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机性访谈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运用

2023-12-06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41期
关键词:谈话动机当事人

陈 淼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与大数据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一、动机性访谈简介

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最早在1983年由美国学者Miller提出,动机性访谈更多被医疗专业人员用来促进个人健康行为的改变,帮助个人提高他们的改变动机和为改变做更多的准备[1]。动机性访谈是以罗杰斯的“当事人中心疗法”为哲学基础,以改变的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为框架,根据行为改变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将人本主义理论、认知失调理论、自我效能理论相结合。MI不是某一特定心理咨询理论流派,而是从现有的心理疗法模式和行为转变理论中提炼出的一种原理和方法[2]16,[3]。

二、动机性访谈核心要素[2]16-18

(一)MI精神

MI的精神包含四个元素:合作、接纳、至诚为人和唤出。

合作(partnership)是MI的基础,要求将当事人视为主动参与的伙伴,体现了平等、尊重的态度。在合作的关系中,允许并鼓励当事人持有关于自己的、关于自身成长史,以及优先要做哪些改变的“专家意见”。

接纳(acceptance)是罗杰斯“当事人中心”理论的最基本的体现。接纳不仅包含合作,且比合作更进一步。Miller和Rollnic认为接纳含有四个成分:绝对价值、自主性、准确共情和肯定。

至诚为人(compassion)。“一心一意地致力于为他人谋求福祉”。助人者在面对当事人时切忌以满足一己私利为目的。

唤出(evoking)。强调当事人是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专家。助人者的目标在于激发出当事人自己关于改变的理由和方法,并在适当的时机提供一些意见供他们参考。

(二)MI核心技术

MI核心技术有开放式提问、肯定、反映性倾听、摘要以及信息交换。这些技术是心理咨询的基本技术,在各流派中广泛使用,而MI的独到之处在于详细阐述了将这些技术如何结合、在什么时机使用和怎么使用。

(三)改变语句

“改变语句”就是强调引出当事人特定类型的话语。MI认为如果当事人在会谈中发自内心地说出想要改变,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落实到行动上。研究发现改变语句的类型与强度可预测当事人改变的决心,继而预测他们改变的行为。MI所有干预的目的都是为了引出“改变”语句并强化这些语句。

(四)基本过程

2013年,Miller和Rollnic正式引入了MI的四个基本过程:导进、聚焦、唤出和计划。导进过程是建立安全和合作的关系,能够让来访者对自己现实困境展开探索。聚焦过程是帮助来访者澄清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方向。唤出过程是MI的核心部分,主要任务是引出当事人自身对改变的动机。计划过程是制订具体的方案,协助当事人将改变的决心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

三、动机性访谈在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中的运用

运用“谈心谈话”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目前,谈心谈话是我国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方法。通过谈心谈话,辅导员不仅可以了解掌握学生心理动态,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开展谈心谈话多以“经验”为导向,常采用经验分享、面质学生、分析问题、给予建议等方式,导致学生在老师面前显得较服从,但实际改变的内源性动机不足。

动机性访谈是一种合作性的、目标导向的沟通模式。在接纳和至诚为人的氛围下,MI引出并探索一个人自己内心关于改变的理由,从而加强其对某一具体目标的内在动机与做出行动的决心。这与辅导员工作要“入脑入心”十分契合。因此,动机性访谈可给辅导员谈心谈话带来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积极正向的理念尊重接纳学生

学生辅导工作是师生双方的交往互动过程,尊重是实现交往的基础,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最佳渠道[3]。MI倡导学生利益至上,以积极正向的眼光看待学生,以好奇探究的心态看待学生的问题。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尊重和接纳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谈话前充分准备。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是谈心谈话取得实效的基础,也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的尊重。在与学生谈话前可通过查阅学生档案、走访宿舍同学、联系家长等方式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同时,辅导员也要准备好自己,暂时抽离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稳定的状态与学生交流。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环境的准备,选取不被他人打扰的安静场所,有条件的尽量安排在固定的谈话室。

