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铁故障情况下前车扣车调整建模及应用

2023-12-06杨卫斌郭磊磊牛慧兰王志磊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2期
关键词:前车候车约束条件

杨卫斌,郭磊磊,牛慧兰,王志磊

(郑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0 引言

随着轨道交通网格化运营发展,高峰时段行车间隔不断缩小,行车密度随之增加,但地铁系统复杂、影响因素广泛、故障多发,列车实际运行处于动态变化中。在故障突发延误较大时,故障点前后车需统筹进行调整,其中后车需及时扣停至车站,避免列车进入区间,可能引起乘客恐慌及解锁车门等事件发生。目前故障点后车扣车相关研究较多,文中重点对故障点前车进行分析。

1 模型建立

1.1 变量及含义

该文模型中所涉及的变量及含义见表1。

表1 变量及含义

1.2 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1:实际运行图与计划运行图列车总偏离时间最小[1]。

目标函数2:故障发生后产生的影响最小,即列车晚点数量最小。

目标函数3:乘客总候车时间最少。

假设各站乘客均在列车进站前t时刻到达车站进行候车(见图1),最大等待时间T候=同一车站、同一运行方向载客列车与前一列载客列车的最大行车间隔-图定行车间隔[2]。

图1 乘客候车时间示意图

1.3 约束条件

(1)避免运行大间隔出现,即T大间隔≤15 min。运行大间隔:载客列车到达本车次终止站后与前、后载客列车的最大实际行车间隔减去运行间隔大于15 min,小于30 min。故障车延误时间为T延,故障车所在车站至终点站区间数为M,故障发生后进行扣车,记为。

①故障车可修复,不用退车:

②故障车无法修复,需要退车:

(2)单个车站多停时间控制在5 min 以内。

(3)单一车次全线多停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0 min。

2 故障点前车扣车模型应用

2.1 场景举例及扣车方式

001 次列车在H 车站发生故障导致运营中断,前方列车多次列车需适时、多次进行扣车,避免出现行车空白区域及运行大间隔[3]。选取不同扣车方式进行分析,其中全线运行时间T全=1.2 h;平均运行时间T运=2 min30 s;站停时间Ti,j=36 s。

2.2 故障车前列车按“3、2、2”扣车

第一步:将中断点前方第一列车(002 次)在车站(G站)扣车3 min 后放行,见图2。

图2 扣车3 min

第二步:将002 次在F 站扣车2 min 后放行,将003次在D 站扣车2 min 后放行。

第三步:将002 次在E 站扣车2 min 后放行,将003次在C 站扣车2 min 后放行,将004 次在A 站扣车2 min后放行。

约束条件:“3、2、2”节点扣车符合约束条件3 和约束条件4,故障列车延误时间在22 min 之内,符合约束条件2.1,故障列车延误时间在19.5 min 之内,符合约束条件2.2。

目标函数:Z1=故障车偏移时间+前车1 偏移时间+前车2 偏移时间+前车3 偏移时间=35 min;Z2=4;Z3=总的乘客候车时间=176 min,见表2。

3 方案选择

(1)故障延误≤22 min,见表3。根据表3 可知,列车发生故障预计延误在22 min 之内时,按照“3、2、2”扣车方式,列车偏移时间最小,为35 min,产生的晚点影响与其他扣车方式产生影响一致,故优先选取“3、2、2”方式。

表3 故障延误≤22 min 时方案对比表

(2)故障延误>22 min,见表4。根据表4 可知,列车发生故障预计延误在22~25 min 之内时,考虑行车间隔均匀性及故障影响最优化,选择“3、2、2、3”模式。

表4 故障延误>22 min 方案对比表

4 结语

扣车是调度进行行车调整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给予故障点充足时间处理故障的同时,避免出现运行大间隔或空白区域,确保线路快速恢复运营。该文从实际与计划的偏移、晚点数影响及乘客候车时间着手,建立扣车模型,根据列车延误情况,分析不同场景下的列车扣车调整方式,并选取实际线路进行验证,得出故障车前车“3、2、2”及“3、2、2、3”扣车方式,证明列车扣车调整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为调度员故障处置及行车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前车候车约束条件
高速路相邻前车驾驶人意图预测
基于一种改进AZSVPWM的满调制度死区约束条件分析
无限追踪
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多目标优化模型研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research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overseas nurses in the United Kingdom (2002–2017)
汽车追尾哪种情况无需负责
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运用方案优化方法和模型
候车大厅
物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