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中医内科实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2023-12-05刘颖

大众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医内科角色扮演

刘颖

摘 要: 在中医内科实训中应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沉浸式角色体验,感知职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对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授课教学满意度更佳。通过调查问卷显示,对照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成绩、中医思维能力、临床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等均有效提高。

关键词: 中医内科 角色扮演 体验式教学模式 中医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9-3567(2023)09-0049-03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中医病案实训教学中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JJKH20220850SK)。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人才培养的基础课程,也是关键课程,是理论联系临床的纽带,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的橋梁。随着笔者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培养人才的需求,在中医学科中仅传授理论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无法满足岗位胜任力的目标。因此,在中医内科教学中安排了中医内科实训课程,通过模拟临床实践,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中医理论知识体系与临床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尽早熟悉中医的诊断方法、治疗技术和药物应用,提高学生的中医临床实践能力,最终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不断重组完善医学诊疗思维的构建以及理论知识的应用。

中医内科实训课程应以内科疾病为中心,病例应具备中医特色,以患者病情为切入点,围绕模拟临床,结合病症舌脉,通过望闻问切,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培养学生临床诊疗疾病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治和鉴别能力。如何运用好中医实训这门课程达到教学目标,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医学生在中医内科实训课程中能取得最大的收获,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理论知识融入临床,是中医内科教学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问题,也是对教育工作者的考验。笔者团队经查阅文献,调查研究,集体讨论以及积累的教学经验等,决定在在中医内科实训课程中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角色扮演是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为导向,让身心感官都参与到教学中,是目前较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该教学理念来源于美国的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属于在特定的构造情景中,通过以体验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课题组在中医实训教学中采用这种教学模式,目的是让学生代入双重式体验,即体验医生角色,也体验患者角色,以充分获得角色感受,通过体验所扮演不同的角色,感悟和复盘自身体验感受,从而对自身临床能力进行评估,重新构建所学的医学知识的相连性。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使学习环境变为活泼轻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积极参与感增加,学习效果普遍较好。通过体验交流、教师引导,让学生思考医患关系的和谐性,增加医学生对生命观的理解,增加医学生自身职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医患交流礼仪和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熟悉所学疾病的理论知识,再通过体验一对一的模拟就诊情景,归纳病例内容,后经小组探究、讨论、协同等,将理论与临床有效结合,尽早培养完整的临床诊疗思维。因此,该教学方法在课程中的合理运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实用性,有助于训练医学生更为缜密和周全的临床诊断疾病、鉴别诊断疾病的能力[1]。

课题组通过查阅大量文献,结合理论以及团队多年的教学经验,不断讨论、汇总、完善、提炼,将“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运用于中医内科实训教学中,达到生动演绎角色和知识传授的有效结合,与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对照,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法等来验证在中医内科实训教学中应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的翻转课堂的优越性和可应用性,为提高中医内科的教学质量、促进中医内科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新的理论与实践依据。现将经验总结探讨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选取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本科2019级中医学专业的第五学期,将学生分为实验班(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和对照班(传统教学模式),每班56名学生,对照班男生27人,女生29人,实验班男生23人,女生33人。

1.2 具体教学方法

教材统一:选取中医内科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课程内容根据中医内科实训教学大纲进行实训授课。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配合标准化病人、板书、多媒体等设备进行常规授课。实验班:采用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模式:课堂实行分组教学,每个班分为两大组,每个大组28人;每大组再分4个小组,每小组7人,让各小组挑选出1名学生扮演标准化患者,在课前进行课前准备,角色是体验患者,熟读给出的病历剧本,仔细分析病症,上课时在自己小组内扮演患者角色演绎具体病证,并配合其他学生进行问诊,模拟临床病案。具体授课流程是进入课程后,先回顾重点理论知识,重点回顾辨证论治,包括辨证要点、治疗原则以及分证论治。然后组织小组其他学生,即每组的6名学生轮流扮演医生角色对标准化患者(扮演患者的学生)进行问诊,通过望、闻、问、切,模拟医患就诊过程,通过问诊得出的信息梳理出病情做出临床诊断,同时要进行相应鉴别诊断,每组学生全都完成问诊之后,各小组讨论理出诊疗思路,辨出证型,给出治疗方案,并完成病历书写。实验组突出的是角色体验感,以学生感官为主的教学活动。具体教学以生活常见的疾病汗证为例。

(1)提供病案:患者王某,男,54岁,汗出过多1个月,自觉生活中较为尴尬,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症状可见时时汗出,浸透衣衫,口干,乏力,潮热,查舌苔脉象为舌淡,苔白腻,脉弦滑。准备的病案均为临床真实病例,具备中医辨证特点和本病的特点。

(2)课前每小组选取一名学生充当标准化患者,通过对“标准化患者”的培训,突出患者的真实感,演绎生动形象;小组其他6名学生依次轮流充当医生对标准化患者进行问诊,标准化患者要沉浸式演绎患者,深切体会患者的苦楚,并准确表达。一名学生问诊时,小组其他学生要仔细观摩,总结问诊经验及技巧,查缺补漏,取长补短。

