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质化管理对提高医共体医院护士急救能力的效果

2023-12-04王金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医共体同质化护士

王金霞

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现医共体办公室,山东德州 253500

医共体作为医联体的组织模式,将县级医院作为代表,联合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建设一体化的医联体,医共体是整合县区范围内的措施,也是新医改的基本保障,强化基层管理及建设健全的机制,是新医改的综合目标。我国医疗资源存在分配不均匀的情况,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及应急抢救水平不均匀,尤其是乡镇地区的医务人员抢救水平比较低下,在抢救物品等管理上存在不足,无法及时为患者实施抢救,延长了患者的抢救时间,很可能导致患者无法救治[1]。为此,应结合过往医共体中的护士工作问题,采取相关的同质化管理模式,提升护理管理质量,让护理人员充分掌握急救技能,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支持。本研究选取2022 年1——12 月陵城区人民医院的护理人员40 名为研究对象,观察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护士工作能力及抢救能力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的40 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2 年1——6 月采取常规管理模式,2022 年7——12 月采取同质化管理模式。常规组20 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3~43岁,平均(36.54±6.43)岁;工作时间2~14 年,平均(7.54±3.23)年;大专学历11 名、本科学历9 名。同质化管理组20 名护理人员中,年龄22~44 岁,平均(36.76±6.72)岁;工作时 间2~15 年,平 均(7.86±3.32)年;大专学历13 名、本科学历7 名。两组护理人员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与研究的护士均认知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其工作时间均超过1 年。

排除标准:精神状态不好、工作积极性不高、大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

1.3 方法

常规组:按照医共体的管理要求,医共体主任要求各个县级、乡镇等医院对内部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说明培训护理人员抢救能力的意义,让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抢救知识,主要是一些常见的疾病抢救,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及酮症酸中毒等,向医共体内部的成员说明抢救知识培训要求,并让护理人员在培训后撰写心得体会[2]。医共体主任不定期进入医共体内部医院考察,观察护理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并收集一些病例资料,评估护理人员的抢救能力,针对急救能力差的护理人员重点培训,针对护理操作不到位导致患者残疾、死亡等情况,给予护理人员惩处。

同质化管理组:①建立同质化管理小组:医共体主任联合各个医共体医院的院长,共同思考院内护理人员工作上的问题,尤其急救能力问题。医共体主任向院长说明同质化管理的要求,主要是机体理论授课及操作演示,通过护士+平台,组织各个卫生院及县级医院护士学习急救操作的技能,建设诊疗康复长期护理平台,通过护理巡讲及护理查房、急救护理等操作,提升医共体内的护士能力[3]。说明同质化管理的要求,医共体主任作为组长,负责统筹管理与各个院长思考培训及管理方法。②医共体培训管理方案:通过文献查询及头脑风暴等方法,组长和小组成员以临床需求为基准,制定培训管理的初稿,理论知识是不同类型患者的急救方法,包括急救准备、急救实施等,理论知识多为线上培训。在实践培训中,各个医院在同质化管理要求下,按照管理要求进行急救培训,包括情景演练及真人模拟,每个医院在培训时,需要录制视频,小组成员进行考察,观察护士急救操作是否到位,也评估每个医院是否真正接受同质化管理。③培训实施:在理论知识培训中,医共体中的护士下载钉钉或者腾讯会议APP,以此完成线上授课培训。在课前,同质化管理小组成员发放已经准备好的培训资料,让护理人员先预习其中的内容,组长及组员要求护理人员深刻掌握其中的内容,并让护理人员在APP 上自主学习,并完成随堂检测[4]。在培训时,组长通过腾讯会议完成在线授课,并组织成员在培训中讨论,共同分享学习体会,组长及组员在培训后总结。每个院长带领医院内的护理人员分享20 min急救护理的前沿知识,激发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每次培训完成后,院长帮助内部护理人员梳理学习要点,帮助其内化知识。④实践培训:在急救护理知识培训过程中,每周六展开1 次线下培训,将60 名护理人员分为6 组,每组10 名护理人员进入县级医院接受培训,共同学习急救护理知识,等待培训完成后,院长带领成员回到各自的医院,展开情景演练,并录制视频,传递到群组中,同质化管理组员进行讨论,说明操作期间的问题,要求护士改进[5]。⑤临床实践: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要求将所学的内容落实到实践中,组长不定期进入医院抽查,观察护士的抢救工作开展情况,并观察护士的日常行为,针对其中不遵守同质化管理要求的护理人员点名批评,院内扣除本月奖金,若护士配合抢救效果好,抢救成功率高,也会获得奖金。

