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21年广西某综合医院新报告HIV/AIDS晚发现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

2023-12-04冯天达吴舒棋沈雪桥莫运宁滕春玲梁友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年12期
关键词:年龄组感染者艾滋病

冯天达,吴舒棋,沈雪桥,莫运宁,滕春玲,梁友芳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应用,已实现控制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病毒复制,达到大幅提高感染者存活时间和存活质量的目标[1],但很多感染者由于检测不及时,导致病情延搁,疗效不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艾滋病的重要措施[2]。然而,艾滋病病例晚发现比例高是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难点问题,也是阻扰我国实现“2030年终结艾滋病”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对广西某综合医院2017—2021年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综合医院制定好艾滋病感染者检测策略提供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广西某三甲综合医院就诊,HIV抗体筛查结果阳性并知情自愿进行HIV抗体确认检测,送艾滋病确证中心实验室新确证的阳性患者830例。纳入标准:年龄>14岁;同时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首次检测,首次检测时间距确证时间≤10个自然日。

1.2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现住址、职业、婚姻状况、民族、文化程度、性病史与感染途径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就诊类别、就诊科室、临床表现等临床特征。以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定义为晚发现组[4],首次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定义为非晚发现组。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进行组间比较时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本结果 2017—2021年广西某三甲综合医院HIV抗体筛查阳性并知情同意进行HIV抗体确认检测的HIV/AIDS患者830例,各年份新确诊病例数为29.28%(243/830)、24.58%(204/830)、19.52%(162/830)、11.08%(92/830)和15.54%(129/830)。其中男610例(73.49%),女220例(26.51%),总体中位数年龄50岁。见表1。

表1 2017—2021年新确证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布 例(%)

2.2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 接受CD4+T淋巴细胞计数检测的新报告HIV/AIDS患者中,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范围为1~1 284个/μL,中位数为180个/μL;53.13%(441/830)为≤200个/μL,77.35%(642/830)为≤350个/μL,91.57%(760/830)为≤500个/μL。2017—2021年新报告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关因素 不同年龄、现住址、婚姻情况、不同民族、文化程度、感染途径、就诊不同科室、不适临床表现、原因不明发热1个月以上、原因不明腹泻1个月以上、近3个月内体重下降10%以上、成人鹅口疮、咳嗽、咳痰维持1个月及以上、其他艾滋病相关性疾病HIV/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 不同特征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布 例(%)

表3 不同临床表现HIV/AIDS患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布 例(%)

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P<0.05的变量设为自变量,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是否≤200个/μL作为因变量(1=是,0=否)。分析结果显示,31~49岁年龄组患者发现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几率高于≤30年龄组(OR=1.857,95%CI:1.070~3.224,P=0.028);有HIV临床表现的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风险高于无HIV临床表现的感染者(OR=6.245,95%CI:4.053~9.622,P<0.001);同性传播的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风险低于传播途径为“其他”的感染者(OR=0.32,95%CI:0.175~0.585,P<0.001);就诊科室为呼吸内科和急诊科的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的风险高于在其他科室就诊的感染者(OR=3.468,95%CI:1.071~7.070,P=0.001;OR=4.283,95%CI:1.344~13.648,P=0.014),见表4。

表4 HIV/AIDS患者晚发现病例的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论

CD4+T淋巴细胞水平是评价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及时检测HIV/AIDS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可以帮助医务人员跟踪了解患者的病程发展,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和医治[1,4]。

本次研究显示,综合医院开展PITC工作后,报告中830例病例的晚发现病例比例达到53.13%,该结果高于国内外其他综合医院的报告比例[4-5]。结果表明,广西某综合医院2017—2021年的整体晚发现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医疗机构发现的病例较自愿咨询和检测 (VCT) 站点等发现病例的晚发现比例更高,这提示综合性医院各科室的医生应提高对HIV感染早期非特异性症状的重视,以及时识别并给予相关检测筛查,帮助HIV感染者及早诊断[6]。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晚发现影响因素之一是年龄[7-8],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31~49岁年龄组晚发现率处于较高水平,同≤30岁年龄组的晚发现率相比更高。31~49岁年龄组性欲相比之下较旺盛,处于性活跃状态,感染风险较其他年龄组更高[9],且其艾滋病防治意识以及主动检测意愿相对于≤30岁年龄段人群较差,发生高危行为后因为担心歧视未能及时检测是否感染病毒。而对感染途径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其结果显示,经过同性传播途径感染HIV/AIDS患者的晚发现率低于异性及其他途径,该结果与国内研究一致[10-13]。这可能与针对同性群体专题调查以及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有关,同性群体对防艾知识知晓率高,可增强其主动检测意识,促进其主动进行检测[4,14]。

对有无HIV临床症状同晚发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HIV临床症状的晚发现率较高。这可能与百姓“症状就医”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无HIV临床症状患者通常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自己无症状即未感染,未能在发生高危行为后主动就医检测,导致病情延搁,因此此类人群晚发现率相对较高[15-16]。研究发现,HIV/AIDS患者广泛分布于多个科室,其中晚发现病例主要集中于急诊科、呼吸科、消化内科以及其他内科,该结果与既往及其他综合医院研究报告大同小异[17-19]。多因素分析发现,急诊科以及呼吸内科就诊人群为晚发现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由于急诊科收纳病种最多,同时HIV感染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引起多种病原体感染导致长期咳嗽、咳痰,因此HIV感染者多以呼吸系统疾病就诊。

综上所述,2017—2021年广西综合医院HIV/AIDS报告病例晚发现率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年龄位于31~49岁、有异性性行为、有HIV临床表现、急诊科以及呼吸内科的晚发现率风险较高。医疗机构要进一步扩大HIV检测范围及覆盖面,对于晚发现率高的主要科室提倡主动提供检测服务,同时结合当地医疗政策,针对高危人群开展专题调查及增强宣传教育,提高检测覆盖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HIV/AIDS相关并发病,延长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时间,提升其生存质量,预防感染的进一步传播。

猜你喜欢

年龄组感染者艾滋病
重视肝功能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
知信行模式在HIV感染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HIV感染者48例内镜检查特征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在不同怀孕年龄组中头3个月的唐氏综合征联合检验效能:筛查方针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