就要请外人去送,这些人并不只是专职送外卖,也可以帮人“跑腿”,取物买货。他们还会主动帮饭店招揽生意,先到客人家里接下订单,然后去饭店购买食物,再趁热送货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这样的便利程度即使与今天相比,也十分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