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植被类型特征

2023-12-06陈志洲安玉亭李春荣杨学娃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珍禽分布区热带

陈志洲 安玉亭 殷 鹏 李春荣 杨学娃

1.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江苏 盐城 224057;2.南通大学,江苏 南通 226019

0 引言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珍禽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滨海湿地类型的世界自然遗产,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珍禽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属淤积淤涨型海岸带,湿地生态系统物种丰富,是鸟类重要的栖息地。以珍禽保护区为主体的盐城沿海湿地是丹顶鹤、东方白鹳等鸟类理想的栖息、繁殖、迁徙、越冬集聚之地[1]。

笔者通过对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及植被类型的调查,探析滨海滩涂湿地植被的丰富度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为珍禽保护区未来的生态建设和植被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以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滩涂湿地生态系统。

1 珍禽保护区概况

珍禽保护区位于我国江苏省盐城市沿海区域(东经119°53′45″~121°18′12″、北纬32°48′47″~34°29′28″),地跨东台、大丰、亭湖、射阳、滨海及响水6县(市、区),南北长528 km,东西宽15~20 km,呈狭长条状[2]。该保护区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有海洋性、季风性及南北过渡性的特点,受海洋性、大陆性气候双重影响,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候湿润。该保护区被划分为实验区、缓冲区和核心区3 个部分,共经历两次功能区规划调整,2023 年总面积达247 260 hm2[3]。

2 研究方法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在2020年6—9月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在不同地域每类型生境中设置样线1~2条,每条200 m,合计61 条调查样线、66 个调查样点。沿样线和样点进行标本采集鉴定,结合已有文献,编制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名录,同时分析其区系组成。对蕨类植物的区系划分参照陆树刚[4]的划分原则,对种子植物的区系划分参照吴征镒[5-7]的划分原则。同时,调查珍禽保护区的植被,植被类型的划分参考《中国植被》[8]中的分类原则和分类单位。

3 结果与分析

3.1 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组成

经调查,珍禽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33 科440 属730种(见表1)。其中,蕨类植物15科16属21种,裸子植物6 科15 属23 种,被子植物112 科409 属686 种(单子叶植物23 科127 属234 种)。根据《江苏植物志》记载,江苏省蕨类植物共32 科64 属134 种,种子植物共204 科1 021 属2 290 种。与江苏省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相比,珍禽保护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科的占比较高,蕨类植物占比46.88%,裸子植物占比66.67%,被子植物占比57.44%,说明珍禽保护区物种丰富度较高。

表1 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组成

3.2 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科、属的数量结构

珍禽保护区有维管植物133 科,其中含15 种以上的科有6个,属于优势科,如莎草科、禾本科等;含11~15 种的科有6 个,如苋科、伞形科等;含6~10 种的科有16 个,如茜草科、百合科等;含2~5 种的科有52 个,如桑科、葫芦科等;只含1种的科有53个,如苏铁科、五加科等。单种科(含1种)及寡种科(含2~5种)占总科数的78.95%。

珍禽保护区有维管植物440属,含5种以上的属有11 个,如蓼属、莎草属等;含2~5 种的属有129 个,如杨属、藜属等;只含1 种的属有300 个,如珊瑚菜属、积雪草属等。单种属(含1种)及寡种属(含2~5种)占总属数的97.50%,说明该保护区维管植物属的组成比较分散,是物种丰富度高的表现。

3.3 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组成特征

3.3.1 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由表2可知,珍禽保护区种子植物118科可划分为9 个分布区类型及7 个变型。其中,世界广布科共42个,占种子植物总科数的35.59%;泛热带分布科有31个,占种子植物总科数的26.27%;北温带和南温带间断分布科有11个,占种子植物总科数的9.32%,其他分布区类型科数较少。总的来说,珍禽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显示出热带性质的有4 个分布区类型和3 个变型,共47 科,占比39.85%,属于优势成分;显示出温带性质的有3 个分布区类型和2 个变型,共25科,占比21.19%。这说明该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热带性质较高,同时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带性质成分影响。

