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层级责任制模式用于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效果评价

2023-12-04高红艳李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层级儿科护理人员

高红艳,李娟

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儿科,山东淄博 255120

儿科是医院的重要科室,儿科接待的患者比较特殊,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幼儿缺乏沟通能力,护理工作存在诸多不便[1]。近年来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和提升,医院不断提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关注度,护理人员工作期间也需高度集中精神,才能保证儿科护理质量。但在传统护理模式下,无法避免护理风险事件,且护患纠纷率较高,加上近年来医院人力资源短缺,儿科护理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多数为年轻的刚入职护士,无法满足患儿及家长的护理需求。因此医院要加强对儿科护理人员的培养,逐步改善儿科护理工作模式,进而提升儿科护理质量[2]。层级责任制模式是近年来临床兴起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层级划分、责任划分明确各岗位护理人员的职责,协调各项患儿护理工作,确保护理措施的无缝衔接,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最终实现儿科护理的人力资源优化[3]。为进一步分析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本次以2022 年2 月——2023 年3 月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儿科28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儿科的28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中级护士10 名,初级护理人员10 名,助理护理人员6 名。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4 名护理人员。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年龄23~46 岁,平均(36.15±1.23)岁;工作年限3~20 年,平均(5.15±0.36)年;学历:研究生2 名,本科10 名,大专2 名,护理组长、副组长各1 名。观察组:实施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年龄24~45 岁,平 均(36.20±1.21)岁;工 作 年 限3~19 年,平 均(5.18±0.40)年;学历:研究生3 名,本科8 名,大专3 名,护理组长、副组长各1 名。每组对应管理模式下选取患儿84 例,家长协调配合护理工作,对照组患儿家长年龄28~35 岁,平均(29.15±5.26)岁;观察组患儿家长年龄28~36 岁,平均(29.15±5.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儿科护士长规划相关的护理工作,制作护理工作流程表,每个流程由专门的护理人员负责,或两人一组,协调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排班按照轮休制,若需请假要提前找好代班人员;每周开例会总结自身的护理工作,查漏补缺。

观察组: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

(1)设置层级与职责:根据护理小组成员的各方面情况,划分护理人员层级。分别为护理组长与副组长、中级护士、初级护理人员和助理护理人员,护理组长、副组长必须是经验丰富且证书齐全的护理人员担任,所有组员投票选举正副组长,票数最多和次之的护理人员,当选组长与副组长。组长与副组长协调工作,制订周密的患儿护理计划,同时负责护理质量监督、巡视病房、实习护士带教、专题讲座等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如搜集资料、方案修订、临床值班等工作;中级护士由责任护士长、初级责任护理人员组成。中级护士的主要工作为执行护理措施、专业性治疗、指导低年资护士等,同时也要负责实习生带教、新护士入职引导等工作;初级护理人员由低年资护士组成,负责非技术层面的相关护理操作,如患儿情绪安抚、输液穿刺等护理;助理护理人员,由学历为中专的护理人员担任,指导患儿日常生活。负责制订科学合理的食谱,定期为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讲座。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职责有所差异,但不同层级护理人员相互监督,若发现其他层级护理人员的不合理护理工作,可主动提出报告。

(2)分组排班:28 名护理人员,按照工作年限、学历、职称等情况,划分为4 个责任小组,实行APN 连续排班制,每班时间6 h,避免护理人员连续上班12 h;每班护理人员2 名,小组内部可自由搭配同一时间段内的搭档,但必须保证人员稳定。在分组排班中,正副组长不仅要完成相应的护理工作,还需行使监督管理职能,确保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减少护理隐患。

(3)构建儿科的层级护理质控网,分别进行分组和分班质控:①分组质控:正副组长根据儿科护理工作情况,将各类工作按照工作量、工作强度分配到4 个小组中,护理人员工作包括护理文书书写、药品管理、病区管理、急救物品管理、灭菌物品管理等工作。小组分工合作,各自执行自身分配的护理任务,小组长和副组长每周验收各小组工作质量,在周例会中总结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在后续工作中不断改进问题,提高患儿的临床护理质量。②分班质控:每天4 组排班人员,务必落实在岗期间的相关护理工作,实时监测患儿状况,发现患儿异常立即处理。

