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科学中年级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023-12-09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小学罗洁玲
文/深圳市南山区月亮湾小学 罗洁玲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提出,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有所体现,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关键。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课的基本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兴趣也比较浓厚,这个阶段正是思维能力发展的突破阶段——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学习。针对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置合理的实验教学梯度,优化和精简实验步骤,在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探究,启发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在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上,学生已经学习过“它们去哪里了”这一节内容,对“有些物质能溶解在一定量的水里,如盐和白糖”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学生知道物质溶解的现象,但是对具体溶解的量的概念理解不清楚。基于此,本单元在学习了前面的“水的三态变化”后,“通过观察、描述一定量的不同物质在一定量水中的溶解情况”成为了学生后面学习的知识重点。所以对于本课而言,教师可具体拆解探究目标为两大方面:一是知道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二是”同等质量的水分别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相同的”。食盐在生活中很常见,学生也了解,但由于学生对小苏打这一物质还不是很熟悉,在导入环节我进行了如下教学设计。
(一)出示自创微视频“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
学生看完视频后得出结论:水可以溶解食盐、红糖这类物质,但是不能溶解石头、沙子这类物质。
(二)向学生展示小苏打
师: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上这种物质,它的颜色和食盐一样,也是白色的,但它是粉末状的,有些同学可能在家里的厨房见过。想一想,如果将它放入水中,它可以溶解吗?
老师演示实验操作:舀一平勺的小苏打粉末,倒入一杯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二、聚焦核心概念,制定合理实验策略
学生在前情导入中了解到“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这一概念后,紧接着是比较这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重点是比较溶解的份数而不是具体的量的多少,所以设置明确而合理的实验步骤就很重要。学生在一年级科学“怎样比才是公平的”一节中,对设计对比实验其实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虽然是简单的观察实践活动,但也是有一定的直观感受。新课标中提到科学探究的中年级学段目标为:3- 4 年级要求“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相比一、二年级学习要求,从了解计划到制定计划,也是对学生探究目标的新提升。基于此,我在实验设置环节做了如下处理:
(一)实验材料的处理
课本中提到将20g 的小苏打和食盐各分成均等的8 份,这个操作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很容易分得不均等且耗时,我将此步骤优化为购置一批双头定量勺(2g),一头量取食盐,一头量取小苏打,用尺子刮去多余的,方便且快捷,便于学生操作。
(二)实验设计问题讨论
1.“充分溶解“的定义
教师演示将一勺盐加入50mL水中,搅拌后,师:同学们,食盐溶解了吗?判断充分溶解的现象是什么?生:水中完全看不到食盐颗粒。师:这个时候继续往杯子里加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至完全溶解,再加第三份。
2.“溶解能力”比较的是溶解快还是溶解多?
在“充分溶解”定义理解后,个人认为溶解能力的定义有必要提出来与学生进行简单探讨。虽然课本中实验步骤已经给出,学生照做可以得出结论。但是作为新课标核心素养中提到的,对三、四年级学生科学思维要求中“能对方案进行初步的科学分析”一话,说明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意义。针对此课,重点是在相同量的水中比较溶解多少,而不涉及到溶解速度和溶解时间。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这样进行解释阐述。
师:同学们,这一节课实验中比较的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是同学们首次接触的概念,可以用咱们平常吃饭来打个比方。有些人吃饭速度比较快,但是吃两口就饱了;有些人吃饭速度慢一些,但是吃的很多,你说谁的胃口更好?
生:吃饭速度慢一些的人。
师:是的类比本课实验,也是比较水量相同情况下,哪种物质能更多地溶解在水里,也就是比较溶解的多少,而不是快慢。
(三)实验前指导的策略
由于本课是学生真正观察操作对比实验,活动前的指导步骤比较多,如果一一用教师口头语言去解释,费时啰嗦;如果指导太少,学生年龄小,操作会有困难,实际活动就会出现各种状况,实验记录的溶解份数也会有较大误差。故我做了如下设计:用课件展示注意问题:(1)需要用到的材料和工具?工具的作用?(2)两杯水的量有何要求?(3)怎样用量勺量取食盐和小苏打?(4)什么时候就不能继续添加食盐和小苏打了?(停止实验)(5)搅拌操作时要注意什么?
三、强化合作学习,加强探究实践能力
本课中为了保证实验公平,需要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两杯相同体积相同温度的水,每次加入水中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相同。教师在引导小组完成对比实验时要强化小组合作能力,这就涉及到对实验任务分工的优化。学会发挥组内成员的各自优势,便能更高效地完成探究任务。在本课开始前,教师可将小组内成员进行角色分工,如领导能力强的学生任命为组长,偏内向细心的学生为记录员,负责活动手册记录溶解份数和其他情况,动手实践能力较好的学生为操作员,负责操作溶解实验。教师进行巡视和指导,巡视的注意点:(1)是否按照流程进行实验;(2)小组内是否人人参与;(3)是否对实验仔细观察并及时记录。
四、重视总结与反思,促进思维提升
(一)学生完成实验后迅速整理器材并归还, 组长汇总全组的数据添加到黑板或者老师课件上, 进行对比分析
本次实验结果是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50mL 水大概能分别溶解16g 食盐和6g 小苏打。但在实际结果分析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小组的溶解份数偏多?有些小组的结果是相反的,小苏打溶解能力比食盐强?针对这些情况,将问题汇总在黑板或者课件上,并进行原因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互动,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也在合作学习和讨论中得到相应的培养。
(二)设计实验反思单,巩固提升实验效果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核心环节,基于本课的实验,我设计了实验反思单,目的是检测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检测实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暴露实验中还存在的不足与错误,为后续教学提高参考和借鉴,也是课堂内容的拓展与提升,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