表2 珍禽保护区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

3.3.2 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

如表3 所示,珍禽保护区种子植物424 属,可划分为15 个分布型和14 个变型。其中,泛热带分布属有76个,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17.88%;北温带分布属、世界广布属各有74 个、63 个,分别占比17.41%、14.82%。总体上,珍禽保护区种子植物具热带成分的有142 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3.49%;具温带成分的有159属,占种子植物总属数的37.50%,表现出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性质,符合珍禽保护区属于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带的气候特点。

3.3.3 蕨类植物科、属的分布区类型

从科的水平看,珍禽保护区有蕨类植物15 科,可分为5 个分布区类型。其中,泛热带分布科最多(8科),如卷柏科、碗蕨科等;世界广布科有4 个,如蹄盖蕨科、鳞毛蕨科;热带美洲间断分布科仅1个,为苹科;热带亚洲分布科仅1 个,为木贼科;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科仅1个,为瓶尔小草科。

从属的水平看,珍禽保护区有蕨类植物16 属,可分为3个分布区类型和1个变型。其中,世界广布属最多(10 属),如卷柏属、骨碎补属等;泛热带分布属有4个,如碗蕨属、卷柏属等;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属仅1 个,为贯众属;地中海区至中亚和南非洲或大洋洲间断分布属仅1 个,为假蹄盖蕨属。总的来说,该保护区蕨类植物显现出很强的热带属性。

3.4 珍禽保护区植被类型

由表4 可知,珍禽保护区内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竹林、草丛、滨海盐土植被、沼泽植被、水生植被等7 个植被型组,暖温带针叶林、亚热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散生竹林、一年生草本盐土植被、多年生草本盐土植被、滨海沼泽植被、沉水水生植被、浮水水生植被、挺水水生植被等10 个植被型,以及侧柏林、刺槐林、杨树林等36个群系。

表4 珍禽保护区植被类型

珍禽保护区除了刺槐、水杉及杨树等主要人工乔木群落类型,同时分布有杉木、日本柳杉、龙柏、侧柏等裸子植物群落,竹林类型植被仅分布有淡竹群落。植物分布区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错区,但由于地势低缓、沿海风力较大,缺乏较高大植被,木本树种大多为栽培种。珍禽保护区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独特的草本植被类型,不仅分布有碱蓬群落、互花米草群落、大米草群落,呈明显的带状分布特征,还分布有盐角草群落、大穗结缕草群落、白茅群落、獐毛群落、田菁群落、中华补血草群落及茵陈蒿群落等由滩涂植物所构成的植物群落,但它们大多为零星分布,常与其他群落共同形成镶嵌景观。珍禽保护区芦苇、盐地碱蓬和互花米草群落分布面积较大,是保护区植被主要组成部分。

4 结论与讨论

目前,珍禽保护区共有维管植物133 科440 属730种。从科、属的数量结构上看,单种科和寡种科、单种属和寡种属占比较大,说明该保护区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高。从区系组成上看,珍禽保护区维管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呈现热带与温带性质区系的相互交织,与该保护区所处亚热带和北温带过渡地带的气候特点相符。在植被类型上,珍禽保护区缺乏较高大植被,以滩涂草本植被为主,其中芦苇、盐地碱蓬和互花米草群落为主要代表。

珍禽保护区地跨6 县(市、区),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管理面临着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挑战。珍禽保护区应坚持“保护为先,开发为辅”的原则,妥善平衡保护区的开发和生态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开发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珍禽分布区热带
恩平市植物组成及区系特征研究
广东地区夹竹桃科植物区系分析
珍禽常见疾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热带风情
栩栩如生——《写生珍禽图》
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热带的鸟儿
特种珍禽——珍珠鸡的饲养管理及前景
斜纹夜蛾(Spodopteralitura)在我国的时空分布概述
圆滚滚的热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