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关联与效应测度分析

2023-12-08顾歆瑜

文化学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消耗文化产业服务业

顾歆瑜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当前,我国文化产业正在从快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但由于起步较晚等原因,我国文化产业仍存在效率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因此,为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效率,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对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效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以期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政策的提出有所助力,进而推动 “文化+” 战略思想的实现。

二、文献综述

20 世纪40 年代,阿多诺和霍克海默首次提出 “文化产业” 的相关概念。 自此国内外学者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探究,而文化产业关联效应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因,成为了文化产业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前,学界主要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间的关联效应进行研究。

David Thorsby(2004)[1]通过CGE 模型研究了文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并对其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得到文化产业具有较强关联性的结论。 赵云(2016)[2]计算文化产业内部15 个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影响度和感应度。 由研究结果可得,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发展文化产业并使其成为支柱性产业。 黄思源(2013)[3]、王叶军(2015)[4]、林峰(2015)[5]、张秀峰和康军(2016)[6]、孙智君和江燕(2017)[7]、李伟舵等(2018)[8]、刘晓玲等(2021)[9]分别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产业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得到文化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与其他产业相比都相对较低,更依赖自身产业内部消耗的结论。 应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当前学界对文化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文化产业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关联度的研究,且合并部门的标准未进行统一,无法精确反映文化与不同部门间的产业关联程度。 本文依据《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将文化产业分为文化制造业和服务业两部分,并分别对全国和各地区的文化产业数据进行前向关联分析、后向关联分析和各行业对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分析,以期能够为国家文化产业效率的提高和结构的转型提出有益的建议。

三、全国文化产业关联分析

产业关联度可分为前向和后向关联度。 基于现有研究,本文采用直接消耗系数(aij)和完全消耗系数(bij)衡量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即进行拉动力分析,用直接分配系数(hij)和完全分配系数(wij)对产业的依赖性及前向关联效应进行衡量,系数越大,产业间的关联程度越强。 各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由bij构成完全消耗系数矩阵(B),用公式可表示为:

其中,Xj表示j 部门的总投入,xij表示j 部门产品在生产中对i 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Xi表示i 部门总产出,I 为单位矩阵,W 为系数wij构成的完全分配系数矩阵。[1]

笔者测算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品部门间的直接分配系数(hij)和完全分配系数(wij),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由直接消耗系数结果可知,对文化产业直接拉动作用最大的是剔除文化产业后的制造业。2012 年和2017 年对文化制造业直接后向关联最为紧密的前五个产业相对稳定。 文化服务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的排位有所上升,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制造业对第三产业的直接拉动作用逐渐变大。 对于文化服务业而言,除其自身外,受文化服务业直接拉动作用最大的为剔除文化产业后的制造业,2012 年和2017 年的直接消耗系数分别为0.0933 和0.0802。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排名上升幅度最大,文化产业直接通过产业链带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业发展的作用大大增强。

表1 2012 年、2017 年文化产业对其他产品部门直接消耗系数表

同理,测算其他部门对文化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及完全消耗系数可知,制造业对文化制造业的直接拉动作用最强,文化制造业在2012 年及2017 年的完全消耗系数均大于1。 除制造业和文化制造业外,对文化制造业拉动作用较强的产业为采矿业、水电热燃业、交通运输以及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其完全消耗系数均大于0.1。 而文化服务业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则相对较小,除制造业外,其余部门的完全消耗系数均小于0.1,表明文化服务业对其他行业的后向关联效应较小,其在产业链中对其他行业的拉动作用仍需增强。 此外,直接消耗系数与间接消耗系数对文化制造业拉动程度相对较高的产业部门基本相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文化制造业依赖程度最高,仅次于文化制造业自身。 文化服务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完全消耗系数均小于0.1,且对其依赖程度最大的为文化服务业本身。 这表明其余行业对文化服务业的依赖程度较小,文化服务业自身相对而言较为薄弱。

笔者测算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品部门间的直接分配系数和完全分配系数,并对文化产业的前、后向效应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文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强于前向关联效应的结论,即文化产业对上游产业的拉动作用强于下游产业,对其他产业有较强的辐射作用,但产品需求方面的潜力还有待深挖。 除文化产业本身外,对文化产业拉动作用最强的是剔除文化产业后的制造业,说明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自身以及制造业的不断推动,而文化产业的拉动作用则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科技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部门而言相对更强。文化制造业同其他产业部门间的关联效应较大,说明文化制造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文化服务业前向和后向关联系数均相对较小,文化产业在产业链中对其他部门的拉动作用有待增强。

同时,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间还存在波及效应产生的间接效应,可用影响力系数(KB(j))和感应度系数(KF(i))来衡量,基于此,本文分别对2012 及2017 年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服务业对其余国民经济部门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进行测度,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2012 年、2017 年各产业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

由表2 中的计算结果可得,2012 年文化制造业影响力系数为0.9537,小于社会平均影响力1,仅次于剔除文化产业后的制造业;感应度系数为0.6219,对其他部门的推动作用远大于社会平均水平,且在产业部门中位列第一。 随着文化制造业的逐渐发展,2017 年文化制造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已大于1,分别为1.8104 和1.3426,文化制造业对其他产业部门的推动和拉动作用都较为显著。由此可得,文化制造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对文化服务业而言,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相对较小,2012 年和2017 年均未超过1,但同2012年相比,2017 年的数值均有所提高。 这表明文化服务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还不强,但我国已在通过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等政策支持促进文化服务业的发展,以期能够充分发掘文化服务业的潜力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文化产业波及效应的地区比较分析

为更好地了解文化产业的地区发展状况,本文选取北京、吉林、河北、湖南、上海、广东、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十个地区对其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进行进一步研究,以期能够对我国产业的合理布局和转型升级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地区间的对比结果表明(如表3 所示),[2]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大致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动规律相同,经济水平越高,文化产业越发达,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越强,呈现出 “高影响力、低感应度” 的特点。 然而,北京市和上海市为满足地区发展需要,将多数制造业外移至周边地区,其文化制造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对其他产业的拉动作用较其他发展水平相近的地区而言较弱。 而陕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虽相对薄弱,但由于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殊的经济结构,陕西省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对其他部门的带动作用相对更强。就文化服务业而言,各地区的文化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和波及作用均相对较弱,这说明各地区的文化服务业的潜力仍需进一步深挖,应加强对其产业结构的优化配置,并制定相应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服务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表3 各地区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测算结果

五、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各产业之间的联系紧密。 我国文化产业具有 “高影响力、低感应度” 的特点,即文化产业对其他产业的需求拉动作用较大,受其他产业的供给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同时,文化制造业的影响力、感应度系数较大,文化服务业较小,但二者均随时间发展表现出上升趋势,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不断以平稳有序的状态稳步发展。

2.通过对各地区文化产业的波及效应进行测度和对比可得,其他国民经济部门与文化产业间的关联程度同时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影响,且同样呈现出 “高影响力、低感应度” 的特点。

(二)政策建议

1.加速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改革,提供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放宽产业准入要求,促进文化服务业发展。

2.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建设,优化 “文化+” 思维,发挥 “互联网+” 优势,加快文化产业信息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竞争力。

3.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完善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制定文化产品新业态标准体系,建立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实现文化产业链的不断延伸。

猜你喜欢

消耗文化产业服务业
如此消耗卡路里
玉钢烧结降低固体燃料消耗实践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降低钢铁料消耗的生产实践
我们消耗很多能源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文化产业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