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开展跨学科写作的研究
2023-12-08郭瑶瑶
郭瑶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设置跨学科学习的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然而,在跨学科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只是粗浅地了解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没有将这些知识和写作技巧融合,形成新的知识。教师要基于深度学习视域设计跨学科写作活动,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全面融合不同学科的信息,写出内容翔实、独具特点的作品。
一、关注语言表达,创新学习方式
1.前置学习,体验语言逻辑性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不只要掌握各种知识,更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掌握学习方法。学生要在现有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学习,创新学习方式,掌握科学的写作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各种创新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参与,帮助他们逐步提升表达能力。前置学习是一种创新方式,教师可以围绕语言表达设计一些主题,引导学生先行阅读课文,体会语言逻辑性,并试着仿写,提出问题。
例如,写“介绍一种事物”之前,教师设计了前置学习,组织学生参与跨学科读写活动。在前置学习中,学生要完成三项预写作业。第一项作业是阅读课文《太阳》《松鼠》,用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结构,说说作者如何有条理地介绍太阳和松鼠。第二项作业要求学生跨学科学习,阅读生物学科中的某些篇章,或者阅读生物学的拓展资料,看看编者如何有条理地介绍各种生物的形貌、习性等。第三项作业则要求学生结合所读到的内容,整理写作大纲,要体现表达的逻辑性,还要在大纲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关联性词语,如“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第一点……第二点……”等。通过这三项活动,学生初步了解了什么是语言逻辑性。
2.探究学习,凸显语言生活化
探究学习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跨学科主题,安排相关的探究任务。学生可以通过撰写论文、制作PPT等方式,展示探究收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展现专业性的同时体现出生活化,让语言更有亲切感和温度,引发读者的阅读期待。
例如,写“我想对您说”的时候,教师设计了一个生活化的探究主题“如何搞好亲子关系”,首先介绍一些伦理学、社会学方面的书籍片段,让他们了解在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哪些亲子问题,并根据书籍的内容,总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此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情况深入探究,分析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并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改变不良的亲子关系。最后,学生试着写文章,并在文章中着重注意两点:第一点是要加入能体现人物性别、性格、家庭地位等特点的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让文章体现生活趣味;第二点是结合跨学科学习中掌握的知识,设计解决方案,将实践过程也生动地记录下来。
3.项目学习,提升语言艺术性
项目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将各种知识点和教学活动整合起来,形成一个体系,引导学生完成各种复杂任务。这种学习方式比较适合跨学科学习,学生可以从设计任务、制订计划开始,探讨如何完成跨学科写作任务。
由于诗歌、音乐、绘画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故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XX即景”的时候,可以设计相关的跨学科学习活动,分别围绕不同的艺术形式设置任务。任务一为“探究诗中景,感受意象魅力”,让学生阅读诗歌,体会作者如何将意象整合起来,体现唯美的情境。任务二为“探究乐中景,激发想象能力”,让学生结合音乐展开想象,思考如何用文字展现音乐中的画面。任务三为“探究画中景,展开艺术写作”,让学生欣赏精美的风景画,并思考如何用文字表现它们的美。这三项活动融合了不同的学科,让学生了解意象,激发想象,生动表达,提升了语言建构能力。
二、整合知识信息,拓展素材范围
1.学习典故,生成人生哲思
深度学习不是简单地将知识记录下来,而是要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度理解知识,运用多种思维综合加工,进而整合新旧知识。故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整合知识信息,拓展写作范围,并指导其如何从知识信息中提取关键要素。
很多历史故事中蕴含着做人的道理,教师可以结合历史学科,设计跨学科读写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将相和》等史料,挖掘整理其中的典故。在整理的时候,要列出故事中的人物关系,思考他们行为背后的思想动因,分析他们是什么性格的人。其次,结合史料进行自我反思,说说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会如何选择。最后,安排写作活动,写下这些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启发。如有一名学生在阅读了《将相和》的故事后有所感悟,写下体会:“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为人宽容,求同存异,才能少一些纷争,享受和平安宁的生活。”
2.手工制作,描摹动作细节
在设计手工制作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跨学科写作活动,让学生观察并参与手工制作的整个过程,试着描摹动作细节。
