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效果分析

2023-12-04马伟刘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监护内科风险管理

马伟,刘娟

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淄博 255120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中的患者病情危急、复杂,进展迅速,生命体征不稳定,同时患者由于病情原因,其情绪会有较大的波动,并且在接受护理的过程中,有许多潜在的危险因素[1],护理人员在对这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护理难度。因此,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在这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与监测的管理工具,其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高、预后相关性高等特点,在临床治疗患者中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2]。然而,现阶段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中应用相关研究较少,少有文献报道。为进一步探究该护理管理方式在护理内科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淄博医院2021 年1——12月、2022 年1——12 月分别在职的26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职的26 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施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前(2021年1——12 月)和实施后(2022 年1——12 月),将这两段时间在职的同一批护理人员,分别归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22~45 岁,平均(33.54±3.29)岁;学历:大专11 名,本科及以上15 名。观察组年龄23~44 岁,平均(33.49±3.31)岁;学历:大专10 名,本科及以上16 名。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风险管理。包括药安全管理、无菌操作、生命体征监测、不良反应预防等方面的护理管理。

观察组: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①成立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小组:组内成员有呼吸内科主任1名、呼吸内科护士长1 名,危重症专科护士3 名,呼吸内科护士2 名,以护士长为组长,组织组内学员进行呼吸内科相关疾病的学习,同时对护理敏感指标进行筛选,护理质量控制等相关知识,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选择指标和专家,制订问卷调查表,收集专家的意见,最后建立相应的护理敏感指标等。

②筛选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查阅相关文献,并参考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库,结合当前国内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建立初步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数据库评估系统。随后通过本院护理部门对该系统进行审查,并遴选医院专家8 名。在今后的护理工作开展中,可根据这8 项指标,改善护理工作质量。将初步筛选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在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中试行3 个月,并根据其反馈的情况,进行进一步审核筛选,最终包括高危风险评估正确、分级护理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正确、专科护理合格、高危药物管理及使用合格等。

③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小组内共同商讨编制《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手册》,并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培训时间90~120 min/次,3 次/周,共培训6 次,培训内容为每项指标的概念、评估细则、监测与计算方法等,培训结束后,要求每个护理人员要全面掌握,并进行相应的考核,通过后才能投入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护理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管理相关制度,包括《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呼吸内科专科护理操作规范》《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并根据相应的制度,为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建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编制《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士风险管理手册》,采用集中培训、分层培训的方式,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整体提升其防范风险的能力,并将风险管理纳入月度考核计划中。

1.3 观察指标

①护理质量: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量表,分别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护理履行职责、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安全知识水平、护理风险防范水平等进行评估,每项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②不良事件:非计划拔管、给药错误、标本丢失、管道滑脱、医源性皮肤损伤、输血错误、职业暴露等,统计相应的数据,并进行分析。

③护理满意度:科室自拟满意度评分表,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内容包括综合能力、知识宣教、沟通能力、专项护理、服务态度5 项,每项20 分,总分100 分,分值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

④护理敏感指标:高危风险评估正确、分级护理落实、患者身份识别正确、专科护理合格、高危药物管理及使用合格等,对相应指标的达标情况进行统计,计算达标率并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6)观察组(n=26)t 值P 值专业知识水平82.34±2.36 93.72±3.45 13.882<0.001护理履行职责82.16±2.42 93.65±3.75 13.127<0.001护理服务态度82.12±2.34 93.68±3.55 13.863<0.001护理安全知识水平82.65±2.42 93.24±3.68 12.260<0.001护理风险防范水平82.34±2.86 93.44±3.42 12.695<0.001

2.2 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n=26)观察组(n=26)t 值P 值综合能力14.22±1.57 18.27±1.42 9.755<0.001知识宣教14.36±1.75 18.63±1.21 10.234<0.001沟通能力14.57±1.23 18.12±1.66 8.761<0.001专项护理14.58±1.23 18.21±1.57 9.281<0.001服务态度14.55±1.69 18.56±1.28 9.645<0.001

2.4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敏感指标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敏感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人员护理敏感指标达标率比较[n(%)]

3 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容易出现病情加重,且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呼吸衰竭的情况,以及各种并发症[3],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受到患者病情的影响,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在这种综合因素下,护理人员在严格遵守各种管理措施同时,也会出现一系列的护理风险事件,这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患者对于护理干预的满意度也会降低,加剧护患关系的恶化[4]。为降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护理风险因素,临床护理中通过评估这类患者护理风险因素,建立风险管理预案,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降低护理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5]。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最初是由疾病护士协会[6-7]提出,其主要是由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构成的,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先对既往护理质量指标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影响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8],以引导后续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指引方向,这种管理理念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9],建立相应的指标标准,对某一阶段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准确地反映出来,这对于后期的护理管理指导也更具有针对性,并且干预效果更明确、时效性更强[10-11]。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文献检索、专家咨询、试用反馈等方式,筛选出相应的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将其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护理管理中。通过护理管理制度完善、组织培训考核、建立风险管理预案、强化风险管理动态评估、构建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的举措等,对风险管理项目不断地进行完善,并形成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12-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护理敏感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中可以看出,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基于近阶段科室层面护理质量数据的收集与测评上,以真实数据为线索,分析数据后面潜在的原因,能够更加直观地进行管理防控[14]。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指引下的护理风险管理。从完善制度、组织培训、建立预案、加强管控等方面入手,着重于从制度层面、人员层面进行针对性的管理,能够有助于预防护理管理风险事件的发生[15],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水平,使护理人员感到满意,以及促进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护理敏感指标达标率得到显著的提升[16]。

综上所述,基于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满意度,降低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监护内科风险管理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完善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
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