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大学会计专业“实境耦合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2-09张晓雪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23年10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张晓雪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一、引言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是我国完善现代化职业特色教育体系,解决市场面临的人才供需层次与类型的双重矛盾,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重要举措。“智能+”的时代背景下数字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机制使得社会岗位对于人才的技术技能要求向纵深延伸,智能财务机器的出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对于会计行业亦产生巨大冲击,会计岗位出现层次性、创新性、综合性的人才需求,职业本科高校在注重传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应用性技术技能的同时,应更加重视会计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努力形成会计专业储备人才与会计行业基础岗、管理岗、综合岗等不同层面职业职责的有效对接,破解高校培养人才与社会会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不匹配的难题。通过对职业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学生学习效果、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等情况进行调研,针对存在问题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革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把握本科教育类型结构,找准职业本科在高等教育中的定位,提升会计专业知识体系与会计职业岗位职责间的耦合性,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输出兼具会计核算、信息技术应用、财务分析、战略决策的跨界复合型职业本科会计专业人才。

二、职业本科大学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1.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会计专业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应以市场岗位需求为导向,依据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要求,结合会计操作性强的学科特点,坚持专业设置对接职业岗位,将新技术、新规范、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内容,以培养兼具会计综合职业素养与应用能力的人才为主线设置专业课程体系。近几年来智能机器人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已成为新的趋势,人工智能将取代会计信息的基础输入、科目核算、凭证转账、汇总表编制等工作,改变了会计岗位的传统职能,通过走访调研发现,职业本科大学会计课程体系在融入网络信息技术方面进行了初步改革,与数智化企业合作研发相关课程,增设信息化网络运行及人工智能应用课程,在各类技术技能大赛中交叉融入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化元素,但仍存在会计类软件平台较多、课程教学内容融合信息技术深度不够,缺乏统一课程认定标准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信息化财会类课程体系。此外,理论知识、业务实训与社会实习学时分配比重有待调整,当前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业务实训环节学时偏少的现象,学生在会计管理规划、资产评估预测、运营风险预警防范、审计核算、前景预测以及企业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缺乏实操能力。职业本科大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育提升,引导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过程中内化理论知识,夯实理论知识基础。职业素养培训方面虽有职业本科设置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但教学效果欠佳,课程思政教学融入没有统一标准,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准确定量评估,学生职业意识不明确的现象影响其职业素质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2.职业本科大学职业资格证书现状

职业本科大学在横向级别上有别于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本科,具备职业属性特征,纵向级别上有别于高职高专教育,具有高端性。近年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战略中指出职业本科办学可引入“1+X”证书制度,转变教学模式,将学历证书与“X”证书有效衔接,推进职业本科教育与职业岗位需求互融互通。随着职业资格证书的逐步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类人才的综合素养,成为招聘单位选拔人才的重要依据。而当前职业本科教育标准与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融合度不够,会计职业证书培训多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开展,尚未形成课证融通、赛证结合的培养态势,缺少书证融通的会计类综合课程。此外,由于职业本科大学与企业的运行机制不同,会计岗位业务存在特殊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与内容仍然有待改善,企业哺育储备人才存在积极性不高的现象,以产促教的育人培养目标难以高质量实现。一些本科职业大学虽已出台“1+X”证书制度,但无法将岗位需求、证书标准要求很好地贯穿于教学内容中,职业本科大学可与企业共同围绕X 资格证书研究更新会计专业教材体系,全面覆盖基础知识与资格证书的知识点、技能点,夯实职业素养,为社会发展培养“厚基础、懂技术、会分析、强应用”的会计信息化复合型人才。

3.职业本科大学仿真教学平台建设现状

搭建会计专业模拟仿真教学平台是推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实践操作应用的有效途径,职业本科大学在重视引导学生提升会计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更要加强与会计信息化实操素养的有机融合,体验数据运行、分析、战略决策等会计知识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融合,将专业理论与信息技术技能内化统一,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与社会岗位需求的耦合度。但当前职业本科会计专业教学平台中大多单独设立实训课程,尚未统筹规划形成有效对接的教学体系,不利于学生整体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框架搭建,企业中所需要的业财一体化职业素养在人才培养中的理念不突出。现有的会计实训教学平台将会计核算流程与业务流程融合,或将管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融合,缺乏将会计核算、业务流程、管理决策三者结合起来的教学平台,不利于学生从统筹规划的管理角度对资金管理、库存管理、投资管理、风险预测与规避风险等方面展开实践学习,无法通过平台实训达到体验业财一体化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的主要目的。此外,现有实训教学平台对信息技术、数据库、跨专业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内容匮乏,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延展性,缺少团队合作环节,无法满足现有市场对于会计岗位所需要的立体化复合型人才要求。

