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德治建设的路径研究

2023-12-06周斌张敏

村委主任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现实困境

周斌 张敏

摘要: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体现。在乡村治理的进程中,探寻乡村德治的推进路径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我国乡村德治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基层干部德治管理失位,德治功效显现较慢;道德模范宣传有待扩大,乡村道德引领力较小;城乡文化发展传播冲突,村民道德认同感较弱等现实困境。因此,文章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加强基层干部管理,规范治理权力使用秩序;重视宣传引导,助推乡村文明新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村民道德认同方面着手,加快推进乡村德治建设,从而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乡村和美的乡村德治愿景。

关键词:乡村德治;现实困境;路径研究

文章编号:1674-7437(2023)10-0031-04     中国图书分类号:D422.62     文章标识码: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扶贫实证研究”(18XKS014)阶段性研究成果;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产业聚集推進汉阴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ZD0650)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斌(1964-),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主义。

张敏(1999-),女,汉族,陕西汉中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在此背景下,做好乡村治理工作至关重要,没有乡村的有效治理,就没有乡村的全面振兴。我国村民自治工作不断成熟,乡村法治建设渐趋完善,而乡村德治建设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务必重视乡村地区的德治建设,尤其要补齐乡村地区德治建设的短板,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德治建设的有效路径,提升乡村德治建设的整体水平。文章以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为例,探讨其在乡村德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及其纾困之策,以期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乡村德治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1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乡村德治建设现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2]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不断强化乡村德治,以德治推动乡村善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洋县在乡村德治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发展成效。

1.1   具有较为成熟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文明风尚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乡村德治具有重要作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从多个方面着手,把村规民约具体化、制度化,让村规民约成为村民日常生产生活的重要遵循依据。通过村规民约,对铺张浪费、高价彩礼等乡村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不正之风进行有效抑制。如针对红白喜事的铺张浪费现象,以村规民约作为基本规范,及时规劝,并进行专人管理,及时制止。

1.2   具有较为完善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扎根于深厚的乡土文化之中,是中国文化中重视道德治理的重要体现,是中国基层治理的智慧缩影之一,乡贤是乡村传统文化的守望者、新时代的道德模范和一批具有正能量的人物,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在不断摸索中完善乡贤文化体系。首先,加大乡贤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一方面从当地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另一方面发挥当地乡村发展过程中优秀标杆的示范作用,汲取时代发展之力;其次,大力加强乡贤文化在当地的宣传力度,引导村民向善向学;最后,把乡贤文化体系化,将其作为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载体。

1.3   具有较为完备的道德评议激励机制

完备的道德评议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村民对于良好道德行为的认可和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性。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在村民道德评议激励机制上做足功夫,对村民见义勇为、乐于助人、带动周围人勤劳致富等善人善举及时进行激励,一方面,提升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在激励中引导村民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村貌维护意识、乡村建设意识;另一方面,培育了正向激励的乡村治理文化,对于提升乡村整体的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从整体上提升了乡村凝聚力。

2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乡村德治建设的现实困境

2.1   基层干部德治管理失位,德治功效显现较慢

乡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缓和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升是德治功效显现较慢的两个主要因素。

乡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缓。基层人才队伍结构发展不平衡,基础较薄弱。由于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缺乏人才激励措施,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才以及专业的乡村治理人才吸引力相对较弱,从而导致乡村基层人才队伍中缺乏青年后备力量[3]。

乡村基层干部业务能力有待提升。一是乡村基层干部管理观念有待提升,由于乡村基层工作管理人员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工作人员无法在工作中与时俱进地吸收新的知识,导致管理的观念较为落后。二是乡村基层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为薄弱,由于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在乡村德治的实际工作中欠缺工作能力。

2.2   道德模范宣传有待扩大,乡村道德引领力较小

道德模范宣传是提升道德模范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榜样示范、榜样引领的方法传播道德模范事迹,可以引导村民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然而洋县在乡村道德模范宣传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宣传方式单一、宣传时间短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村民中的激励引导作用。

道德模范宣传方式单一。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出现使基层干部人才队伍质量的提升,要宣传形式和传播载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宣传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村民对提升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需求。洋县道德模范的宣传方式主要采用报纸宣传、电视宣传、口头宣传等较为传统的途径进行,未充分发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兴电子媒介的作用。

道德模范宣传时间短。道德模范宣传与其它种类的宣传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道德模范的宣传旨在通过长时间的活动积累,使得遵守道德成为人的共识并得到环境暗示和强化,提高村民的接受度,进而提升个体的思想道德。洋县道德模范宣传的时间短,使得道德模范宣传流于表面,不能有效发挥模范的引领作用。

2.3   城乡文化碰撞,村民道德认同感较弱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客观上造成了乡村文化的“空心化”,并间接导致了乡村社会的文化断层、价值危机和秩序失衡,乡村社会逐渐丧失了自我认同与城乡融合的文化基础[4]。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经济文化涌入乡村,致使传统乡村文化中的礼俗秩序渐趋瓦解,村民的道德认同与价值认同由统一渐渐走向分化。而道德认同和价值认同分化则往往会产生以下几点问题。一是自身价值认同不稳定,村民在多元的文化冲击之下容易产生价值混乱,不利于形成稳定的道德认知水平;二是对待不同性质文化时的处理方式较为模糊,难以对优秀文化与糟粕文化进行清楚地区分;三是弱化价值判断力,在判断善恶、是非、荣辱等观念上,村民的判断与选择能力被迫削弱[5]。

3   洋县乡村德治建设的路径研究

3.1   加强基层干部管理,规范治理权力使用秩序

基层干部群体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最密切的,是推动落实国家各项政策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必须规范德治的使用秩序。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背景下,一方面不仅要注重乡村基层干部人才队伍数量的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基层干部人才队伍质量的建设。

