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2023-12-09林腾飞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不良贷款常态商业银行

林腾飞

贵州财经大学

一、概述

当前我国正在实行金融改革,央行在之前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7)》中提及,我国要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变革和货币市场的市场化变革,严格控制不良贷款率,提高对不良贷款的监管标准。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所处的金融环境的经营风险也随着我国金融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和推进而不断地增大,在高风险的环境下经营,就必须把控好各种风险,首当其冲的是信用风险,通过对贷款质量的提高,可以减少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发生,从而保障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安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正面临新的发展局势,表现为GDP 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也在经历转型升级,房地产泡沫仍旧存在的同时利率化的市场化改革也在一步一步进行,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根基,不仅要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也要重点进行风险管控,从提高资产质量方面来降低它的不良贷款率,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在经济新常态发展过程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在出现回升的同时也出现了不良贷款额不断攀升的现象,除此之外我国商业银行在结构组成和区域分布上也展现出更为丰富的新特点,预计未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

商业银行不良信贷的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为不良贷款不仅代表着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还代表了商业银行的稳健性以及内部经营管理的科学性。为有效改变当前我国不良贷款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应对当前不良贷款在其结构组成上的新的复杂特点,同时减少损失类贷款给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者带来的负面经济冲击,必须牢牢地准确把握和守住商业银行信贷质量的门槛,找出经济新常态下不良贷款的成因,这不仅对于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防备金融危机的爆发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1.经济新常态的含义

新常态的“新”代表着不同于过去,主要体现在适度的经济增长速度、社会和谐和结构优化。向新常态的转变,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许多重大变化,经济增长基本摆脱传统的粗放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这对我国宏观政策的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有着决定性、方向性的重大作用。

2.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

从整体上来看,2016 年以后,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的状况有所好转,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增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尽管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已得到改善,然而2019 年以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继续攀升,相比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整体资产压力又有所增长。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信贷的行业特征也表现得较为明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房地产业、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等行业。

三、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1.银行内部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1)银行内贷款信息获取不够全面

我国当前对于贷款管理方面的举措比较薄弱,虽然商业银行已有系统支持,但系统不够与时俱进,不够全面理解与支持目前的贷款发放,一些借贷人提供的关于公司的财政报表和盈亏状况不是完全真实,因此导致商业银行较难全面掌握借贷人的信息,进而轻易地招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事件的发生。

(2)贷款风险监测机制不全

我国商业银行对发放不同贷款没有制定定量的类别规范,因此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因其缺乏标准,不容易操作,导致不明确分类,加大了风险监测力度,比较容易造成银行贷款损失。

(3)贷款管理机制落后,自我约束力不够

近些年来,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交易与规模日新月异,但是不可避免地也引发出各种问题,在贷款的处置上着重于数量的多少,重要的贷款在管制不够严格,重要的放款在收款方面不够严谨,督查不够仔细,执行力不够有效,尤其是违规的行为与操作屡屡发生。或许能够说贷款管控制度的落伍、督查枢纽方面的忽视与孱弱是不良贷款现象频发的主要缘由之一。

(4)不良贷款的防范手段比较单一

我国商业银行在针对不良贷款行为的管制与处理方面的措施较为简单,致使处理不良贷款的耗费较多。尽管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处理不良贷款时制定了比较多的方案和举措,但是由于新的处置方式难以引入,所以它使用最多的还是法律诉讼和以物抵债,很少采用其他方式。采取法律手段,会造成成本高昂,执行起来比较困难等其他问题。然而采取以物抵债又有面临所抵押物品流失的风险。

2.社会外部因素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

(1)政府干预

地方政府的内部干扰同样是造成不良贷款频发的要素之一。国有商业银行通常被看成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调节与控制的根本。为保证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国家每年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及财政政策进行宏观调控。经济繁荣时,政府针对经济调节与控制的决策通常是压缩贷款;而经济衰败以及社会供给缺乏时主要运用刺激经济的举措,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贷款。

(2)社会信用环境

我国信用基础薄弱,自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以来,国内民众们的商品消费意识、经济意识愈发变得成熟稳重,然而经济的提升没能做到与精神文明的提升相协调,民众们轻视了国家信用体制的建设,将目光全部汇聚在了如何获取经济利益上。企业和个人贷款时提交不真实的信息,需要偿还时想方设法地躲避,这一系列的违约行为增加了不良贷款的发生频率。

