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安全性
2023-12-04封硕王坤
封硕,王坤
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东青岛 266400
高血压脑出血作为常见疾病一种,主要因为血压不断升高后导致脑内小动脉管壁呈现出系列病理变化,此种疾病于老年群体中多见,表现出病情危急特点[1-2]。对于此类患者实施早期治疗,诸多可恢复至发病前生活自理状态,部分患者不会呈现出显著性前驱症状,主要以头痛头晕为主,同时表现出肢体麻木、说话含糊、面目麻木等症状,而且症状严重程度同出血量以及出血位置相关,如未采取有效措施展开及时干预,则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对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影响以及阻碍,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将血肿清除,对其安全性做出保证,意义显著[3-5]。本研究选取2018年6月—2023年6月青岛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后获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90例。参照组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56~80岁,平均(65.25±2.28)岁。研究组中男52例,女38例;年龄57~82岁,平均(65.27±2.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CT诊断以及磁共振成像技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诊断,获得证实;②患者发病时间均<24 h;③具有完整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①存在认知异常、精神异常,研究无法配合者;②伴有其他脏器器官疾病现象者。
1.3 方法
参照组施以传统开颅手术治疗。对于表现出较大血量以及呈现出中线移位患者,则合理展开血肿穿刺手术治疗,直至患者术后因为高血压导致的不良反应转为正常后,对其展开骨瓣减压术治疗,对患者血肿位置加以明确后,展开去骨瓣开颅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控制手术切口大小为3 cm,在骨瓣开颅治疗期间,需要合理切开脑皮层,直至患者血肿腔位置,从而确保能够顺利清除血肿。完成后合理展开止血干预,将引流管置入,直至患者血肿腔之后,通过修补手术,保证患者维持硬脑膜状态正常,直至骨瓣减压手术顺利完成。在手术过程中,尽可能确保颅底同减压窗靠近,针对侧裂血管实施有效保护。
研究组施以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针对患者合理展开气管插管全麻操作,通过CT扫描,对最大出血面积加以明确。此外在制作弧形切口期间需要避免对脑部功能区造成损伤,完成钻孔后,利用铣刀展开≤3 cm骨窗制作,保持放射状合理实施硬脑膜剪开。通过显微镜引导,合理剪开脑组织,完成血肿穿刺后,顺穿刺道于血肿腔内进入。在显微镜引导下,彻底清除血肿,合理展开电凝止血。将引流管插入24 h后,合理拔除引流管,术后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密切关注,合理清除血肿。
1.4 观察指标
治疗总有效率。依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hina Stroke Scale, CSS)评分,包括痊愈:患者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评分减少46%~90%;有效:患者评分减少17%~45%;无效:患者评分减少≤16%。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术后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剧烈疼痛。
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研究组(n=90)参照组(n=90)t值P值手术时间(min)47.46±5.49 112.41±12.25 45.900<0.001住院时间(d)17.13±5.06 26.35±2.59 15.387<0.001
3 讨论
临床就高血压脑出血诱因加以分析,主要在突发血压持续波动影响下,患者颅内小动脉发生破裂,从而使脑实质或者脑室中进入血液,导致发病。在患者长时间受到高血压影响下,患者血管内膜会表现出大量脂质物质沉积,从而使内膜弹力层表现出系列无结构物质,血管弹力减弱,脆性有所增加。因为血压水平突然升高,发生动脉瘤破裂。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而言,发病速度较快[6-8]。对于此类患者展开有效治疗,具有显著意义。具体治疗期间,如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而且血容量≤30 mL,则无需对其实施手术治疗。通常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卧床休息、出血控制等,但如患者出血量较大,并且面临死亡威胁,则需要尽快对患者展开早期手术治疗[9-10]。传统开颅手术运用,可将血肿较好清除,但因为此种方式在脑部会表现出较大创口,针对患者脑组织会呈现出较大程度伤害,并且术后较易表现出脑组织不良反应等,术后恢复时间较长,从而使患者身体恢复受到严重影响[11-13]。在此种情形下,伴随影像学技术以及神经外科手术技术获得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凭借创口小、安全性高等系列优势,获得广泛运用。小骨窗开颅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其呈现出时间短、操作简单、能够于出血位置直达等系列优势,可有效消除颅内血肿,从而显著降低颅内压,将脑组织伤害以及压迫减少。而且因为制作切口较小,所以患者能够做到短时间恢复,不会出现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较高[14]。
结合本研究发现,研究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89%)高于参照组(88.89%)(P<0.05);同包双喜等[15]研究中结论一致,其文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相较于对照组的80.00%更高(P<0.05)。从而发现,两种手术均能够将血肿清除,但综合分析小骨窗开颅术表现出较小创口,能够以最快速度清除血肿,对机体不会造成严重伤害,安全性较高,可见其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理给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可将疗效提升,将并发症减少,使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有效缩短,可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