壮大基层干部人才队伍,引进专业管理人才,赋能乡村德治建设。一是要加强乡村基层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乡村德治建设储备人才。二是依据乡村德治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坚持人才供给端和需求端匹配的原则,吸纳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三是要完善人才引进配套政策,优化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才在职业晋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保障,吸引人才、留住人才[6]。

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权力约束,引导干部正确使用权力,规范权力使用秩序。首先,乡村各级政策制定部门应划定基层公共权力边界,将违反权力使用规范的行为列入负面清单,防范违反廉政要求行为的发生。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设专题培训班、学习研讨会、学习经验交流会,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引导其明确权力的监督与约束机制,树立服务理念,确立服务为民的意识,摒弃官本位思想,端正自身角色定位,确保乡村德治在正确的权力使用范围内运行。最后,相关政府部门要督促基层干部通过自主学习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能力,敢于实践、勤于实践,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水平。

3.2   重视宣传引导,助推乡村文明新风

要拓宽宣传范围,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范围,优化改善现有单一的宣传方式,进而提升宣传的有效性,不断扩大文化滋养阵地。

第一,多样化宣传道德模范,用榜样力量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道德模范具有高尚的精神品质,和社会主流道德价值取向相契合,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体现了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对村民的思想道德提升有示范和激励作用,有助于改善乡村整体的道德风貌。一方面,在道德模范评选的过程中,文化宣传部门应加强与乡村的互动,利用互联网技术,将评选道德模范入围者或候选人的权力适当下移,让村民参与到道德模范的网络评选中,使道德模范的评选过程更公开、更透明、更亲民。另一方面,相關部门在宣传过程中,要擅于利用新兴的网络媒体,借助互联网技术,以更加生动的形式提升道德模范宣传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二,发挥志愿服务队作用,通过印发倡议书、宣传单、面对面宣传等线下宣传的形式向洋县的村民普及、宣传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陈规陋习的危害,此外可以通过主题演讲、文艺演出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提升乡村德治效能。

第三,增加道德模范宣传时间,提高道德模范宣传实效性。要将特定节日期间举办的应景性道德模范宣传与长期性的宣传相结合,延长道德模范宣传在乡村地区的周期,把道德模范的宣传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来完成。

3.3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村民道德认同

情感、道德、价值认同与文化认同相伴而生,因此乡村文化承载了村民共有的道德认同基础[7]。然而面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精神危机,村民原有的道德认同势微,对乡村德治建设形成了阻碍,在此背景下,重塑村民共有的道德认同已经十分重要。因此,以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找寻并传承蕴含在乡土文化中的情感认同。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乡村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引导村民养成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所需的现代理性精神,重塑村民共有道德认同,为推进乡村德治建设的深入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乡愁的纽带作用,重拾乡土文化中的情感认同。村民是乡土文化构建的主体,文化的挖掘和情感认同的充实,需要村民的积极参与。一方面,要调动村民参与挖掘乡土文化的积极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文化展演形式,让村民在文化体验中重新领悟乡土情感的魅力,如设定乡土专属节日,提升村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加对乡土文化的情感寄托[8]。另一方面,组织专业人才对村域内的乡土文化进行编撰整理,形成特色乡土文化读本,增强乡土文化在村民道德引领中的向心力,凝聚村民的情感认同,从而提升道德认同[9]。

积极探索文化改造方法,优化思想道德引领方式,强化对村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村民现代理性精神。首先,在深入挖掘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应对不合时宜的乡土文化进行积极改造,摒弃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乡风习俗中与乡村德治建设相悖的内容,刨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汲取有利于乡村发展的内容,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精神支持[10]。其次,要从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两个方面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在显性教育方面,可以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的形式积极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村民思想道德进行正向引导。在隐性教育方面,一方面,要发动群众力量,鼓励村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艺作品中[11],创作一批具有文化教育功能的文艺作品,并举办文艺汇演,弘扬向上向善风气;另一方面,要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补给,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让村民在文艺熏陶中产生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领悟,进而重塑道德认同,推动乡村德治建设的开展。

4   结束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乡村德治建设的发展。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背景下,乡村道德建设任重而道远,乡村道德的适应性并不是始终不变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传承与更新是当下与未来推动乡村德治建设的主要工作思路。因此,要以乡村善治之路推进乡村德治建设,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加强基层干部管理,规范治理权力使用秩序;重视宣传引导,助推乡村文明新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重塑村民道德认同,完善和加强乡村德治建设,积极培育村民的现代理性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在村民心中,从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防范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风险,积极构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不断提高洋县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燕连福,杨心怡.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德治建设[J].中国领导科学,2022(05):56-64.

[4]刘志刚,陈安国.乡村振兴视域下城乡文化的冲突、融合与互哺[J].行政管理改革,2019(12):60-65.

[5]扶庆松.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的乡村道德建设[J].老区建设,2021(20):21-26.

[6]任静,谢沛涵,夏小华.乡村文化人才的资源困境与破解路径[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3,32(02):69-73.

[7]王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2022(01):9-11.

[8]陈洪连,孙百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精神的缺失与重塑[J].长白学刊,2022(03):148-156.

[9]张贝.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认同的危机及应对策略[J].大连干部学刊,2022,38(09):53-59.

[10]张良.乡村文化認同的危机与重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20,37(06):62-70.

[11]郭鸿雁.法治、自治和德治:“三治”振兴乡村的协同路径[J].农业经济,2022(10):34-36.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现实困境
论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高校校企合作中构建第三方平台的路径研究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