《刷子李》展现了优秀的粉刷匠形象,教师可以运用跨学科学习法,将劳动课和写作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木工活,试着参与其中,并用文字记录细节。该活动分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学生要阅读《刷子李》,思考作者如何描写动作细节,怎样展现人物高超的技艺和从容不迫的态度。在第二个环节,学生参与木工劳动,记录动作细节,可以试着写几个片段,对比展现不同人的动作特点。在第三个环节,记录下自己学习木工技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他們思考如何把握动作细节,写出从手忙脚乱到熟练掌握的心路历程。
3.科学实验,记录奇异现象
在跨学科写作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科学实验活动,试着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并运用推理、分析等方式,探究其中的科学原理。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这个作文题可以和科学类课程结合起来,设计跨学科学习。在“准备实验”环节,学生要学会用整体构思的方法,预想整个实验过程,并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在“记录实验”环节,学生要用拍照、文字记录等方式,记录奇异现象,并运用对比思维,分析用哪种方法既能体现生动性,又能展现科学性。在“分析探究”环节,学生要分析实验中出现的现象是否符合预期,并探究原因是什么。此时学生就能写出奇异现象背后的原因,科学探索和发现的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要在概括、推理、分析、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迁移和运用高阶思维能力。通过科学实验,学生不仅记录了奇异现象,而且深度分析了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并将掌握的知识运用于其他实验,提升了高阶思维能力。
三、基于实用价值,树立文体意识
1.散文类,抒发真情实感
在深度学习中,学生需要进行反思学习,重组原有的认知结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以期在遇到更复杂的情况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故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写作的时候,要基于各种文体的实用价值,指导学生深度解读文章,总结文体特点,思考如何使用不同文体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树立文体意识。对于散文类的作品,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意象,构筑意境,写出真情实感。
例如,“我的心愛之物”的写作要点是写出“心爱”,抒发真情实感。教师应鼓励学生阅读《白鹭》《珍珠鸟》《桂花雨》等散文作品,总结散文在结构、语言、情感抒发等方面的特点,总结写作经验。此外,教师还组织了跨学科学习活动,利用美术、音乐等学科,让学生欣赏古人绘制的花鸟画、风景画,欣赏花鸟、风景主题的音乐作品,分析绘画和音乐是如何抒发情感的。如一名学生认为绘画和音乐都注重意境,写作的时候可以融入情感运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描绘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唯美意境。
2.童话类,输出审美认知
童话的特点是用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人物,展现离奇的故事情节,表现对生活的思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结合影视剧作品,安排跨学科读写活动,总结童话的特点,并在写作中输出审美认知。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完成“故事新编”的写作任务,教师设计了跨学科写作活动,先播放《宝葫芦的秘密》《海的女儿》,让他们直观清晰地看到宝葫芦、小美人鱼等超越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了解童话中的人物有什么特点。此后,让学生结合影视作品分析故事情节,感受童话情节的夸张离奇。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写作,从人物特点和情节设计两方面入手构思。学生试着改编《海的女儿》,将自己对人性美的理解融入作品中,改写故事情节,加入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如一名学生想象美人鱼来到现代,参加选美大赛。最后,学生交流互动,赏析彼此的童话,说说谁的作品最能体现童话的文体特点,最能给读者美的享受。
3.应用类,解决具体问题
应用类文章涉及文理等不同学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文体。教师要结合实际生活设计具体场景,引导学生写应用类文章,解决具体问题。
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其他科学,比如让学生阅读生物教材,拓展阅读其他科普作品,总结归纳观察日记的写作要点是什么。在总结分析中,学生达成了共识,认为观察日记要注意抓住事物的典型特点,着重写事物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语言的真实性、客观性,可以使用打比方等手法,但是要注意避免加入主观臆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种植黄瓜、番茄等蔬菜的活动,并写观察日记。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并结合已掌握的写作技巧,找到解决方法。例如,一名学生发现用词的精确性很重要,运用列数字的方法,记录黄瓜每天长度增加多少,让日记更严谨。
总之,在深度学习视域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批判性地学习各学科的知识,并进行知识迁移,充实知识储备,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从语言表达、知识拓展、实践运用等角度深入研究,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加工方式,全面提升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