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在书外的话

2023-12-07代生

博览群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史天问楚辞

代生

《楚辞与古代文明》一书是在我博士论文修订基础上而成的,选择楚辞作为研究对象,首先要从我的师承说起。2005年,我考取了烟台大学江林昌先生(现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的硕士研究生,林昌师是著名楚辞学家姜亮夫先生的弟子,以楚辞为选题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其中重要的方向就是把楚辞放在古史、古俗等视角下进行研究;博士毕业后,林昌师又跟随李学勤先生进行博士后研究,担任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学术秘书、首席科学家秘书并承担项目子课题研究。这样的经历,让林昌师能够贯通文史考古,站在学术最前沿、以更为宏观的视角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在我攻读硕士期间,林昌师邀请王锡平等考古学者为学生授课,让我们系统接受了文献学、历史学、考古学的训练。当时,我虽然不喜欢“文学”,但我觉得跟随一个老师,一定要学习老师的“悠长之处”,遂选择《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幸运的是,论文答辩时得到了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古文字学家孙敬明等先生的鼓励和认可,也获评为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姜亮夫先生是王国维先生的弟子,楚辞研究是他的重要研究领域,先生重视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亦是深受王国维的深刻影响,这也成为我进行文献和古史研究的重要方法遵循。2008年,我考入南京大学历史学系,师从甲骨学家范毓周先生学习,范老师的一个身份是闻一多弟子、著名楚辞和古史学者孙作云先生的女婿,对楚辞也有深入研究,我的博士论文选题也顺理成章地“锚定”在楚辞方面;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本科期间指导我学年、毕业论文的著名史学家安作璋先生的影响,我在考入南大的时候,安先生专门打电话给我,希望我围绕一个领域,坚持去做,深入研究,才能取得一定的成绩。

孙作云先生出身文学而转入历史、考古等领域,他的《天问研究》是学界名作,其研究方向也是阐发楚辞中的古史和文化。所以,虽然我硕士、博士学位论文都以楚辞为选题,但我利用的却是考古发现(包括考古遗址和出土文献等),从历史角度研究楚辞文本。或者说,我是有幸沿着王国维、姜亮夫、孙作云等先生把楚辞与古史结合起来研究的路子,在范毓周、江林昌两位老师的指导下,更加注重利用新出古文字、考古资料。这种“师承”和传承,也注定了小书的研究资料和视角有别于其他楚辞学者。为了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博士期间我认真旁听了南京大学水涛、刘兴林、周言等先生有关夏商周、战国秦汉考古的课程和文学院开设的音韵学、训诂学的课程,进一步完善了我的知识结构。

以楚辞为选题,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其所蕴含的内容太丰富了。如《天问》是一部上古史诗,涵盖宇宙生成、神话传说、五帝时代一直到春秋战国的历史;又如《离骚》,深刻反映了楚国的发展史和社会现实;再如《九歌》,其编纂过程深刻反映了东夷、华夏等远古部族文化融合创新的过程。这些内容,都是值得而且需要进行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但相较而言,利用楚辞发掘中国古代文明的作品还不够多,不够系统(这方面的总结可以参考拙作绪论)。

本书是一部以考证为主的作品,愚以为其学术价值可以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书稿的绝大部分章节(包括附录),都已经在期刊发表,每一节讨论的楚辞与古史中的具体问题,其结论可以作为楚辞和古史研究的重要参考;宏观方面,各章节“累积”汇聚为三个方面,一是结合夏商周考古资料分析《天问》所涉上古史事,其中包括五帝时期以降至西周的历史,从而勾勒上古历史文化的真实图景。二以楚辞所涉的古史人物为线索,搜集他们在出土资料如甲骨、金文、简帛中的相关事迹,进行对比研究。印证其中的史迹,分解出其中的附益成分,纠正历来学者的错误认识。三是利用考古资料,研究楚辞部分神话形成的背景和原始内涵,探讨《九歌》部分神祇的归属和祭祀原因,辨析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楚地考古发现和楚简资料的不断增多,楚辞越发受到考古、古史和楚辞学者的重视,上海博物馆和安徽大学都入藏了与楚辞有关的作品,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而楚辞正是解读楚简、楚文化乃至上古历史的重要依凭。我始终坚信,利用考古资料,综合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文献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揭示楚辞所反映的中國古代文明图景,是一条光明正道。

本书部分章节发表后、学位论文答辩时以及拙作出版后,先后得到多位前辈学者的鼓励,如2009年发表的3篇论文都被中国屈原学会会长方铭等所著《2008-2009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云梦学刊》2011年第3期)一文收录并予以高度评价,被称之为“运用王国维所谓‘二重证据法的代表”;发表的《楚辞校释三则》一文被楚辞学家汤漳平先生在台湾讲学时专门介绍;博士论文评审时,楚辞学家周建忠先生认为“论文既有对上古部族关系的宏观把握,又有对个案研究的深入开掘,基础扎实,富有创见”;文献学家杜泽逊先生评价拙作说:“关于天问的部分,很有创见,考证分析深透。”这些勉励之辞,正是我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动力。

(作者系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古史天问楚辞
“天问一号”登陆火星“前传”
《楚辞·九章·惜往日》校读一则
“天问一号”的绝招
屈原和楚辞
《读屈原〈天问〉之一》
秋夜读《楚辞》
近年出土戰國文獻給古史傳説研究帶來的若干新知與反思
屈原诗·天问
“视角转换与史实重建——第二届古史新锐南开论坛”会议综述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