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书写兴边富民新答卷
——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走笔

2024-01-07

新长征 2023年11期
关键词:珲春市图们江第一村

■本刊记者 滕 飞

在图们江下游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有一座“一眼望三国”的美丽村落——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它被誉为“东方第一村”。

放眼望去,蓝天白云之下的防川村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令人流连忘返。

防川村辖区面积14 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88 人,党员14 人。防川村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原本只是一块孤悬海外的飞地,如今却已成为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50万元以上,各地游客争相来“打卡”的网红村。是什么让一个无人问津的边境村实现了如此的华丽转身?让我们走进防川,还原村党支部班子带领防川村走过的不凡发展之路。

走进防川村,映入眼帘的中央广场,环村流走的清澈河流,布局严整的民俗建筑群,成群翱翔的海鸥,漫步在充满民族特色的风情街、穿梭于朝鲜族风格仿古建筑的民宿间,看着络绎不绝的各地游客,很难想象在60 年前,防川村只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落后小山村。60 年间,防川村党支部不停探索,充分发挥地域、人文和自然资源等优势,因地制宜摸索出一条“党组织引领,群众广泛参与,农商旅一体化推进”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道路。

军警共建,筑牢引领发展战斗堡垒。防川是先有连队后有村。建村之初,由于迁居村民党员较少,无法单独成立党支部,便与驻地连队联合成立了党支部,防川村成为当时全国军民联防的典型,村党组织联建共建也成了防川村建设、发展的有力“法宝”。近年来,防川村党支部立足区位、历史文化和民俗优势,不断整合、融入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党建资源,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先后实施了军警地“同心筑堡垒工程”、“局企连村”四位一体“同心筑堡垒工程”、“局企军(警)林村”五位一体强基富民筑堡垒工程等特色载体,融入延边州“千里边关党旗红”党建特色品牌,并将活动逐步延伸到全村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当中。

村企联建,探索共同发展致富道路。防川村依山傍水,边境风光独特、民俗气息浓郁,但由于村内年轻人外出务工,土地无人耕种,一家一户的对外发包租金很少,承租人因路途较远也不愿意到防川村承包土地,这个问题始终是牵绊着防川村党员干部的心结。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探索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发展道路,在2017年终于迎来了转机,这源于村党支部与企业的一次联建共建。村党支部与珲春市加财实业有限公司党支部通过联建共建,共同构思整村改造,一起制定了建设“东方第一村”古村落项目规划。通过村党支部的不懈努力,最终推动“东方第一村”古村落项目顺利落地。项目总投资2.61亿元,建设有41栋民俗房屋、3000 平方米的韩式风情商业街、600 平方米的游客中心以及1000 平方米的仿古式民俗酒店等。防川村创新采取“村企联建”的运作模式,与企业成立旅游公司,统一对古村落进行企业化运营管理和宣传推介,项目运营的前6年,村集体每年分红20万元,之后每隔6年再增加20万元。

深挖资源,不断拓宽集体增收渠道。防川村距离出海口只有15 公里,渔业资源丰富,有着多年的中朝边境界江捕鱼历史,但由于缺乏正规的管理,非法捕捞活动不仅破坏了渔业资源、侵害了渔民利益,也给边境管控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为解决这一问题,村“两委”班子争取政府、军警、图们江渔业管理站的支持,划定了防川村捕鱼作业区域,解决了村民图们江捕鱼权问题,村民从农民“变身”渔民,每年从图们江捕鱼3 万余斤,带动13 户合作社成员户均年增收超6万元。此外,防川村党支部还牵头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投资70万元发展黄牛养殖产业,每年为村集体创收5万元。

如今,“雁鸣闻三国、虎啸撼三疆、花开香三临、笑语传三邦”是防川村的生动写照,“东方第一村”是防川村的响亮品牌。防川村相继获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还成功入选第一批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乡村旅游十佳精品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猜你喜欢

珲春市图们江第一村
珲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网络书画展
大图们江国际合作回顾与展望
看曾经的“中国扶贫第一村”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乌江文化第一村——郝家湾
从“炮战第一村”到“通婚第一村”
改革开放40年寻访中国港口第一村
“图们江论坛2018”在延边大学举行
珲春市农发行积极参加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解读”座谈会
珲春市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积极参加运动健身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