(3)金融监管力度不够

依据我国的实际境况来探寻,我国的金融监管历程不长,基础较为薄弱,经验也比较缺乏,各类的配套设施和监管举措也不够完善。中国人民银行自1984 年行使银行管理职能以来,监管手段过于单一以及落后。另外因为我国的实际国家情况较为特别,中国人民银行实施方案的拟定和商业银行日常的工作内容太容易被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行为所干扰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就使得一些政策和业务包含了显然的安排和行政色彩,进一步影响到我国金融监管的行为标准,使其公平性大大缺失。银行在针对不良贷款的督查方面力度不够强劲,再加上地方政府对其政策与业务的干扰,让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大大提升。

(4)企业自身因素

现今不少的企业打着有限责任公司旗号,但是实际上却把自己当做无限责任公司来经营,依据《企业法》的规定来看,如今我国的法人单位都是有限责任公司,几乎占据了民营企业的全部份额。照理来说民营企业的财产所有权有明确的规划,自实际控制人自身来看的话,账内账外回扣、以权谋私、非法掠夺、隐蔽财产等违法行为是不应该会发生的,也不应当产生那些远大于自身实际承担能力的对外债务性质的担保,然而实际情况总是存在某些企业的掌控者以无限来运作有限,致使这些违法行为在企业中屡屡发生。进一步导致借贷人或供应商收不到属于自己的债务权利,从而致使社会上不少的企业停业甚至崩溃,银行的不良贷款事件频发。

四、经济新常态下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措施与处置对策

1.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防范不良贷款增加的建议

(1)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细细思索为何我国的不良贷款事件一直在不断地发生,企业或者个人道德素质的缺乏以及信用的丢失才是这一系列事件屡见不鲜的最本质缘由,所以,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的建立与维护才是商业银行防止与规范不良贷款增加的重要举措。民众在银行的信用等级是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及政策最为紧密相干的。有关等级评定详细的方法与措施是:归纳资产记录、确立金融信用规则,并依托这些信息归纳其余的信用记录,如是否依据国家税法规定合理纳税等,慢慢地在全局范畴内创建联合、标准、完善的团体和个体的信用等级评定。

(2)严格执行贷款管理制度,防止企业多头开户,多头贷款

银行应当使用现今发达的网络技术方法,把进行借贷的各个企业的开户以及贷款记录信息在所有商业银行进行联网互通,将每个企业的信用指数呈现出来,对于那些信用指数比较低,在某些银行有躲避债务的苗头抑或是曾经有过不良借贷记录的企业,可以建立一个银行之间共享数据的“黑名单”,通过是否在“黑名单”来决定贷款与否。

(3)建立直观科学的风险预测体系,建立企业的承贷能力分析指标体系

通过分析企业所能承担债务的最大能力,可以合理地决定给予企业发放贷款的金额。除此以外,通过对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产能力的分析去评估出企业的偿还债款能力。同时加强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展望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加强对借款人综合贡献的分析和评估,通过对贷款客户的信用等级的评估去做出相对应的贷款分配和管理决策。

(4)合理设计薪酬管理制度,加强在业绩考核中的风险因子的权重

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员工收入与银行盈利能力以及不良贷款率之间的关系,增加不良贷款率在员工的绩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不同等级的不良贷款采用不同责任的追究制度。同时,完善内部监管机制,避免出现银行工作人员与一些企业之间相互勾结并发放违规贷、款的现象。

2.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处置不良贷款

(1)改进银行的贷款管理制度

首先,银行要建立科学的贷款管理制度,加强对信贷过程的审核和监督,认真落实“三检”制度。加强对贷款客户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的分析,密切关注贷款资金的流动,如有风险出现可以及时止损。对确实没有能力偿还不良贷款的企业,可以将他们的债务转化成银行的资本,将不良资产转化为债权人权益,有利于减轻银行不良贷款过多给金融体系带来的负担。

(2)确保不良贷款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处理好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的第一要素就是确保银行所获得的有关不良贷款的数据都是真实的。现在有少数银行在不良贷款的统计方面所获得的数据不够精准,这对于银行处理它的不良贷款有一定的影响。此外,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不真实反映是非常有害的:它不仅会影响整个商业银行的诚信形象,还会阻碍银行提高信贷资产使用效率,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3)积极创新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要结合不良贷款的客观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不良贷款的处理方法,创造出新的不良资产处置方法。积极探索任何有利于减少资产损失、减少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如果银行设立具有良好资质的不良贷款专项处置机构,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采用债转股等其他的方式,在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经营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贷款回收率。

结论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首先对不良贷款相关的概念进行了论述,接着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之后从银行的内外部因素探讨了产生不良贷款的原因。最后,针对上述的这些问题提出了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对策以及处置措施。

融资难问题一直是社会热点,与此相伴的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本文通过对后者问题的分析建议,希望有助于解决这个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难题,推动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的发展。

猜你喜欢

不良贷款常态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用活“三字经”密织不良贷款防控网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不良率农行最高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