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学科建设 拓展学科发展路径
——《红色文化学概论》评介

2023-12-10万梦迪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10期
关键词:红色马克思主义学科

杨 丹 万梦迪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高度重视红色文化传承、保护、运用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指示精神,2022 年12 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教授等撰写的《红色文化学概论》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学界对红色文化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将红色文化研究从一门学问上升为一个学科,却是最近十余年才出现的新议题。张忠家教授多年来持续关注高校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管理等相关研究领域,出版相关专著多部,在红色文化研究方面也有着丰厚的学术积淀和深邃的理论思考。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以极其敏锐的学术眼光抓住红色文化学学科构建这一新兴学术生长点,并就该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讨论。该书的出版发行可谓是为红色文化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启幕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

该书主体部分共分六章,分别探讨了红色文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基础、研究对象、理论及方法、功能与价值及发展路径。书后的两篇附录梳理了近年来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领导讲话、政策文件及国内外重要红色文化遗址及纪念建筑。总体上看,该书结构完整、内涵丰富,融学理性与资料性于一体,可谓是一个相对成熟又可资研讨的范本。

一、红色文化概念辨析

从内容上看,本书的主要贡献之一是对红色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系统辨析。红色文化学是一门正在生发中的新兴学科。要界定和厘清红色文化学的基本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红色文化。然而,目前学术界对红色文化的具体内涵,包括其时间段、空间范围及其与革命文化等相关概念的异同等问题尚未达成一致意见。

该书认为,红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因此,从时间上看,红色文化始于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此后,红色文化与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相适应,并繁荣发展。从空间上看,红色文化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创造,其外延至少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国外活动时形成的先进文化;二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中国本土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创造并中国化本土化的时代文化。

在明确红色文化时空范围基础上,该书还着重讨论了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的异同问题。作者指出,红色文化与革命文化虽然在指导思想、文化渊源、主要载体、时代价值等方面存在共通性,但在时间范围、建立主体、突出特征、奋斗目标等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如在时间范围方面,这种差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即红色文化出现的时间略晚,但延续至今;革命文化的出现时间较早,但终点也更早。总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虽互有包容,但又有各自更广泛的外延,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最后,该书认为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的总和”①。从目前看来,这一观点应当说是相对审慎且完善的。

二、红色文化学学科坐标锚定

该书的另一突出贡献是在现有学科体系中为红色文化学学科锚定了一个基本的坐标。所谓文化学,即探讨文化的产生、发展规律和文化本质的科学。红色文化学的研究对象虽然相较于文化学来说更为具体,但从本质上讲,仍不外乎是研究文化的内涵、本质、存在现象以及演进规律。因此,就其本质特征而言,红色文化学无疑应当是文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另一方面,由于红色文化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基本理论等方面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使其与诸多学科都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一种作者所称的“多重交叉、相互渗透的网状结构”。在该书中,作者详细讨论了红色文化学与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广泛关联,提出红色文化学是一门以文化学为底色,熔历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学、经济学等多学科于一炉的新兴学科,认为其具有非常深厚的学科基础和非常广阔的研究前景。

倡导成立一门红色文化学,表明红色文化研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话语体系,各个相关研究之间也尚未建立一个统一的对话平台,因此该书探讨了红色文化学的理论与方法,注重关照红色文化研究的整体性、综合性以及实践性等。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学研究要发掘新材料、提出新问题、使用新方法,这样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作出应有的学科贡献。

三、红色文化学服务现实

《红色文化学概论》是一本以红色文化学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性书籍,同时作者极具现实关怀,关注红色文化资源的现实应用问题,该书为红色文化学走入现实、服务现实提供了智慧支撑。中国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学说理论为指导,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最根本的价值在于能从实际出发解决现实问题。中国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助力生态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红色文化研究是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资源。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的实践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众多意识形态理论中对意识形态现象所做的最彻底、最科学的理论阐释。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文化形态,红色文化天然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特征和色彩,是我国当前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独特且优质的重要文化资源。该书倡导构建红色文化学科,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建设,对于应对我国当前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抵制各种非社会主义思潮或论调的渗透、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用好红色文化研究,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目前,红色文化产业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红色文化热”兴起于2004 年,红色旅游随之兴盛,红色文化产业链由此而产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到访革命根据地,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近年来红色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相关理论的指导,而红色文化学的构建正适应了这一需求。该书对以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成果的归纳以及对未来红色旅游业发展路径的思考,既丰富了红色文化研究,又对红色旅游的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的进步,学界关于红色文化学及相关问题的研讨绝不会止步于该书。该书的一些结论,在后人看来,也许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作为第一部以红色文化学命名的学术著作,该书确实起到了抛砖引玉,启迪大众思考的作用。将红色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确立相对明确的学科边界,在研究视野、研究范式、理论方法上架构红色文化学的学术话语体系,对于提升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提升中国学术话语权的国际影响力都是有意义的。最后,我们期待张忠家教授能够继续开展深入研究,为红色文化学的学科建设和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红色马克思主义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红色是什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红色在哪里?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追忆红色浪漫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