4.教学评价方式现状

职业本科大学当前教学评价方式较为注重最终量化结果,大多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成果优劣的主要方式,缺少多维度评价,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评价与情况诊断匮乏,会计专业考试内容便于考核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信息化基本应用情况,二者相互独立,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衡量专业知识水平与技术能力不够系统、全面,对于业财融合的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考取情况,技能竞赛参与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没有进行综合考评,评价功能狭隘,考核形式缺少多元化,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记忆亦可得到较高的量化成绩,无法甄选学生的财务分析、风险识别、业务融合与战略决策等高阶思维的技术技能素养,评价结果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会计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随着近年来疫情的出现与数字智能化的发展,当前高校多以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日常教学,传统的考核方式难以全面测评学生线上任务的完成情况、平台资源的利用率与分析能力、课堂教学的参与度、线上线下学习成果的衔接度等方面。职业本科大学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大胆改革固有模式,构建动态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过程管理、动态诊断、资源利用、理论与技能全面评价、竞赛与证书均衡计分的形式综合开展各阶段的学习成效。

三、职业本科大学耦合式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设置符合职业本科大学特性的课程体系

我国职业本科大学课程体系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无形成统一执行标准,仍需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改革创新,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职教属性为魂,紧紧围绕产业链、技术技能岗位需求,在突显职业特色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以对接职业岗位为指引,建设课程标杆,以实体项目助推课程建设。以顺应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需将教学内容重组优化,通过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提升职业教育的岗位耦合度,平台课程体系主要适用于公共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同时加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课程,以此加强学生对大数据应用的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模块教学致力于学生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培训,可以设置专业核心课、选修课与实践课。以业、财、税一体化为主线,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将案例业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加强学生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本科大学的育人特性。同时将本科职业赛道举办的各项技术技能竞赛、“1+X”职业技能证书等相关要求融入课程设置与考核标准当中。深入推进岗、证、赛的有效融合,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资格证书、技术技能等级的互通互认。在扩展学生横向多元知识体系宽度的同时纵向深入延伸知识结构的长度。

2.深化“1+X”证书制度的改革路径

“1+X”证书制度的出台是我国提质培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改革举措,为增速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推动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职业本科大学针对当前职业证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桥梁,找准教学标准与“X”职业资格证书的契合点,构建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可依据企业会计岗位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为导向,深入研究职业证书制度方案,明确“X”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标准,依据职业标准设置进修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围绕证书标准确定具体培训内容,每个专业设定一个必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供几个相关等级证书供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修,同时围绕岗位需求定期开展技能竞赛,通过加强专业能力训练促进学生专业岗位综合能力的提升,增强学历教学与技能技术能力培训的契合度。同时,重视现有教材内容的更新与补充工作,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重要载体,可与企业专家共同研讨编制符合“X”职业资格证书逻辑的教材,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参与度,加强职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度,从创新发展的角度充分落实“1+X”证书制度的落地实施。

3.会计综合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构建

随着信息化、人工智能的高速发展,职业本科大学现有教学模式存在实训内容分散、呈现碎片化,岗位设置不清晰,业务流程仿真度不够等问题,造成实训教学与会计岗位需求匹配的矛盾。职业本科大学在本科课程教学标准的基础上可融入信息化会计职业技术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将仿真平台分为不同系统模块管理,以商业经济案例为依托,设置跨专业岗位,运用项目驱动教学方法,合理分配任务到各个岗位,通过完整的产业链模拟实务环境,体验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感受会计业务岗位中的角色分工、所需承担的岗位职责、财务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经营战略决策以及协作沟通技巧,发挥虚拟仿真平台沉浸性、灵活性、可视性、交互性的优势特点,拓展实践教学的横向广度与纵向深度。通过交互工作多维度审视岗位所需技能,理论与仿真实践任务交叉融合,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与此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教学过程,在会计岗位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不同知识点中引入课程思政内容,树立学生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引导大学生弘扬工匠精神,把握保障质量的生命线,激发学生的时代使命感,努力培养社会岗位所需要的信息化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彰显职业本科大学人才培养特色。

4.构建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随着信息化、智能化在会计行业中的深入应用,传统的教学考核体系存在教学过程性考核不足、综合技术技能水平与职业道德修养难以科学测评等问题。职业本科大学应根据不同的课程性质、教学内容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疫情出现等因素,引发当前大多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考核指标应对于线上课程讲授过程中学生课前资源游览、到课情况、课中问题互动、案例业务分析、随堂作业、分组讨论配合度、课后扩展学习次数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量化考核。线下实训类课程应围绕学生对于各模块操作的熟练度、经济业务问题的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分组交流协作能力、业务流程的连贯性、实训报告质量等方面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将各类与会计相关的技术技能大赛、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证书的获取、社团的组织与参与情况也可作为学期综合成绩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制定以赛代考、以证代考等激励学生的有效措施,通过过程反馈结果,全面评定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技能运用能力、职业素养的综合情况,推行过程性与终结性交叉融合的定量考核体系。此外,职业本科大学在推行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的进程中,要加强企业经营者对学生岗位实习的定性评价管理,以及实践过程中不同岗位角色分工的学生互评督导工作,多维度的信息评价来源更加便于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问题。打破期末一考定分数的局面,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切实提高职业本科大学教育教学质量。

四、结语

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大学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模式需要转型创新,培养具有过硬的职业素养、扎实的理论功底、信息化的技术等能力的跨专业复合型人才是新形势下的必然趋势,转变育人思路,增强课程内容与业务实训体系的耦合度、衔接性,凝练成果经验,不断探索适用于职业本科大学的常态化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速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