(3)突出重点:学期课程结束后,每位学生均经历了患者和医生的双重身份演绎,不同角色的演绎及体验,让学生可以站在不同角色角度换位思考:如当自己是患者时,内心渴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期待医生如何沟通,如何诊治解除自身病痛,医生如何交代病情会让自己感到满意,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问诊的技巧,培养学生临床沟通的能力,培养人文情怀和培养职业的责任感。

(4)小组合作:全部问诊结束后,小组成员探讨梳理完整病历,并书写实训报告。

(5)教师指导点评:随机点名抽选一名学生汇报自己此次临床辨证思路,并给出该病的诊断、治则及方药,最后教师予以总结归纳和点评。

(6)作用:通过生动沉浸式模拟患者和医生,通过自身体验各自角色,以获取患者观感,更好的考虑患者的需求,在自己成为医生时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再通过小组团队模拟医患沟通,提高人文关怀,增加生命观的感悟,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3 教學评价

学期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学效果满意度和考试等,综合学生的成绩、中医思维能力、技能水平、病历书写、创新意识能力、学习兴趣态度、职业规划等方面与传统教学班对比,进而验证教学效果。

1.4 数据统计

统计学生成绩数据,对学生综合能力评价以及教学满意度评价问卷进行整理,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提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1)通过对比两班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实验班学生在考试成绩、中医思维能力、技能水平、病历书写方面均高于对照班,P<0.05,有统计学意义。

(2)两班学生对教学模式评价的对比。在创新意识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兴趣、对自身职业规划方面,实验班优于对照班,P<0.05,有统计学意义。

(1)笔者学校本科教育是传授中医理论,将理论有效与临床融合,鼓励传承和研究中医优势,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为临床培养全方位复合型中医人才。中医是思维辨证的医学,学生对于中医的理论学习无论从脏腑、六经还是气血,均离不开辨证思维,调查发现:学生对中医学的探究程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思维辨证是否达到临床正确和疗效肯定,因此辨证是中医学传承的法宝,培养中医思维方式才是培养中医人才的关键。因此,中医学的教学不能简单叙述中医理论,不能抽象,不能模糊,要让学生理解和合理运用中医理论去治疗疾病。

(2)实训课程是中医内科教学过程中重要且必要一环,它不仅训练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容有效融入临床,更重要的是可以尽早培养学生临床诊治思维能力,对于将来的临床实习乃至今后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既往教学过程中对本科大三学生调查发现: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特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了解,并建立了一定的职业渴望,知识体系和职业规划逐渐萌芽;但存在不会临床、难以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问题,面对患者不知道怎么问诊,抓不住重点;所学的医学知识链条断裂,不擅于挖掘其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特点;没有总结意识,难以做到举一反三,难以形成网状联系,学习效率不高。作为教师,授课时要把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放在首位,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热情为前提,充分发挥实训课的作用,攻克学生的不足和担忧,重建学生自身的信心。从多方面、多方位去引导、启发学生,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采用科学合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培养更为全面的能力型人才,从而更好的胜任临床工作。

(3)体验式教学强调参与其中,可以让学生自主思考,是以培养学生为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创建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体验,提示和引导学生进入自主思考、独立操作和独立分析的境界,以梳理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临床能力,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很多教师应用于自己的课堂[2],也被应用于临床带教中[3]。角色扮演体验式教学法应用于中医实训教学中,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使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体验为主,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丰富了学生的感官,学生亲历了就诊过程,增强了学生真实的感受,让学生充分融入进模拟就诊情景中,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小组协同等,有利于学生诊治思维和辨证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形成正确的临床态度、职业情感和价值感,将理论更好的运用临床。

(4)生命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医学课程中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向。医学生的生命观教育需要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参与,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的影响学生。体验式教学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能更加提升教学质量,使思政课程更具魅力[4]。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可将学生融入就诊情景中,在获取知识同时,切身体验患者的感受,有效体验患者的苦楚,帮助学生在体验和分析他人经历过程中思考并树立良好的人生观,锻炼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也实现了与社会大课堂的贯通,全面发展自身职业感和价值感[5]。

综上所述,该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枯燥的中医课堂中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今后临床医生的角色打下基础。该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对诊疗过程的严谨意识,对生命的尊重意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意识。通过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法来验证在中医内科实训教学中应用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可利用性及优越性,为提高中医学教学质量、促进中医学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1]谢和平,邹增城,陈燕,等.医患双重角色体验式教学方法在综合性大学中医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12):96-97,103.

[2]胡乐林,刘静,吴蕊,等.体验式教学模式在《人文社会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继续医学教育, 2018,32(10):32-33.

[3]方玛莉,杨燕琴.基于Living Lab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2):133,137.

[4]陈珊珊.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开放大学学报,2022(4):13-16.

[5]张海昌.辽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体验式教学探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2(5):107-109.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医内科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拯救荷兰舰队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优化中医内科教学设计的方法研究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剖析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中职思想政治课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偏头痛的中医内科治疗体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