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事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基石

2023-12-04崔洪亮

新长征 2023年11期
关键词:基本国情实事求是中国式

■崔洪亮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底色”,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党一以贯之的行动指南。党确立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认识到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要深刻理解其精髓,马克思主义不是封闭僵化的理论,必须随着生动的社会实践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成功,是因为党牢牢扭住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三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是我们党在百年艰辛历程中铸就的认识论,从思想路线的高度,紧紧围绕理论与实践二者的关系,针对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从实际出发,不断解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问题。三者中实事求是是本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起点和归宿是实事求是,同时方法也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自《汉书》,毛泽东于1938 年10 月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使用了这个概念,并于1941 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强调:“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由此可知,实事求是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详实了解情况,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主管臆造、不能僵化教条、不能一时热情,其内涵包括了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的内容,而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又以实事求是作为前提条件和目的归宿,同时实事求是又为解放思想和与时俱进提供方法论的指导。因此,既然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那么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具体革命、建设和改革,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要牢牢把握这个精髓。

二、实事求是决定着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

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具有双重属性:从认识层面来讲,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正确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客观规律;从实践层面来讲,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仅要正确认识而且要不断将这种认识落实到行动之中,同时还要将实践中获得的最新认识总结起来。也就是说,实事求是既是思想路线、思想品质、思想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客观的能力。仅仅停留在认识层面的实事求是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需要。纵观党史国史,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的成就不仅是因为我们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是因为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党的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水平。

我们党不断实事求是地提出新理论指导新实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回顾百年党史可以发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提升自身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水平。实事求是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党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坚持、不断学习、不断加强。

三、实事求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胜法宝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从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我们的政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而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当正确定位自身,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当前,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从总量来看的确已经超越了许多发达国家,但从人均来看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许多社会问题还有待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矛盾凸显,国际形势也日趋复杂,因此在新时代如何发挥优势、补齐短板是尤为重要的,这就需要立足于实际,实事求是,制定更加契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巩固胜利成果,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奠定好基础。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实事求是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律。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既无现成的道路可循,又无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事业。在完成这项事业的过程中,我们既面对机遇又面临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和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实事求是,我们要充分认识客观环境、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不断解放思想、不断实事求是、不断与时俱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就要实事求是地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实际问题。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主要矛盾的转化升级,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实事求是解决新矛盾、新问题,要真抓实干、避免空谈,要重点突出、处置得当。同时,“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如党的二十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一代代人的接力奋斗和鲜活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猜你喜欢

基本国情实事求是中国式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中国式民主
“实事求是”定乾坤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1949—1952年中国农村建设的历史特征探析
牢牢立足基本国情 科学把握历史方位
浅论初中政治中关于我国基本国情的学习
中国式失败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