1.4 观察指标

①两组护士均考察对急救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理论成绩及实践成绩进行考察,每个项目为100 分,理论考察是问卷考察,实践考察是抽查护士的日常操作情况,根据其急救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评分。②护理质量:包括急救物品准备、急救流程管理、急救药品应用、急救操作,每个项目为25 分,分值高为护理质量良好[6]。③急救能力:对参与研究的护士急救能力进行评价,包括优良差3 个指标,优,代表考核结果分值高,日常急救工作开展顺利。良,代表考核分值较高,但急救工作开展可能有轻微误差。差,考核分值低,急救能力一般。优良率=(优人数+良人数)/总人数×100%。

1.5 统计方法

以SPSS 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士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同质化管理组的护士理论及实践成绩分值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士急救知识掌握情况比较[(±s),分]

组别同质化管理组(n=20)常规组(n=20)t 值P 值理论知识96.54±2.88 90.54±3.75 5.265 0.001实践知识95.85±3.98 88.45±3.78 7.186 0.001

2.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同质化管理组的护理质量评分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护士护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同质化管理组(n=20)常规组(n=20)t 值P 值急救物品准备22.48±2.14 18.45±3.54 4.213 0.001急救流程管理22.87±1.68 17.54±3.87 5.114 0.001急救药品应用22.48±1.34 18.45±3.65 4.545 0.001急救操作22.14±1.85 17.54±3.65 5.221 0.001

2.3 两组护士急救能力比较

同质化管理组的急救优良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士急救能力比较

3 讨论

急救作为医疗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的治疗方法。基层医院病区中涵盖内科、外科及妇产科等,所收治的患者一般是轻症疾病者,以输液治疗为主。急救药物及仪器使用率不高,器械一般保持良好的性能[7-8]。基层医疗机构的护理人员往往急救水平低,对急救工作的重视度不高,护士可接受的培训项目少,且护士的学习能力一般,此类问题均导致基层医院急救工作开展效率低下。为此,在医共体环境下,医共体管理人员应当统筹管理,对辖区中的基层医院护士进行评估及管理,并做好培训工作,比如,强化护士的急救物品管理能力,培养护士的急救技能,提升护士的急救意识及水平,从而不断提升急救工作开展质量。有研究中指出[9],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可提升护士的急救能力,保证患者的急救安全性,比如,建立管理小组,统筹医共体内部的工作质量,促进护理资源下沉,并实施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带动基层医院护理系统健康及稳定发展。并规范化护理流程,提升护理工作的开展质量。抢救过程中,应当对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开辟绿色通道,减少院前等待时间,避免患者病情延误,并联系主治医生。在急救中,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配合主治医生及时抢救患者,在抢救过程中也要及时为患者展开心理疏导,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抓住患者治疗的黄金时间,促使患者以药物治疗,提升抢救成功率,在抢救过程中做到无缝衔接,以专业护理措施为患者抢救。护理人员为患者展开呼吸道护理,患者抢救后会发生呼吸道堵塞,为患者采取呼吸道护理具有重要意义,部分患者合并肥胖、高血压等症状,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翻身,轻轻拍打背部,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并保持身体协调。有研究指出[10],应规范化急救车及急救药物、护理操作的管理流程,护士应当熟练掌握急救技能,在管理制度的要求下,护士应常态化管理。每个月都要定期对医共体内的护士展开培训指导,提升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并实施绩效考核措施,针对急救工作开展效果差的护理人员进行惩处,针对急救护理配合效果好的护理人员予以奖励,不断激发护士急救护理热情,改善护士的日常工作态度[11-12]。本研究中,为护理人员采取同质化管理模式,在管理期间,遵循同质化理念,对辖区内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展开同质化培训教育,使护理人员掌握丰富的急救技能,并能够将学习的技能应用在实践中,培训5-6 月,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相比常规管理下的护理人员已经大幅提升,通过临床管理手段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接收到患者后,遵医嘱准备急救药物,并开展全面的护理操作,强化理论与实践内容的联系,掌握不同疾病患者的急救护理要点,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自总体上看,同质化管理组护士的急救能力优良率比常规管理组高,经培训及管理后的护士,深刻掌握急救知识,将知识内化及理解。

综上所述,在医共体医院护士管理中,采取同质化管理模式可提升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还可提升其操作能力及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医共体同质化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藏北农牧区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与成效:比如经验研究①
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医院的实践与成效分析
探讨医共体财务管理
天长:医共体撑起县域医疗
同质化市场背后致富路指何方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