2.相信学生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在谈心谈话过程中,辅导员若用权威的口吻进行过多的解释,或以长者的身份苦口婆心地批评教育会削弱学生自我探索的欲望,妨碍其自我成长。无论学生遇到困难还是犯了错误,辅导员都要将其作为一个值得坦诚面对和对待的人,理解学生的困境。谈心谈话不是直接告知学生该做什么,该如何做,辅导员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帮助学生看到他的优势和资源,引导学生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让谈话成为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4]。

3.建立保密制度[5]。在与学生谈心谈话中,辅导员对保密的承诺体现了对学生的真诚和尊重,能让学生感受到安全,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在日常谈话中,辅导员往往不重视为学生保密,有些甚至会随意将学生的隐私告知同事或家长,这极大地影响了师生间的关系,影响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辅导员谈心谈话的“保密制度”,同时对于“保密例外”情况也需有具体的说明。

(二)灵活便捷的技术提升谈话实效

辅导员不仅需要有尊重接纳学生的态度,还需具备专业的谈话技术。当代大学生反感师长“大道理”式的说教和简单直接且居高临下的表达方式。MI的核心技术清晰明了,有助于提升谈心谈话的实效性。

“反映性倾听”技术可传达出对学生的关注、共情和理解。初学者可以使用一些标准句型来学习运用反映性倾听:“所以你感到……”“听起来,你……”“你想知道,是否……”。根据反映的深度不同,反映性倾听有以下几种。表层反映:“听起来,你对室友的行为很愤怒”。表层反映可以表明学生的情绪情感,但并未超出他们的原话太多。夸大式反映:“你觉得所有的同学对你不友善”。夸大式反映是用温和且真诚的态度强调学生言语中“绝对化”的部分,从而启发学生换个角度去审慎地判断。双面式反映:“一方面你觉得这些基础课程没有什么用;而另一方面,你也知道你必须学好这些课”。双面式反映是凸显学生言语中的矛盾状态,一般使用“一方面……而/同时另一方面……”的句型。反映性倾听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富于技巧性,需要根据具体的情景和谈话的进程选择性使用,这需要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练习。

“开放式的提问”技术能让学生反馈更多的信息。比如问学生“最近学习有困难吗”,学生会回答“有”或者“没有”,这样的问句属于封闭式提问,很容易陷入“问与答”的陷阱。这也是导致实际工作中许多辅导员感到学生所提供信息有限,谈话难以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开放式的提问会问“能和我谈一下最近的学习情况吗”,或者“对于学习你下一步的打算是什么”,这样的问句有助于打开话题,了解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全貌。因此,辅导员在与学生谈心谈话过程中要多使用开放式提问,尽量减少或不用封闭式提问。

“肯定”技术在辅导员谈心谈话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看到学生的优势和资源,并予以肯定,会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感觉自己有能力去改变,从而增强学生改变的决心和行动。发现和肯定学生的优势还能激发学生积极情绪,在积极情绪下,学生能够看到更多的希望和可能。对学生进行肯定要真诚,在做肯定时需要注意几点:(1)聚焦于学生的具体的行为上,而不是态度、决定和目标上;(2)聚焦于描述而非评价上;(3)人称代词用“你”而不是“我”;(4)关注非问题领域,而不是问题领域[2]。比如,“你积极参加班级的活动,在与人交往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摘要”技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性倾听。在谈话的不同阶段,使用摘要有不同的目的。在导进过程中,辅导员需要传达对学生的非评判性理解,主要运用汇集性摘要,把信息汇集在一起再呈现给学生;在聚焦过程中,学生已明确了自己最看重的事物,所以连续性(把学生此刻所表达的信息和之前表达的放在一起做比较,突出前后间的联系或者是矛盾)和汇集性摘要都会用到;在唤出过程中,需要用过渡性摘要来建立差距,强化改变语句,来选择或改变会谈的方向。计划过程中,更多运用到过渡性摘要,强化学生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落实到行动上的改变的承诺。总之,摘要技术的使用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变换。

“信息交换”技术是辅导员在给学生提供一些资讯和建议时需要使用道德技术。常以“引出—提供—引出”的模式,比如辅导员和一名考试焦虑学生的谈话:

辅导员:“对于应对考试焦虑,你知道的情况有哪些?”

学生:“我很想能不焦虑,能沉着地应对考试。”

辅导员:“是的,你很希望自己改变现在的状态,那你试过哪些方法呢?”

