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全管理应用于养老机构中的作用

2023-12-04王成志

中国卫生产业 2023年16期
关键词:养老机构老年人

王成志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山东德州 253599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我国老年人以每年3.2%的速度增长,80 岁以上的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多,残疾及失能老年人比例增高,独居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日益严重。伴随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新建及改建养老机构每年的入住人次增多[1]。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可靠的护理服务是养老机构面对的重要问题。在老年人居住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应当有意识地分析影响安全的因素,在日常管理期间,及时规避不安全因素。养老机构中比较常见的安全因素是医护人员技能因素、老年人自身因素及环境因素,故护理人员应当为老年人展开健康指导,使其认识到影响其健康的因素,护理人员也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居住护理管理工作安全开展[2]。本研究选取2022 年1——12 月德州市陵城区人民医院护理人员20 名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的20 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在2022 年1——6 月采取常规居住护理模式为常规管理组,2022 年7——12 月实施安全管理模式为安全管理组,护理人员中,男3 名、女17 名;年龄22~41 岁,平均(32.21±4.32)岁。中专学历11 名、大专及以上学历9 名。在管理模式变更前后阶段,涉及60 例老年人,两组各30 例,常规管理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71~82 岁,平均(77.32±1.21)岁。安全管理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69~83 岁,平均(77.82±1.54)岁。护理人员为同一组;两组老年人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护理人员在养老机构工作,1 年;②年龄>20 岁;③掌握丰富的护理技术,具有正常的思维能力。

排除标准:①工作时间未满1 年护理人员;②中专以下学历的护理人员;③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

1.3 方法

常规管理组:在常规管理流程下,护理人员开展日常工作,管理人员则负责监督管理,评估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新进护理人员上岗后,管理人员考察期工作能力,一旦其工作能力不符合要求,需要二次培训,超过3 次培训将不予录用,高素质的护理人员往往能达成护理管理目标。

安全管理组:①在安全管理模式制订后,要求护理人员学习安全管理知识,先掌握安全管理上的风险因素。护理人员的职业技能直接影响老年人居住期间的安全性,院长向护理人员说明安全管理的要求,为护理人员理论授课及操作演示,通过护士管理网络,组织各个护士学习急救操作的技能,建设诊疗护理平台,通过护理巡讲及护理查房、急救护理等操作,提升护士的职业能力[3-4]。护理人员要将上述风险因素熟记于心,管理人员负责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牢固掌握内容的护理人员才能上岗。②培养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服务意识,让老年人有安全感。养老机构强化医疗管理过程中,应当培养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树立职业责任感,积极照看老年人,认真完成各项严谨的工作。管理人员让护理人员关注老年人的需求,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不同,风险发生率也不同。管理人员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养,使用PPT 或者微信视频的方式让护理人员学习风险管理资料,掌握不同群体的风险情况,比如,肢体残疾的老年人风险情况及视力低下的老年人风险情况,针对不同类型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培训,帮助护理人员掌握风险管理知识。③培养护理人员的环境安全意识,护理人员加强环境管理力度,重视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危险性,才能针对性提供护理措施。管理人员可播放视频,让护理人员学习环境知识,以老年机构环境为基础录制短视频,其中涉及的环境不安全因素都通过红色圈标记,以此让护理人员对环境安全因素引起重视。尤其是关注长期卧床患者的风险因素,在护理人员管理中,有明确的奖惩机制,且内容非常严格,一旦护理人员发生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则给予口头批评及奖金处罚,若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对老年人进行管理,也将获得奖励。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护理差错率,包括文书书写错误、给药剂量错误、穿刺失误。②调查安全护理质量评分,其中包括环境风险、感染风险、操作风险,每个项目为30 分,分值高代表安全管理质量较好。③养老机构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意度量表有20 个项目,每个项目0~5 分,获得分值≥80 分代表非常满意,60~<80 分代表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用(±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分别以t检验及χ2检验,P<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人员差错率对比

安全管理组护理差错率比常规管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人员差错率对比

2.2 两组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对比

安全管理组护理人员安全管理质量评分比常规管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安全管理组(n=20)常规管理组(n=20)t 值P 值环境风险23.65±2.32 18.76±3.65 6.534 0.001感染风险25.76±3.45 19.32±3.76 5.653 0.001操作风险24.76±3.12 19.34±4.12 6.543 0.001

2.3 两组老年人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

安全管理组的护理总满意度比常规管理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老年人对护理人员护理满意度对比

3 讨论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后,更多的老年人为减轻家庭负担,选择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机构与社区居家环境不同,很多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差,安全风险的发生率高。有研究中指出,老年人的年龄不断增长,机体各项功能进入减退阶段,健康问题也更为严重,五官躯体及四肢功能相比年轻时有明显的差距,很多老年人出现头晕眼花或者语言迟钝[5]。此类因素都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性,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居住生活期间很容易发生跌倒、误吸、坠床或者烫伤相关事件。有些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减退,行动不便及坐姿不稳定,也容易出现运动量过大及过度兴奋问题,在护理期间发生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增高。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偏瘫、老年痴呆,此类患者也容易在居住期间发生安全风险[6]。有患者为骨骼疾病,常见颈椎病、关节炎等,要是护理人员没有注意管理,依旧会也容易发生不安全事件。一些养老机构环境不尽人意,其中的设施不健全,地面平整度不足;在治疗期间的助行器不适合使用,厕所及地面相对湿化;老年人的房间会放置安全椅及马桶等,导致室内空间狭窄;灯光照明效果不佳及缺少扶手等都容易让老年人在不良环境中发生危险[7]。护理人员的工作是照护老年人,这也是保证患者安全难度因素。我国多数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低,缺乏爱心,日常工作量大,服务能力差。很多护理人员为方便,给老年人使用镇静药物,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很多时候不愿外出,也可能会发生误吸及误服问题。

针对养老机构常见的安全性问题,应当做好风险评估及行动管理、皮肤管理等工作。护理人员应当有意识地评估老年人跌倒及烫伤风险,针对风险因素较大的老年人,可采取应急管理措施,若老年人的意识不清晰或者偏瘫,应当安装防护装置。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老年人的床单,并观察地面是否干燥,对有行动力的老年人,让其穿防滑鞋,若老年人尿频,则应当在睡觉前先去如厕。养老机构也要在每个房间内放置呼叫器,一旦有问题及时呼叫护理人员[8]。环境因素对老年人的安全问题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养老机构要完善养老设备,让老年人在机构内有舒适的生活。比如,改善老年人居住的配套设施,或者健全清洁制度及护理人员管理制度,说明不同情况的老年人管理要求,根据不同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作出相关的警示标识,在护理细节上也要体现人文关怀,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方便,减少环境因素引发的安全隐患。养老机构医务人员并非是医院中的人员,除具有一般的专业技术水平外,主要是具有专业服务能力[9-11]。养老机构服务的人群具有特殊性,在服务质量及技术上有较高的要求。养老机构应当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开设安全管理讲堂,安排护理人员学习安全管理知识,注重老年人自身管理及专业技能管理、环境管理,自多方面提升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技能[12]。本研究结果显示,安全管理组对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居住安全的因素分析后,针对性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质量,并提高了老年人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以上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管理组(P<0.05)。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对安全管理组的管理模式感到满意,通过安全管理模式降低了医疗机构的管理负担,让老年人家属对养老机构的服务感到满意。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应用于养老机构中可以降低护理人员护理差错率,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提高老年人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养老机构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