(4)效果评估:每月底对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当月护理工作的成效,筛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问题,制订针对性的护理管理改进表,在下一阶段的护理工作中落实改进表内容,持续提升各层级护理工作人员的临床护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分别对护士基础知识、专业技能、急救技能、语言交流、病历书写情况进行评分,单个条目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提示本次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越高。

②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估:包括临床能力和教学能力,临床又包括基础与专科护理操作,每项评估均包含理论与实践考核,总分100 分。

③自拟调查量表,对护理组长职责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共包含基础护理落实、危重患儿护理落实、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落实等10 条内容,每条总分10分,共计100 分,评分高低与护理组长职责实施完善程度成正比。

④评估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共包含28 项问题,每个问题对应1~5 分,总分140 分,满意:>100分,较满意:70~100 分,不满意:<70 分。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14)观察组(n=14)t 值P 值基础知识88.12±1.32 94.58±3.26 6.872<0.001专业技能84.63±2.34 90.45±5.63 3.572 0.001急救技能83.45±2.15 89.78±3.56 5.695<0.001语言交流85.16±1.23 90.42±5.12 3.738 0.001病历书写86.11±1.34 90.75±2.63 5.882<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能力、专科护理能力、教学效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综合能力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14)观察组(n=14)t 值P 值基础护理能力理论90.11±1.36 94.36±2.15 6.251<0.001实践91.45±1.02 95.56±2.02 6.796<0.001专科护理能力理论89.36±2.11 94.75±5.12 3.642 0.001实践90.36±1.34 94.75±2.46 5.864<0.001教学效果评价实习生评价88.36±2.12 95.11±1.25 10.262<0.001规范化护士评价90.45±1.26 96.15±2.11 8.678<0.001

2.3 两组护理组长职责实施评分比较

观察组正副两位组长职责实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组长职责实施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组长职责实施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观察组(n=2)t值P值基础护理落实5.35±1.02 8.63±0.25 4.499 0.046危重患儿护理落实5.11±0.35 8.98±0.45 9.600 0.011患儿家长健康教育落实6.85±0.15 8.77±0.45 5.724 0.029治疗及时性6.12±0.36 9.15±0.52 6.775 0.021及时回应信号灯7.11±0.32 9.23±0.44 5.511 0.031主动巡视病房7.12±0.34 8.69±0.24 5.335 0.033主动进行生活护理7.36±0.25 9.15±0.39 5.465 0.032主动与患儿家长沟通7.40±0.32 9.25±0.33 5.692 0.030操作前告知义务7.12±0.15 9.00±0.25 9.119 0.012告知出院注意事项7.32±0.20 9.15±0.36 6.284 0.024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儿科护理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考虑到儿童的沟通能力低、配合度低等因素,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沟通能力、耐心,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才能做好儿科护理工作。近年来医院儿科缺乏高质量护理人才,医院必须加快吸收优秀护理人才,还需持续提升在岗人员的护理能力,持续提升儿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4-9]。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是当前临床提出的新型管理工具,护理改进重在控制护理单元和护理过程,通过对每个护理单元持续优化,逐个击破,最终实现对儿科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传统儿科护理工作比较笼统化,各类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不明确,护理工作中存在权责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不利于提升患儿的临床护理质量[10-12]。为改善上述缺陷,本研究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理论指导下,采用层级责任制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正副组长职能落实评分高于对照组,家长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的同时,促使护理管理组长的各项职责得以落实,同时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13]。分析原因:层级式责任制护理管理是依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学历、职称等将护士划分为4 个等级,方便培训、教学以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科室对儿科不同年资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层级、不同阶段培训,为护理人员提供一个连贯的护理过程,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知识、责任与水平[14-15]。层级培训模式中,各级护理人员兼具培训者与受训者的双重角色,在上级护士培训同时对下级护理人员实施业务指导,激发护理人员自主学习与教授他人学习的潜能,发挥层级效应,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层级责任制护理管理用于儿科,能持续改进儿科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落实护理组长的职责,提高家长满意度,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层级儿科护理人员
儿科专栏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职务职级并行后,科员可以努力到哪个层级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