学生:“我告诉自己不要那么紧张,要放平心态,但好像没有什么用,还是会紧张焦虑。”

辅导员:“试过的方法不太管用?”

学生:“是的。”

辅导员:“那你想了解、学习不太一样的方法吗?”

学生:“我就很想知道什么样的方法是有用的。”

辅导员:“焦虑是我们面对考试的正常反应。有些同学会加强复习,遇到难题请教老师来降低焦虑;有些同学会做一些放松运动,比如呼吸练习来让自己平静;有些同学还会去心理中心使用压力舱减压;也有的会去操场运动来缓解焦虑。对于这些方法,你怎么看呢?”

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特别需要注意:(1)是给学生提供信息而不是强加给他们信息;(2)提供信息前,先确定学生想不想了解;(3)请学生自己决定这些信息对他们意味着什么;(4)可以借助其他人的视角提供信息;(5)使用选项清单;(6)使用学生自己说过的话;(7)提供有事实或标准依据的信息,而不只是分享辅导员自己的主观看法。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不是信息的存储器,辅导员要注意观察学生吸收了多少,而不是一味地灌输信息[2]。

(三)结构化的过程指引谈话方向

许多辅导员,尤其是新手辅导员对于谈心谈话过程的把握存在疑虑及不确定,MI的四个基本过程可作为辅导员与学生互动的地图,指引谈心谈话的方向。

导进——建立良好师生关系。MI强调咨访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关系是心理咨询的根基”。同样,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对于谈心谈话亦至关重要。与咨询关系不同,辅导员对于学生来说亦师亦友,关系的建立不局限于谈心谈话中,比如入学时的初次印象,工作中的一言一行,特殊时刻的教育引导等等都会影响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MI中的导进过程在辅导员谈心谈话中更多体现为如何开启一次谈心谈话,辅导员应先与学生建立联结,再切入谈话主题。

聚焦——明确谈话具体议题。当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我们需要考虑本次谈话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谈话需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这时就到了“聚焦”的阶段。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议题一般有几个来源:学生自己提出的、辅导员想给予学生的,以及出于学校管理等目的的。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两者间的目的可能不一致。MI强调“要从当事人的议题入手”,辅导员不能无视学生的诉求,而是要尽力使两者的目标匹配,从而形成具体的议题。

唤出——激发学生改变动机。有些时候,明确了具体的议题,与学生交换了信息后,学生会很快领悟并能付诸实践。往往学生道理都明白,也有改变的愿望,但就是不付诸实际行动。因为面对改变,人常有矛盾心态,比如学生一方面会觉得少玩游戏是好事,另一方面又觉得少玩游戏做起来很难。

在此阶段,辅导员要目的明确,议题清晰,在学生开始发生改变时,以反应性倾听等核心技术唤出学生的资源,维持并促进其改变,帮助学生从新的视角理解问题,看到更多的可能。特别注意的是谈话双方的语言会相互影响,辅导员需多加留意自己的语言风格,比如“这是个问题”和“这是个挑战”给学生的感受就会有差异。

计划——促进学生改变行为。在唤出学生改变的动机后,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制订出改变的计划,强化他们对于改变的承诺,并在他们具体行动时予以支持。此过程包括五个步骤:设定目标—选择方法—形成计划—加强承诺—支持改变。计划过程是学生将想法落实到行动的关键阶段,在帮助学生制订计划时辅导员可以适当给予指导,后续进一步追踪以促进学生行动。辅导员应该敏锐观察学生已做出的改变,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强化。特别要注意的是“欲速则不达”,切莫因为心急而忽视甚至否定学生的改变。

结语

MI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积极正向的理念接纳尊重当事人,相信当事人有能力朝着目标改变,重视挖掘当事人的优势和资源,提高当事人改变的自我效能,是一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访谈技术。MI给辅导员工作提供方法和借鉴,将单方面“指导”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引导”,使谈心谈话工作更具实效。

猜你喜欢

谈话动机当事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不喜欢你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美国就业歧视当事人的诉讼权保障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什么是赞扬激励法?
动机不纯
论幼儿的动机特点与良好动机的培养
(1)阅读理解两则
关于《辽沈决战》一书的谈话(一九八三年八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