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分布区特征及其对生物多样性保育的意义
2019-10-20王志强
王志强
摘 要:我国国土面积广大,物种分布广泛,物种分布区表征物种所能分布的最大面积和最大范围,是物种重要的生态学和进化学特征,是生态学和生物地理相关学科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近20年来,基于更精确的数据和更先进的分析技术,物种分布区研究非常繁荣.在不同尺度、区域和类群的研究发现,物种分布区差异巨大,小分布区的物种多于大分布区的物种,物种分布区特征受物种扩散能力、种群密度、个体大小、气候、地形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在将来的研究中,需要更精确的大尺度物种分布数据,以生物自然地理区为研究对象,来探索物种分布区的格局及成因.物种分布区可以作为物种濒危状况的一个指示特征,指导保育策略的制定,但是具体的应用方式还需要在典型物种和典型区域上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分布区面积;分布区幅度;保育策略
引言
生物多样性在经济发展,林业建设,海洋生态,水土保持等方面功不可没。认识到其价值及现状,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Fisher,Williams(1943)在对昆虫物种之间的多度关系进行研究时首次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最初用来对自然界多样性程度进行广泛简述。二十世纪末,蒋志刚等提出的生物多样性定义得到学界广泛认可,其定义生物多样性为生物与所在环境之间共同构成的生态复合体,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也可指一切生物及其活动环境相关的生态过程的综合体,动植物及微生物等共同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
1 物种分布区的影响因素
(1)扩散能力对物种分布区的影响。许多研究认为扩散能力会极大地影响物种分布区特征,有较强扩散能力的物种更能占据新的生境,分布区大;扩散能力弱的物种更易适应本地生境,快速形成本地种,分布区小。(2)种群密度对物种分布区的影响。一般认为,分布区更大的物种倾向于个体更多,而分布区较小的物种个体较少,该种群密度-物种分布区正相关关系可能普遍存在,在各个类群中均有发现,如鸟类和哺乳类,在植物中也有类似正相关关系,不管是在小尺度上,还是较大尺度上。然而近年来,在一些隔绝的热带区域,如岛屿,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分布区与物种密度负相关或不相关,所以,种群密度和物种分布区的正相关关系可能是取样不完整造成的,影响物种分布区和种群密度这二者的因子可能完全不同。(3)个体大小对物种分布区的影响。物种个体大小对分布区的影响在动物中研究较多,一般认为物种个体越大,其对资源的竞争力越强,分布区越大。样本量较少或研究区较窄可能会造成物种个体大小和分布区呈现负相关或不相关,因为不完全的取样使得大分布区物种的分布区偏低,小分布区物种被忽略。在植物的研究中也发现植物个体大则分布区大,比如新西兰乔木分布纬度范围仅为1°~3°的物种平均高度8.8±0.6m,而纬度范围可以达到11°~13°物种的平均高度为11.8±1.0m。(4)气候、地形和土壤等因子对物种分布区的影响。对全球陆生脊椎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和爬行动物)进行研究发现,其分布区可以由气候和地形来解释。在澳大利亚,干旱程度和温度是植物分布区变化最重要的驱动因子,一些可以使物种在干旱地区/草地生境存活的特征,使物种有更大的分布区。中国杜鹃花属(Rhododendron)植物的分布范围主要受气候因子影响,适应气候范围更宽的植物的分布区更大。中国草地植物分布区在较低温度和较高土壤养分含量的高海拔地区较小。(5)物种分布区的其他影响因子。除了物种扩散能力、种群密度、个体大小、气候、地形和土壤因子,已有研究还涉及诸多其他影响物种分布区特征的因子.对全球植物的研究发现,即使对于亲缘关系很近的两种植物,自花授粉植物比异花授粉植物分布区范围更大,也就是说,提高授粉成功率可使物种分布区较大。基于对鸟类和哺乳类等类群的研究,气候稳定性、气候变异、进化、种间关系和冰川历史等均影响物种分布区特征的变化。在进行该类研究时,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潜在的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很多。
2 生物多样性保育
2.1物種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就是物种多样性,了解物种数量、分布情况是保护的基础。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关于物种科考与调查的次数很多,出版了较多动物志和植物志。我国关于物种多样性的研究力度相对较大,多集中于某一区域,对物种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再进行编目。
2.2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
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林草局等部门,严肃查处甘肃祁连山、新疆卡拉麦里等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事件,配合中纪委严肃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及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监督管理的通知》,切实规范自然保护区内开发建设活动。联合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等7部门联合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林草局开展“绿剑”全国自然保护地大检查,重点督办存在问题的林业自然保护区。
2.3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需要时间,相关努力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继续统筹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另外,在打击野生动植物犯罪方面,要积极参加国际或区域联合执法行动,扩大国际执法合作范围领域。
结束语
综上所述,物种分布区特征对物种保育策略的制定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针对动物或植物等类群,探索如何将物种分布区作为特征因子指导保育策略,是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除了分布区面积,分布区的形状也是物种分布区的重要特征,其受多种因素影响,也会对物种保育策略的制定有影响,这方面的研究也需要加强.物种分布区指标仅考虑了物种分布的范围,不涉及物种的数量,而种群数量在保育上也有重要意义,这两点如何结合起来进行保育分析,也很值得研究。
参考文献
[1]薛达元,杜玉欢.薛达元教授首次提出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分类体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4):97.
[2]王震洪,段昌群,侯永平,杨建松.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土壤保持功能关系及其生态学意义[J].植物生态学报,2006(3):392-403.
[3]杨金凤,王玉宽.生物多样性价值评估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8(26):11491-11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